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与旧唯物主义划线

2015-05-30 11:53:01刘恩茁
2015年34期
关键词: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费尔巴哈

刘恩茁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观点给马克思带来了思想上的启迪和飞跃,尤其是马克思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过渡中起到了了关键性的作用。但马克思并非不加分析的全盘接受了费尔巴哈的哲学观点,而是在对费尔巴哈的观点接受的同时对他的思想又有“保留意兑”①。费尔巴哈的思想有其正确性,但也有其严重的不足。因此必须划清新旧唯物主义的界限,建立科学的世界观。所以,在马克思本人的哲学思想发展历程中,《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是其重要转折点。《提纲》是马克思以提纲的形式写出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札记,是马克思对新旧唯物主义的划分,被恩格斯誉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②。

一、《提纲》概论

尽管《提纲》字数很少,内容却很充实,框架严密。《提纲》共十一条,从整体上大致分为“总分总”结构的三个大的方面。

第一个方面(1—2条),纵观整个《提纲》,马克思高度概括出了新、旧唯物主义的根本不同之处的同时还有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点,那就是不光不够深入了解社会实践方面的意义,而且对于社会实践的作用也了解甚少。

第二个方面(3—10条),关于旧唯物主义理论的分析,马克思对此采取了进一步的详细分析,之后还进行了相关批判。第一,马克思先对旧唯物主义分析、批判了其不够深入明白社会实践在认识及改造世界中的作用,因而他对于旧唯物主義在处理人和环境以及教育的关系上的正确与否还存在质疑。即使费尔巴哈批判了宗教,也不能够完全地粉碎宗教。第二,马克思再次对旧唯物主义进行分析、批判了其不足够掌握人的本质,不够了解社会意识对于社会实践方面的依赖关系。

第三个方面(11条),总结了全部《提纲》。马克思提出了在哲学上新唯物主义所实现了革命变革的根本实质。

由此得出,《提纲》的“实践”不容小觑,它不但在整个《提纲》中分量之重,而且像一条链锁从开始到串通结束。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基本观点是实践观,同样,实践观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一切旧哲学的区分的根本原则。旧唯物主义之所以不能够理解社会实践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的作用,其根本问题就是不能认清社会实践方面的意义和作用。人们对旧唯物主义的理解是一种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使旧的唯物主义包含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也不够深入感受生产和革命实践活动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不能具体了解社会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

《提纲》中实践活动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是社会生活的焦点,人作为一种生产关系和社会参与的生产活动,反映了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这种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奠定基础。当先了解劳动人民生产和革命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和关键作用后,才可能意识到广大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对于旧唯物主义者而言,他们忽视了人的实践活动,一味地夸大了个体的角色,只注重社会意识的作用,导致了历史唯心主义的结果。

总之,在《提纲》中,马克思对于旧唯物主义用了评论和批判的方式,从而推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进而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决定作用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也奠定了根基,但马克思对这些观点并没有系就阐述。正如恩格斯说《提钢》是“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非常宝贵的。”③

三、实践的意义和作用

在《提纲》的第一条中实践被提到。这里,马克思批判了旧唯物主义,其中包含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在内的主要缺点——没有深入掌握实践的意义和作用。详细分为下面三个问题:

先要说到的是旧唯物主义者运用唯物的方式处理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是第二性这一观点,这是正确的。不过,关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的了解,旧唯物主义者的观点是有局限性并且形而上学。他们忽略物质与意识中存在的辩证关系,即旧唯物主义虽然是唯物地但不是辩证地解决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他们不够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把意识当成远离在实践活动之外,并且消极的伴随着直观的表现出来。他们仅仅只了解从客观慢慢转化为主观的形式,而忽视了经过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融合和改变使得主观也可能慢慢向客观转化。他们只看到意识是存在的反映,客观规律对人的支配作用,不了解意念的能动作用。在实践活动中人与物或者人与人这两种关系。马克思认为,在人与物中先是存在着改造或者被改造的微妙关系体系,当人对物的精心改造完成后才会衍生出人对物的深刻认识。那么,一旦人要是脱离掉生产活动之后,就不能用心去认识自然。就可以说明一旦人脱离社会实践这一存在形式,就不能深刻去认识社会这一整体。只有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才有人对物的反映和人对自然、社会的认识。而这些理念正是旧唯物主义者所忽略掉的。

