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察哈尔蒙古婚丧民俗

2015-05-30 03:32:49张雪芹李思雨
东方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哈萨克族汉族

张雪芹 李思雨

【摘要】在新疆这个多民族的聚集地,我们能清楚了解不同民族在同一民俗间的异同和不同的民俗习惯。本文将以察哈尔蒙古的婚丧习俗为主线进行分析。随着时间的不断发展,各民俗有着趋渐趋同的趋势。本文旨在了解各民族的婚丧民俗,尊重理解各民族习俗。

【关键词】民俗异同;婚丧习俗;察哈尔蒙古;汉族;哈萨克族

在清中后期到新中国成立的这个阶段里,察哈尔蒙古虽然在婚丧习俗上有一些与其他民族:汉族、哈萨克族、早期新疆蒙古族的习俗上的差异,但是在某些方面还是存在着相同的的地方。在新中国成立至今大多数的婚丧习俗得到了简化,某些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习俗被删去,使得察哈尔蒙古与其他三个民族的婚丧习俗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由于各自民族所具有的特色还存在着些许的小差异。我们要了解各民族之间的共性,更要了解他们的个性。这样便于了解尊重民族的婚丧民俗习惯,避免民族矛盾的产生。

一、清中后期到新中国成立婚丧习俗异同

1、婚礼习俗的异同

察哈尔蒙古对于婚姻非常的重视,婚姻习俗中有许多的讲究,程序繁复,礼节复杂。包括相亲、求亲、许婚、下聘礼、许婚筵席、迎新、送嫁、结婚席等仪式。

游牧民族的婚礼多跟马有关。在蒙古婚礼中迎亲与送亲的仪式则是把婚礼推向高潮。迎亲的队伍会沿着结婚地点所有的蒙古包绕三圈后出发。而在新娘的蒙古包中,只留有新娘一人而伴娘则是守在门口。当新郎绕着蒙古包转上三圈下马拜见新娘的父母献上哈达等礼品后,开始喝酒唱歌。酒后迎、送亲队伍簇拥着新娘一齐向男方驻地出发。到达男方驻地后,接、送亲队伍一齐围着男方的蒙古包转圈,这时女方的人不让新娘下马,男方的人再三劝说,双方纠缠不休。突然男方一名骑手冲来,夺过新娘的马到早已准备好的蒙古包里。给新娘重新换装梳头,装扮得华丽漂亮。婚礼完毕,女方来的人用诗歌说唱父母抚育女儿成人的艰辛。新娘七日之内是不允许回娘家的。

而同样程序繁复的汉族婚姻习俗则包含了以下的几方面,就是“六礼”。我国古代的婚姻讲究的“六礼”到了清代不光名称发生了改变,风俗也有了不同。多了一个女方“铺房”一礼。“女氏使人奉箕帚往婿家,陈衾帷、茵褥、器用具”。【1】在汉族婚礼中或许最热闹,最开心的便是闹洞房这一项仪式。新婚之夜,亲戚们一起闹洞房,闹洞房的活动大部分就是让新人做一些亲昵的动作,比如中间放一个苹果,一直晃动,新人要一起咬。闹完后,要设晚餐招待闹房者。新婚三天之后,新郎新娘要回娘家,俗称回门。

传统蒙古族的有“生人”不能结婚“熟人”才能结婚的习俗。。穷苦女子结婚后,一般不得离婚再嫁,富贵人家的女子则可离异再嫁。若男子提出离婚,需赔偿女方一部分嫁资,女子提出离婚不需赔偿,家中财务不得带走。【2】傳统的蒙古族人一般会在每一年的金秋季节进行谈婚论嫁,这时候家里有小伙儿的人家,通过中间人的牵线便会认真挑选一个好日子一家人去姑娘家正式说亲,而如果姑娘和姑娘的父母都相的中瞧得上这家的小伙儿的话就会收下男方家里提前带来的哈达和饼食,这样的话说亲就算是成了。在这其中不得不提一下神圣的拜火,这是蒙古族婚礼中的一个重要仪式。当娶亲行程结束,新娘到了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拜火仪式,新人夫妻要一同双双穿过两堆燃烧的火中间,寓意接受火的洗礼,以求新人的爱情红火并更加美好。

