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春艳 杜薇 周力
摘 要:教育部、中宣部等多个部门联合发文,要求高校必须切实加强实践育人工作。作为专门培养技能型应用性和输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的全日制职业院校,新疆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以“训学结合、以训为主、协调发展、服务社会”为办学指导思想,以“管理育人、教学育人、训练育人、服务育人”的“四育人”理念开展实践育人工作,为新疆体育文化事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性人才和输送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关键词:体育高职院校 实践育人机制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 2015 )03-0006-03
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2年1月,教育部、中宣部等多个部门联合发文《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要以强化实践教学有关要求为重点,以创新实践育人方法途径为基础,以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为依托,以加大实践育人经费投入为保障,积极调动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形成实践育人合力,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努力推动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取得新成效、开创新局面。新疆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是面向新疆体育事业的一所专门培养技能型应用性和输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的全日制体育职业院校。学院坚持以育人为宗旨、以服务学生成长为中心,紧紧围绕“训学结合、以训为主、协调发展、服务社会”的办学指导思想,秉承“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提出“管理育人、教学育人、训练育人、服务育人”的“四育人理念”开展实践育人工作,为新疆体育文化事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性人才和输送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1 管理育人
德育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教育工作的根本保障。新疆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始终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坚持以德育创新为动力,以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核心,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强化班级管理为突破口,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平台,建立健全德育评价机制,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
1.1完善德育机制,重新定位全员德育管理网络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学院确立了“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人国民教育全过程”的德育理念,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充分利用节日、纪念日,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院要求每一位任课教师都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参与到学生的道德品行的教育中,参与到班级文化建设中。学生处、教务处、训练处、团委全力配合思政处,齐抓共管,形成良好的德育管理网络,进一步促进了学院德育工作的制度化、经常化,使学院德育工作具有强有力的制度保证。
1.2 落实德育的课程渗透,将德育具体化
学院始终把德育教育渗透于教学、训练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专题教育、主题班会,进行德育的强化教育。同时,在各学科的常规教学过程中,细化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引导,真正做到将德育工作深入到教育、教学、训练、管理的方方面面。
1.3提升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搭建学生施展才能的平台
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法律教育、安全教育、入学心理健康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感恩”教育;各班開展了“纪念革命先烈”、“五·四青年节”、“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和“民族团结”等主题班会和板报比赛。学院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搭建平台展示学生的才华,把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寓于丰富的活动之中;把德育教育、学生管理与学生的实践活动、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切身体验,提高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
1.4提高常规管理力度,狠抓工作落实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学院把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了德育教育范围之内。结合学院实际,坚持以教育为本,以预防为主的工作理念,建立健全学院法制教育机构,定期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学院从《学生学籍管理条例》、《学生行为规范》、《学生行为准则》、《学生规范公约》、《文明言行提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班级规章制度》和《校园文明行为准则》人手,通过校园广播、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队会、黑板报、宣传栏、展板等形式,重点向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学习习惯、社会公德和文明礼貌教育。
1.5重视德育科研,促进师生成长
为促进师生共成长,思政处组织师生积极参与自治区教育工委、教育厅思政处、自治区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研究会举办的多项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多名师生在参加自治区教育工委、教育厅思政处举办的论文、演讲、摄影、动漫、才艺活动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也提升了校园文化品位,为学院争得了荣誉。
2 教学育人
为了贯彻落实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不断深化体育职业教育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开拓性地制定并实施了符合体育职业学校特点的“学分制教育管理模式”。通过几年来的实践,“学分制教育管理模式”得到了不断完善和发展,全面提高了教学训练质量和办学效益,充分体现了体育职业教育的特点。学分制弹性学制内涵如下:
2.1德育学分模块
指学生在入学教育、军训、公益劳动、毕业教育和在校内表现等方面给予的学分,学分为18分。
2.2专业实践技能学分模块(专项训练部分)
指专项体育技能训练模块,是以学生专项训练课、校内考勤、专项理论为指标,学分为99分。
2.3基础知识、技能学分模块(文化课部分) 指文化基础理论、专业基础理论与技术模块。为保证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了文化基础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必修课等,削减了一些不适应体育职业院校教育培养目标的课程,新增了一些适应社会需求的选修课,作为学生必须学习的基础理论和基础技术课程,学分为110分。
2.4集训学分模块
是指学生为参加比赛必须停课进行的集中训练,每学期不超过18学分。集训学生凭训练单位出具的集训通知书并由训练处、教务处、督导室审核,院领导核准后执行,同时对有集训、比赛任务的学生在训练比赛间隙可通过弹性教学形式,由教学和训练管理部门及教师和教练共同协商安排补课和考试,考试合格获得相应的学分。
2.5毕业实习学分模块
是指学生按照教学计划参加毕业实习所得学分(12学分)。
2.6运动成绩与荣誉奖励学分模块
是指学生参加国内外、区内外体育竞赛所取得的优异运动成绩或被输送到国家级、省级体育专业队,或取得技能等级证书者与学生获得的各种荣誉奖所得的学分。
学院施行的学分制教育管理模式,打破了多年施行的学年制和以文化课成绩决定毕业的“刚性”制度,施行了以学分制弹性学制为主的工学结合的“柔性化”管理制度,突出了“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体现体育职业教育的实践性特征,科学地反映了体育专业的规律和体育职业教育的全过程,有效地解决了体育技能训练比赛与文化理论学习的矛盾,在运动拔尖人才培养方面既保证了专业训练比赛,出成绩、出人才,同时又兼顾了其知识、素质的全面发展。
