宋淑芹
摘 要:在小学教学中,教师要提高教学效果,必须了解课程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合理运用教材和良好的教学手段。教师不仅要解读教材,重视预案,还要钻研教材,升华课堂,更要超越教材,因材施教。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因材施教
在小学教学教学中,教师要提高教学效果,必须让教学符合规律并富有艺术性,必须了解课程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合理运用教材和良好的教学手段。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上好每一堂课。
一、解读教材,重视预案
数学课堂教学不是简单地将知识通过教师传授给学生的过程,而是学生要通过自己进行观察、猜测、比较、尝试、推理、交流等一系列的活动过程。课程改革使小学数学教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解读教材成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解读教材即有效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内涵,以保障教学活动高效开展。
以前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随着新课标的诞生,已经逐渐淡出了教学阵地。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新课程倡导“以生为本”的思想,就是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下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要做到这些,不只需要教师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而且还要改变课题训练方法。训练时要避免盲目地多练,以免加重学生的负担。教师只有将学生掌握知识的现状和教材的重点、难点有机地整合,做到心中有数,重视教学预案,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钻研教材,升华课堂
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一切教学活动所包含的因素虽然是相同的,但具体教学活动各种因素之间的组合方式却有着微妙的差别。例如:以掌握数学基本概念为主要目的的教学和以培养学生计算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学,各个因素在具体的组合方式上就不会相同;以教师讲授典型例题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活动和以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典型题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活动,各个因素的组合方式也不会相同。
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一般来说,在讲授新课时,教师应安排十至十五分钟的训练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但要特别注意题量不要过大,应用题的语言和结构要简单清楚。在可能的情况下,让学生口述或口算一些问题,以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但要注意练题的形式,避免学生死套书上的语言回答问题。如果学生对课程内容理解得非常清楚,教师便可立足教材引出需要运用本节课知识解决的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适时升华课堂内容。
三、超越教材,因材施教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让学生学懂知识,只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三分之一。因为“懂”,只是学生把教材的新知识弄明白了,并不等于学生真正掌握了新知识,他们往往离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还有一段距离,还没有形成技能、技巧。因此,立足教材、超越教材的当堂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自觉性和学习效率不同,教师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因材施教,给不同的学生安排不同的课堂任务。这种做法虽然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调动了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上复习课时,教师不能将知识简单重复,更不能让学生单纯地做题。而是除了要有针对性地做一些弥补学生知识缺陷的工作以外,应当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对所学知识的总结归纳上,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这样做,可以将知识化繁为简,不仅使学生记忆掌握,而且對旧知识进行了一次深化,这对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起到了极好的促进作用。
总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需要教师深入解读教材,优化教学过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一线的数学教师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又不加重学生的负担,最重要地一环是改进课堂教学。只要教师体统的掌握了教材,再运用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的教学方法,那么课堂教学一定会变得生动活泼。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教师肯于动脑,勇于实践,一定会掌握课堂教学规律和教学艺术。
参考文献:
[1]周新高.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有效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0(5).
[2]李伟锷.提高小学教学点教学质量方法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