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课文《藤野先生》学作文

2015-05-30 10:48:04杨承波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5年30期
关键词:藤野先生仙台藤野

杨承波

教书二十多年,《藤野先生》不知教了多少遍了,在教了几遍之后,终于悟出这篇课文与自己当年参加中考时写的作文密切相关,使得这以后每每教到这篇课文,就不由自主地向学生讲自己读书的故事,讲自己读《藤野先生》后改变自己命运的故事。

读初中时,虽然已是八十年代中期,土地下放到每家每户,基本解决了吃饭问题,可要用钱来买一本文学方面的书,那可是极为奢侈的想法,无奈之计就是读课本书。每天早读读学过的课文,读第二天要上的课文,读要求背诵的课文,就这样不停的读。天长日久,要求背诵的课本篇段那是自然不用说,就是没有要求的篇目,早已是读得个滚瓜烂熟,甚至能把一些课文的开头或结尾背出来。

参加中考时,考了一个半命题作文:“值得回忆的_______”,当时我想了一会,竟然毫不犹豫地就把题目补充为:“值得回忆的一张照片”。

从县城考试回来后,没有特别之事时,同学之间自然是每五天一个赶场天都要到居住在场镇的同學家里坐一坐,也自然是打听打听有关中考的消息。等待中考信息的时间长了,几个同学几乎把每一科每一题是怎么做的都至少说一遍了;作文分值大,是不会说漏的。同学们的作文补充的要么是“一个人”,要么是“一件事”,可我却鬼使神差地填了个“一张照片”, 为此,我还提心吊胆了好长一段时间,直至中考分数揭晓。

中考分数一张榜,我的语文得了九十多分的高分,语文老师碰到我后问是怎么写的,我支支吾吾一阵,还是没能说出个“一二三” 来,直到我读了师范当了老师走上讲台,把《藤野先生》教了几遍后,才渐渐明白我是中了《藤野先生》的“毒”(读),至今我还能把我当年参加中考的作文结构思路清清楚楚地展示出来。

开头:在我的床头挂着一张照片,每当我看到它时,就不由得回想起那激动人心的往事。

中间:那是一个天黑风疾的夜晚……(“一张照片的来历”)

结尾:我将这张照片挂在我的床头,每当夜间疲倦或想偷懒时,猛一抬头,看到那张照片,仿佛看到老师那满眼期待的眼神正直射着我,便又提振精神,继续努力学习。

我明白,是熟读《藤野先生》中鲁迅悬挂先生的“那张照片”触动了我,打开了我头脑中积累的素材;是熟读《藤野先生》中的开头结尾而化为了我中考作文的开头结尾。

可能有人要说我当年的中考作文结构思路更接近于《一件珍贵的衬衫》,我并不否认。《一件珍贵的衬衫》这篇文章的套路模式是:睹物思人——联想回忆——睹物议人,总结全篇。

现在的初中教材已经没有再选用《一件珍贵的衬衫》这篇课文了,然而,我“固执”地认为,《一件珍贵的衬衫》的作者大概应是受了《藤野先生》这篇课文潜移默化的影响,也许连作者自己也没感觉到。

《藤野先生》的套路模式是:在东京(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别)——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

因此,我“固执”地认为,没有《藤野先生》,就不会有刘宗明的《一件珍贵的衬衫》;没有《藤野先生》,就不会有我的《值得回忆的一张照片》。追根溯源,我与《一件珍贵的衬衫》的作者刘宗明都是《藤野先生》的受益者,只不过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罢了。

我这里仅仅谈的是从《藤野先生》这篇课文学到的结构思路,其实,《藤野先生》这篇课文可借鉴的还很多:

如“怎样围绕中心选材”,文章通过“添改讲义”( 工作认真负责)、“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循循善诱)、“关心解剖实习”( 热情诚恳)、“了解裹脚”( 求实精神)这几件事,突出了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学者形象。

还有“双线结构”、“正衬与反衬”、 “辛辣讽刺和含蓄深沉并用的语言(包括对藤野先生外貌的描写)”等等,这里就不再举例具体印证了。

我们的教科书上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专家精心挑选的好文章,是经得住时间检验的。如果你通过熟读储存于大脑,再结合你的生活阅历,经过长时间的发酵,一旦通过某个一个机会喷发出来,定会香飘四野,令人拍案叫绝。

跟着《藤野先生》学作文,仔细读,越读越有味;仔细想,越想越奇妙。

跟着课文学作文,开始时可以只做到一课一得即可;慢慢的,你会有一课多得。

猜你喜欢
藤野先生仙台藤野
践行幸福教育 奠基幸福人生
——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仙台小学
三仙台
高树标 《仙台》 190cmX290cm 纸本水墨
藤野先生谈鲁迅
藤野先生眼中的鲁迅
藤野先生眼中的鲁迅
《藤野先生》创意设计
入“虚境” 悟“真情”
刍议《藤野先生》中的对比手法
《藤野先生》人物叙述视角下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