其次,唯心主义者过于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唯心主义者提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是抽象的能动作用,而不是现实的能动作用。主观唯心主义者过分关注自我意识可以创造全部,所有的唯心主义都言过其实地把意识的能动性放大了,把它当作不受任何限制的观点。然而,费希特却提出:“自我”的因素发明出“非我”的因素,还有就是“自我”的因素控制“非我”的因素。因此,马克思进一步提出唯心主义抽象地成就了意识的能动性,这是一种片面的夸大。因为所有的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也就是说这种唯心主义没有深入掌握实践的意义还有其作用,最重要的是他们不明白实践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地位不能忽略,当人们只有把实践活动当回事,才能去更加深刻认识和正确的改造世界,与此同时充分激发出人的意识的能动性两者予以结合,达到更好。

最后,“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体现出费尔巴哈也不了解革命实践活动的意义和作用。他曾经受黑格尔这一派系的影响,但是他并不是完全属于纯正的黑格尔派这一系。当费尔巴哈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转变以后,先是摒弃对绝对观念这一目标的研究,而是向感性客体自然的研究转变。与此同时他并没有意识到把对人的实践活动深入了解作为一项感性的物质活动;相反的,只觉得唯有理性活动才是真正人的活动。在自己著作中费尔巴哈也提出实践问题,但费尔巴哈所说的实践不是生产斗争的实践活动,而是消费的实践。

四、实践成就改变

在《提纲》的最后有一句就是整个的总结,马克思曾经说的意思是不同的哲学家们用他们不同的方式去解释这个世界,但是真正的问题在于改变整个世界。实践,成就改变,体现出了在哲学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所完成的革命变革过程中的内在实质。

过去的哲学是解释世界,但它并没有真正解释世界。认识世界和世界的改造是有机统一的,要得到正确的认识世界只能通过改造世界的过程,你要得到对世界的正确的认识,那就必须在社会实践中得以实现。若是与社会实践相分离,与人民群众相分离的实践活动,不可能将社会现象做一真正的解释。因此,旧哲学力图解释世界,但不可能科学的解释世界。

马克思希望对旧世界的批判中发现新世界而不是一味教条式地预知未来。他在对过去的哲学基础的批判过程中,把费尔巴哈的思想进行了整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了新的观点和体系,其中他更为深刻地意识到改造世界必须离不开实践唯物主义这一观点。因此,马克思从实践出发,完成了对一切旧唯物主义(特别是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通过实践观点与一切旧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让唯心主义退出历史观这一保护伞,进而对于新唯物主义的创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石。(作者单位:辽宁大学)

注解:

①《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终结》,1959年,1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212—213页。

③《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终结》,1页。

猜你喜欢
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费尔巴哈
唯物主义何以言“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前世”“今生”与“再生”
早期斯拉夫派宗教哲学家对德国唯心主义的阐释与批判
哲学评论(2021年2期)2021-08-22 01:52:40
实践唯物主义的三重辩护
他者的批判与实践思维方式的创立——《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的重新解读
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看马克思认识论的变革
费尔巴哈与孔子“爱”的差异及当代意义
费尔巴哈之火:一个现象学的分析
哲学评论(2018年1期)2018-09-14 02:34:30
浅谈哲学的基本问题
青年时代(2017年5期)2017-03-10 22:12:37
“星座”的哲学探究
哲学唯物主义不必拥抱量子力学的多世界解释
哲学评论(2016年2期)2016-03-01 03: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