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是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本文分析了现行课程体系不足,结合区域金融服务业发展人才需求,从就业岗位群分析出发,借鉴分层化职业标准理念,以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为例,探讨了基于职业技能标准的课程体系开发。从队伍建设、实施载体和场地设备三个维度强调了课程体系实施保障条件。
关键词:职业技能标准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 课程体系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提出,职业教育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是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为此《决定》进一步提出:“推动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对接职业技能标准,对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索。
1 课程体系重构背景
1.1 课程体系现状及不足
课程体系是指在一定的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将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加以排列组合,使各个课程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目标实现的系统。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自2004年开办以来,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课程体系,培养了数以千计服务区域金融服务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随着职业教育和金融服务业不断发展提升,现行课程体系不足也慢慢显现。一是,定位不够精准。经过十余年改革,仍然没有完全摆脱学科本位影响,课程体系学科化明显、专业化和职业化不足。二是,内容交叉滞后。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深入行业企业调研不够,课程内容交叉重复、缺乏整合,滞后于岗位能力要求。三是,结构不尽合理。表现为理论讲授为主、实践教学较少,重知识、轻技能;必修课时较多、选修课时较少,职业方向不清。四是,课证融通欠缺。课程知识与工作任务联系不够密切,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项目化教学铺展面不广,学历教育没有很好对接职业资格教育。
1.2 金融服务业发展新要求
“区域发展,金融先行”。金融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体经济起着巨大带动作用,发挥着乘数效应,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近年来,湖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沙市的金融服务业以建设中部金融中心为目标,在市委市政府正确指导下,取得了较好发展。2013年全市共有法人金融机构676家,年末资产149.60亿元、从业人员5.75万人、实现增加值277.33亿元。《长沙市“十二五”金融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全市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力争达到300亿元。
金融人才是金融服务业发展的核心力量。迅猛发展的金融服务业对金融人才有着旺盛的需求。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为拓展市场、提升竞争力,纷纷开设分支行或营业部,亟需大量从事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重构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课程体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专业对接产业和服务长沙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2 职业技能标准选择及就业岗位分析
《劳动法》规定:“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由经过政府批准的考核鉴定机构负责对劳动者实施职业技能考核鉴定”。 从事技术工种从业人员,必须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2.1 职业技能标准选择
职业技能标准是指在职业分类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地划分工种,对工种进行分析和评价,根据各工种对知识和技能水平的要求,对其进行概括和描述从而形成的职业技能准则,分为国家标准、行业(地区)标准、企业标准三级,是衡量从业人员技能水平和工作能力的尺度,也是进行技能培训、技能鉴定、企业用人以及开展国际劳务合作交流的主要依据。
與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标准有:证券从业资格、期货从业资格、基金销售从业资格、银行从业资格、保险代理从业资格、保险公估从业资格、保险经纪从业资格、会计从业资格、助理理财规划师、黄金投资分析师等。根据就业定位,在进行教学开发时主要对接证券从业资格和保险经纪从业资格两个职业技能标准。
2.2 就业岗位分析
课题组成员通过查询招聘计划、走访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召开毕业生座谈会,对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学生就业岗位进行了调研。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有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投资咨询公司和银行,可从事的工作岗位主要有:证券公司客户经理、保险代理人、金融产品投资顾问、银行柜台业务人员等。主要就业岗位分析见表1。
3 课程体系重构
3.1 重构原则
3.1.1 以高质量对口就业为导向
高质量对口就业率是衡量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水平的关键指标之一。通过人才需求调研、就业岗位分析,了解金融服务业发展趋势和岗位需求。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和职业技能标准的课程体系,使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有效对接、企业岗位能力标准与学生课堂所学“零距离”对接,使学生具备较强的首岗适应能力。
3.1.2 以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
注重学生专业成才和全面发展,培养其学习能力、沟通与协作能力、实践创造能力。随着社会经济进步发展,职业岗位变换速度日趋加快,金融服务业三大支柱间岗位变换尤为常见。因此,要主动适应金融服务业发展需求,着眼未来,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提升其多岗迁移能力。
3.1.3 模块化实施,分层递进
打破学科体系,将知识和技能融入各职业能力模块中,依此形成课程体系。即解构职业岗位所需能力,提炼技能单元,基于工作过程,按照岗位群要求整合原有课程,以模块化方式重构核心主干课程体系。借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出的分层化职业标准理念,从核心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职业特定能力三个层面组织实施。
3.2 课程體系重构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将职业能力划分为职业核心能力(从所有职业活动中抽象出来,具有普适性。面向各行各业工作岗位)、行业通用能力(从一般职业活动中抽象出来,通用的基本能力。面向工种或岗位群)和职业特定能力三个层次(某种职业自身特有的,面向单个职业工种或岗位)。通过就业岗位分析,结合职业资格证书要求,构造模块化课程内容,进而形成三大课程种类:职业素质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方向课。
4 课程体系实施保障条件
为保证基于职业技能标准的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课程体系顺利实施和实施效果,必须要做好相关保障措施。
4.1 队伍——高素质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高素质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是人才培养目标能否顺利实现、课程体系能否顺畅运行的关键。要坚持“内培、外引”并行策略,致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较强的双师素质教师团队,坚决杜绝因师资短缺导致某些核心课程无法开设或开设后教学效果欠佳的现象。有计划选送一批理论知识丰富的教师到企业进行对口短期或中期培训学习;从证券和保险机构聘请大量行业专家和业务骨干从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教学。
4.2 载体——高水平的项目课程教材
传统教材一般以知识、概念为核心,要将其变革为以证券、保险业务操作过程为核心的项目化课程教材。通过学习领域的划分,以学习情境、子学习情境为对象,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活动载体为核心内容,编写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课程教材,为实施项目教学改革提供教学辅助资料,全面提升学生的业务操作能力。
4.3 场地——优质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室的建设,应该从学生的职业岗位出发,进行基于金融机构工作环境、工作任务、工作过程的全真化设计,以满足学生生产性实训的教学要求。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密切合作,深度融合,利用金融企业的培训基地,进行校内生产性实训教学,将校内生产性实训外置。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要与学生的顶岗实习和毕业就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实习、岗前培训与就业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2004-05-02.
[2]李月芳,蒋庆斌.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双证融通”课程体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1(35):15-18.
[3]倪中秀,张勇.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纺织品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整合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3(29):33-35.
[4]薛叙明,等.高职人才培养与国家职业标准的对接研究与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4(02):75-78.
[5]彭建华.基于工作任务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以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为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10):243-244.
基金项目:
2012年湖南省教育厅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对接职业标准构建高职金融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编号:ZJC2012021),主持人:彭建华;2014年长沙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基于长沙金融服务业发展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主持人:彭建华。
作者简介:
彭建华(1981-),男,湖南临湘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