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斌
摘 要:众所周知,对数字电路实施科学合理的抗干扰设计,能够显著减少因弯路过多造成的时间损耗,由此极大地提升系统的运行效率,在文章的研究过程中,主要是通过硬件和软件系统的设计,实现对数字电路抗干扰设计。
关键词:数字电路;抗干扰设计;研究
1 数字电路的干扰形成因素
第一,干扰源。这主要指的是能够带来干扰的信号、元件抑或各种设备。例如,雷电、继电器等均能够被看成是干扰源。第二,传播路径。这主要指的是干扰由干扰源传输至敏感器件所经过的路径。例如,在实际情况中,可以利用导线进行传输。第三,敏感器件。指的是易于被进行干扰的对象。例如,A/D变换器、单片机等。
2 数字电路设计之中的抗干扰对策
通常来说,防电磁干扰的途径包含三类,也即屏蔽、滤波和接地。
2.1 接地技术
通常来说,在强电系统中最早使用接地技术,基于该技术能够保障人身和设备的安全,也就是说,通过把接地线接到大地上,由于大地电容较大,能够起到良好的导电性能。随着研究深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弱点系统中也开始广泛使用接地技術。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就电力电子设备而言,能够把其接地线直接接到大地上,一旦电流通过该参考电位时,就不会产生电压降,这时,就会起到良好的抗干扰性。
2.2 滤波技术
通常来说,滤波技术其所起到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信号进行选择,二是对干扰进行抑制。据此根据滤波器的实际功能,可以将其划分成两类,一是信号选择滤波器,二是电磁干扰(EMI)滤波器。
第一,信号选择滤波器。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通过该装置能够最大程度上去除不需要的信号分量。第二,电磁干扰滤波器。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通过该装置可以有效抑制电磁干扰。一般来说,该装置又被划分成多个类别,例如,信号线EMI滤波器、电源EMI滤波器等。
2.3 隔离技术
隔离技术的运行机理体现下述几方面,利用隔离元件将噪声干扰的路径切断,在这种情况下,就能够对噪声干扰进行抑制。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相应的隔离技术,使得大部分电路均能够起到抑制噪声的结局,在这种情况下,就能够显著提升设备符合电磁兼容性的各种要求。
第一,电磁隔离。这主要是利用变压器来进行实施。也就是说,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基于变压器传递电信号,在这个过程中,阻止了电路性耦合产生的电磁干扰。第二,光电隔离。这主要是通过光电耦合器来进行实施。换句话说,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一是利用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的光发射来进行,再就是,利用光敏半导体的光接收来进行,基于上述装置,就可以达到传输信号的目的。第三,浮地隔离。浮地指的是该电路的地同大地无电气连接。利用浮地技术旨在把电路抑或设备同公共接地系统隔离开来。
3 线路板设计时的抗干扰对策
3.1 印制电路板布线
众所周知,印制电路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该设置能够构成数字电子设备,在这种情况下,为最大程度上保障印制电路板的电磁兼容性,就需要按照下述原则,对印制电路板布线的进行设计。
第一,通常来说,可以忽略外部传导干扰对电路的影响,再就是,能够忽略辐射干扰对电路的影响。第二,印刷线路板上的各部分电路相互之间并不存在着干扰,也就是说,均能够运行良好。第三,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最大程度上降低两方面的辐射,一是印刷线路板对外的传导发射,再就是辐射发射。
3.2 合理设置去耦电容
第一,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如果某些原件的抗噪能力比较弱,例如,RAM、ROM存储器件,这时,就需要在设备的芯片电源线与地线之间直接接入去耦电容。第二,电容的引线要保持合适的度,也就是说,不能够特别长,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于高频旁路电容而言,必须保障其不存在着引线。
3.3 特殊器件的处理
第一,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为有效降低噪声,使得和系统抗干扰能力增强,这时,应最大程度上选取外时钟频率较低的微控制器。需要说明的是,在信号传输的过程中,通常会出现畸变现象,这时,为彻底解决该问题,就需要对信号在印制板上的传输方式进行控制,也就是说,其延迟时间不能够超过所用器件的标称延迟时间。第二,注意印制电路板同各种元器件的高频特性。通常来说,电阻对高频信号产生的反射,会对引线的分布电容起作用,如果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引线的长度比较大,其值域大于噪声频率相应波长的1/20,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天线效应现象。
3.4 元器件的布置
第一,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部分元器件的体积比较大,且比较容易发热,这时,就不能将其安装到印刷电路板上,可以通过安装到整机机箱底板上来实施,在这个过程中,也要重点考虑设备如何实施散热。第二,对于能够进行调制的元器件,例如,电位器、可变电容器等,在进行部署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整机的结构布置。在实际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机内进行调节的情况,这时。应把调制装置部署到便于调节的位置。反之,要控制其部署的位置在同调节旋钮适配的地方。第三,易受干扰的元器件不能相互挨得太近,输入和输出元件应尽量远离。尽量缩短高频元器件之间的连线,设法减少它们的分布参数和相互间的电磁干扰。第四,如果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着部分可能有较高电位差的元器件,也有可能是导线,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对二者之间的距离进行扩大。这主要是为了避免因出现放电现象,从而导致意外短路的情况。
4 软件抗干扰方法
现阶段,就软件抗干扰技术运用而言,主要包含下述几个方面。
第一,数字滤波技术。也即立足于电磁兼容方法的基础上,进而对相关数据实施干,由此达到目的。需要说明的是,该技术运用使基于硬件措施的失灵条件下,换言之,通过软件实施数字滤波处理,进而消除数据中的各种干扰,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最大程度上保障采集数据的真实可靠性。第二,软件“看门狗”技术。利用“看门狗”技术,能够有效避免干扰信号进入程序,进而出现死循环的情况,一般来讲,该技术在硬件和软件中均可以运用。看门狗就其本质而言,也即通过定时器,来对主程序的运行过程实施计时监控,一旦到规定时间仍旧无法复位定时器,这时,会出现死循环情况,基于看门狗技术,会自动使单片机恢复原位。第三,软件拦截技术。通常来说,如果干扰作用在微控制器的CPU部位,这时,会造成系统的完全失灵。例如,直接破坏程序中的计数器PC状态,造成程序出现“死循环”、“乱飞”等情况。基于此,在对电路进行设计时,利用软件拦截技术,就能够完全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进而保障运行程序恢复正常。
5 结束语
针对数字电路的抗干扰设计,在文章的研究过程中,主要是通过硬件和软件两方面来进行,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来加以完善,尤其是软件方面,更是要重点关注,使其便于控制。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设计过程中,不能仅仅考虑单个影响因素,要考虑多方面因素,也就是说,对硬件设计要提高标准,在此基础上,加大应用程序的开发设计,由此在保证实时性、控制精度和控制功能前提下,显著提升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参考文献
[1]张邦宁.通信抗干扰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2]诸邦田.电子线路实用抗干扰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3]粱业伟,等.对实际数字电路中冗余故障的分析[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4(12):11-12.
[4]傅建平.弱电系统中的接地技术[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12(6):22-24.
[5]钱照明,程肇基.电力电子系统电磁兼容设计基础及干扰抑制技术[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