哈萨克族婚礼是伴歌而行的婚礼,在婚礼开始结束都是在歌声中进行的。一般哈萨克族非常重视亲缘关系及结亲习俗。男女双方不隔七辈先祖不会结亲,严禁有亲缘关系的青年们成婚。而且会先给长子、长女成婚。在哈萨克中双方结亲名为 “对口结亲”。在迎新娘中体现了众多的礼仪与程序如在进入新帐与披盖头之间要戴上尖顶帽,新娘揭面纱礼仪、烧燎新帐门槛礼仪、新娘入门礼仪、新婚立帐礼仪。再嫁新娘中也有许许多多的习俗,准备出家的姑娘必须完成“认门”的礼仪。在出嫁前要唱哭嫁歌这种歌曲叫做“森斯玛”,在婚礼中要进行抛洒贺礼,使得结婚庆典更加热闹吉祥。【3】新娘来到婆家,婚礼虽然结束了,但歌声并没有结束,在新婚的夜晚,人们还要聚集在一起,开展各种形式的赛歌会,庆贺草原上又有一对年轻人的结合。【4】

不得不说察哈尔蒙古与其他的民族婚姻习俗很多方面都有一定的共性,例如汉族的哭嫁,求婚前的游说,在各民族中都有一定的体现。基本上各民族的婚礼程序都大同小异,真正存在差异的是其中具体实施中的一些小的细节。

2、丧葬习俗的异同

人生要重要的两个过程,婚姻介绍完了。接下来就不得不提一下丧葬,婚姻使人成长,而葬礼则是标志着人的灭亡。婚姻或许人还可以选择要还是不要,但是死亡却是每个人都不能避免的。所以丧葬也是所有人都比较关注的。在丧葬习俗中我们同样可以发现,很多民族民俗间相同或不同的地方。

(1)察哈尔早年实行天葬、土葬、火葬、吊葬。

办理丧葬的程序很繁杂,“报丧”、“入棺”、“守灵”、“点长明灯”、“下葬”、“上坟跪拜磕头”、“丧餐”(蒙语“布音”)、“四十九天的丧餐”等。人死后,即派一位故里的人去给死者的亲戚朋友报丧,请喇嘛诵经超度亡灵并卜殡葬之时日、方向及葬法。闻讯者带上酒、白布、方糖等礼品立即赶来悼念死者。去世当晚,家人在死者遗骨的上方点佛灯,彻夜不眠,守护一夜。安葬后,第三天为“上坟跪拜磕头”,第七天为“七日丧餐”,第四十九天为“四十九天丧餐”,以后周年都要上坟祭奠,寄托哀思。

(2)传统蒙古族的葬礼,传统的丧葬方式有天葬、火葬、土葬三种。

一般不设灵床,没有供品,不穿孝服,不烧纸钱,不放哀乐。人过世以后,要给死者更换上新衣服或用白布裹身,把死者放在勒勒车上,赶着车快速行走,然后尸体掉在什么地方,那个地方就是他的丧葬地。蒙古族的土葬,与汉族大同小异。但是也有很多的差异。与汉族的土葬相比,蒙古族的棺木分为坐棺和卧棺两种,而汉族则没有坐棺。人死后,蒙古族则以哈达盖面。坟墓的形状也与汉族不同。汉族一般呈圆形,蒙古族有的地方呈塔形【5】

(3)清代民间丧葬习俗已十分繁缛,并形成了相应的礼节。

整个程序包括:候夜、送终、落地、报丧、戴孝、落材、封材、立孝堂、做道场、做七、出殡、安葬、点主等等。各地区又因地而有些差异,但大体内容基本一致。在这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便是点主。点主就是在死者牌位前,摆上香案、吹奏哀乐,家人请来地方上的有名望的人用朱笔在死者牌位上的“王”字点上一点,点主后,牌位会被人用红布包头送进祠堂中。

(4)哈萨克人与伊斯兰教的丧葬仪式基本一致。

人死了以后,把死者的脸朝西放置,绑住死者的下巴颏,用干净的布遮住脸部,再用围帐把尸体遮挡起来。遗体在家一般要停留一至三天,由亲属点长明灯、守夜。紧接着要举行祈祷赎罪仪式。仪式结束后,将棺木放到屋外,举行“加纳扎”仪式。“加纳扎”仪式后,马上举行出殡仪式。 一般死者在下葬后七天的时候要做“七天祭”的丧葬仪式,同时也要赠送给洗尸的人一些衣料衣服之类的东西。而在下葬后四十天的时候要举行“四十天祭”仪式,同样更为重要的便是整一周年时候的“周年祭”仪式。这个一周年的祭祀活动是极为隆重的,一般会重新修整坟墓,也会再次邀请亲人和本部落的人参加一周年的祭祀活动。