3 训练育人
运动训练专业是新疆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重点专业,有十三个运动专业方向。运动训练专业以校企合作为平台,把工学结合作为我院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实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3.1校企合作模式一:“企中校”的训练育人模式
学生入校后先接受常规课程学习和训练,强化专项基本功训练。从第二学年开始,根据学生掌握运动技能能力情况,分批到自治区各运动训练行业进行集训,使学院学习训练与专业队训练有机结合,达到早发现、快培养专项运动人才的效果。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在校三年期间,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集训。自治区各竞技体育行业作为我院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自治区体育训练中心、体育训练一大队、体育训练二大队、拳击管理中心、摔柔管理中心有塑胶田径场、田径馆、篮球馆、手球馆、乒乓球馆、跆拳道馆、拳击馆、摔跤馆、射击馆、射箭馆等,具备教学、训练、比赛三大功能。
3.2校企合作模式二:“校中企”的训练育人模式 竞技体育行业的专业运动队来新疆体育职业技术学院进行训练,由学院提供实训场地及相应资源,对我院在校学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各竞技体育行业定期派教练员来新疆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深入到各运动队协助与指导训练工作,与学院教练员一起承担教学训练任务。通过这种培养模式,行业可以及时发现体育后备人才并做好人才资源的中长期规划,学院也可以把握竞技体育发展所带来的体育人才需求变化,及时调整培养方案,零距离为体育行业培养适合的技能型人才。
3.3校企合作模式三:校企互动式模式
南竞技体育行业提供实习实训场地、设备器材,并参与学院的教学训练计划制定,并指派专业人员参与学院的专项训练。行业优秀教练员到学校授课,促进“校行”双方互聘,行业教练员走进学校给学生授课训练,同时学校教练员到行业去学习。通过“校行”双方的互聘,使学生在教学训练中掌握技能的过程,既是提高专业技能的过程,也是为竞技体育行业发现人才、储备人才的过程,既解决了体育优秀后备人才短缺的矛盾,义练就了学生过硬的体育技能。通过校企合作使行业得到人才,学生得到技能,学校得到发展;从而实现学校与竞技体育行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双赢结果。
3.4校企合作模式四:“订单”式合作
以全同四年一届的全运会为周期,开展人才梯队的订单式培养。学生在入学前选拔,南学院与自治区各竞技体育行业,共同为四年后全运会所需的体育后备人才进行选材和储备。实现选材与全运会相结合、招生与输送同步,教学训练与实习实训与输送联体。学生培养训练全过程的实施由行业与学校共同完成,训练和考核内容来源于体育运动训练的需要,开设体育行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和实习课程,行业在具体的运动专项能力的培养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实现“学习即工作.工作即学习”的职业教育学习目标。根据行业需要进行技能集训培训,培训完后,经竞技体育行业组织考核,合格的进入专业队。这种合作针对性强,突出了职业技能培训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应性强,成材率高,运动水平稳定性好。
4 服务育人
新疆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新疆体育行业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立足于新疆体育事业的发展需要,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充分利用自治区体育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势,加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课程、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社会服务,不断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为新疆的体育运动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从事专业训练的运动员和在各条体育战线上做出突出贡献的教练员、社会体育工作者,为新疆优秀体育运动队培养输送了一千多名优秀的运动员,数十名运动健将,数以百计的学生进入各高等院校深造学习,满足了体育事业高速发展对运动训练人才的需求。
2014年6月,全同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主席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做出重要指示: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在自治区人民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自治区教育厅、体育局的领导下,新疆体育人有决心和能力把新疆體育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成为一所职教理念先进、特色鲜明、疆内知名、西北一流的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训练基地;退役运动员的体育职业技能教育基地和体育医疗保健、社会体育服务与管理人才的教学基地;以培养高素质体育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和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为主要目标的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引领新疆体育职业院校教育发展与新疆体育优秀后备人才培养的方向,为新疆乃至全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參考文献:
[1]黄正福.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机制的探索与实践——以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为例[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8).
[2]欧阳长铖.探索构建高职院校实践育人长效机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3( 01).
[3]王舒列,周力,杜薇.体育职业院校学分制的构建与实施[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05).
[4]纪海波,蒋丽洁. 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模式的构建途径研究[J]..科教导刊,2012( 36).
[5]李景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的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2(12).
Exploration of the Practical Teaching Mechanis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aking Xinjiang Vocationallnstitute of Sport as an Example
Liao Chunyan Du Wei Zhou Li
Abstract: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he Central Propaganda Department and other departments issue jointly adocument, which requires tha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ust enhance practice education work. As a full-time occupationcollege specializing training skilled application and conveying high level sports reserve talents, Xinjiang Vocational Instituteof Sport takes "combining reading and training , mainly in training, coordinating development, serving society" as theguiding ideology of running the school, and it takes "management, teaching, training and service" as four guidelines tocarry out the work practice education so as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skilled and applied talents with all-rounddevelopment and to transport high level sports reserve talents for the Xinjiang sports culture.
Key words: Vocationallnstitute ofSport practicalteaching mechan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