从这些丧葬习俗可以看出来,由于各自所具有的民族特色和所處的环境不同,他们在丧葬中所要需的习俗亦大不相同。这种不同不光体现在穿的服饰不同,对于不同日期的重视程度也不相同。这些差异存在于方方面面之中。

二、新中国成立到现今婚丧习俗异同

这时段的民俗大都从简了,一些带有浓厚封建迷信的习俗被删除,婚丧习俗亦不例外,更加与生活紧密相联了。由于汉化的缘故,婚丧民俗也渐渐的与汉族的有些许相似。例如,现在的婚礼不再穿传统的服饰,而换上了西装。现在不会特意注意属相是否相克,不会再请喇嘛进行测算好的时间了。

各个民族在婚丧习俗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察哈尔婚俗习惯变化之后主要是:物色儿媳、带话(说媒)、相互认识、提亲、请示酒、听答复仪式、订婚、搭建新房仪式、确定婚礼的月份和日子、被褥祝福仪式、姑娘宴、祝福姑娘的走马仪式、婚礼、揭帷帐仪式、回门等。蒙古族的姑娘出嫁七天之内不得回娘家,哈萨克族的婚礼也更加贴近生活了,与这个时代接轨。这时期更加“同”多“异”少了。人们的婚姻也更加的自由,汉族不再存在那种结婚前,新娘和新郎都没见过面的景象。

随着我国火葬制度的实行,汉族的丧葬习俗变成了火葬为主。土葬也就少了。比较常见的还保存着报丧,戴孝出殡安葬等几个重要的步骤。没有早期的那种繁琐,但是基本礼仪还是有的。部分蒙古族也跟汉族的丧葬相同,会到火葬场火化,但是土葬习俗依旧保留。哈萨克族的丧礼依旧是遵循着伊斯兰教的丧葬习俗但是也有一定的简化。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都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消极的落后的习俗逐渐消亡,积极的进步的习俗得到继承和发扬,不光是婚丧习俗如此。这些都是新中国成立前的具体的习俗,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逐渐与汉族之间的融合,有些习俗也不断的融合了,趋于相近。

综上,早期各民族间的婚丧民俗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以后的时间里,不断的融合发展,不断的传承与创新。使得现今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民俗即是新的又是旧的。“新”就体现在,经过长时间各民族间磨合,各民族根据自身民族特色再加上吸取的其他民族好的婚丧习俗,创造出一种即能体现本民族的婚丧习俗,又能反映其他民族中优秀婚丧习俗的一部分。而“旧”则说明各民族对于本民族一些优秀的传统婚丧民俗并没有丢失,反而不断的传承了下来。所以我们了解了各个民族的婚丧民俗的异同,就能看出这个民族的发展与变化,就能更加深入的去了解这个民族。

参考文献:

[1]《清史稿·志第六十四》

[2]《新疆察哈尔蒙古西迁简史》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地方志办公室、中共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委员会党史研究室 编著 民族出版社 第185页

[3]《哈萨克民族习俗文化》由哈依夏·塔巴热克翻译。由新疆美术出版社出版。

[4]《新疆民俗》楼望皓编 新疆人民出版社出 第8-10页

[5]《蒙古族生活掠影》张秀华编 沈阳出版社 第68页

基金项目:简介:塔里木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14107570229。

指导老师:秀梅,副教授

猜你喜欢
哈萨克族汉族
国清荣
当代作家(2023年6期)2023-07-20 18:33:08
写作教学中融入哈萨克族民俗文化的策略研究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06
Study on Loc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Right and Regulation Countermeasures
民国时期哈萨克族在河西走廊的活动述论
敦煌学辑刊(2017年4期)2017-06-27 08:07:16
哈萨克族谚语在数学分析课程教学中应用及实践
改成汉族的满族人
哈萨克族毡房中的数学及天文特征
56个民族56枝花 哈萨克族
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民俗文化的研究
地理教学(2015年20期)2015-12-17 15:33:14
国家视野中的河湟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