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涛
【摘要】音乐创造性思维的突出表现莫过于音乐创作,但是在中小学的音乐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去培养专业的作曲家,而是应该通过音乐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去启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发掘学生的聪明才智,去培养有创造性的思维的人。
【关键词】创造性;活动
何为创造性思维?如何在音乐课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认为创造性思维是在一定的知识积累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产生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谈到在音乐方面的创造性思维,往往使人容易和音乐创作联系在一起。当然,音乐创造性思维的突出表现莫过于音乐创作,但是在中小学的音乐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去培养专业的作曲家,而是应该通过音乐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去启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发掘学生的聪明才智,去培养有创造性的思维的人。那么,如何通过音乐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首先要利用学生已有或容易掌握的知识、经验的积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们都知道,当孩子们用七巧板拼动物图形的时候,如果是孩子们没有见过的动物,是怎样也拼不出来的。音乐也是如此。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如节拍、节奏、和声、复调、织体、调式及调性等)和经验(如感受、理解和表现音乐的能力),是音乐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就谈不上培养音乐方面的创造性思维。
一、边听音乐边作画
音乐与绘画都属于艺术课程,二者有许多相通之处。据说有许多画家在作画时喜欢听音乐,通过听音乐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从音乐中得出更多新的创意。所以在音乐课堂上,我利用了这种相通的特点,在教授《雨后彩虹》这个合唱作品时,也让学生进行了边听音乐边作画的尝试。
首先我说:“雨过天晴,看!天空中出现了五光十色的彩虹,听!音乐中表现得彩虹多么绚丽。”由此引出课题。在欣赏之前,我又给学生提出问题:“你能听出作品的段落吗?每个段落各表达的是什么意境呢?”学生带着问题欣赏之后很准确地回答了我的问题:第一段是领唱与合唱,音乐舒展,合唱犹如天上行云;中段是欢快的小快板,乐曲亲切活泼,并层层递进、发展而推向最高潮;第三段带有再现的意义,音乐很激情,是对伟大祖国的热情歌颂,乐曲是在憧憬与幻想的意境中结束的,因此作品的曲式结构为A、B、A的三部曲式。在学生们非常清晰地分析了作品以后,我给他们布置了家庭作业:用你们手中的画笔,将感受到的音乐描绘出来。原本我认为学生不会对音乐作业很重视,只会随便画画、应付了事、交差就行的,但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在第二节课我检查作业的时候,他们都做的非常的好,不仅有美丽的彩虹呈现在雨后的天空,更有些同学充分发挥了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如:添加了自由飞翔的小鸟,辉映着彩虹;雨后的小草挂着雨珠;还有小鸟在树枝上梳理着羽毛……简直美极了,我给了学生们高度的评价,听到老师的赞扬,他们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更浓了。
二、通过表演和自编舞蹈体会音乐作品
音乐艺术的一个突发特征就是具有音乐形象的不确定性,它是摸不着,看不见的。怎样让学生们去实实在在地感受音乐,不妨寻求一种良好的载体。于是,我就让学生们将学过的歌曲,通过小组的合作自编成舞蹈。这样既激发了他们自我表现的欲望,也使他们进一步感受音乐的深刻内涵的魅力。自古以来,歌舞就是一对孪生姐妹,载歌载舞,更能体现艺术的真谛。
初中的学生比小学生要胆怯羞涩,所以一开始他们并不愿意多在音乐课堂上展现自己,宁愿不出声在座位上看、听,因此,刚开始创作小的舞蹈片段的时候,我总是提前将一些基本的动作教授给班里面校舞蹈队的队员,让他们在课堂上带头起来创编和表演,开始要调动全体同学却是有点难,甚至还有些起哄和喝倒彩的捣乱学生,几次下来,有的舞蹈队队员也想退出,不参与表演了;后来我在舞蹈队课外活动的时候让他们涉猎大量的舞蹈素材,教他们各种中外民间舞蹈的基本动作和最简单的舞蹈创编技法知识,让他们大胆的展示自己、表现自己,在我不断地鼓励下,舞蹈队员越来越大胆,其他同学也慢慢接受了这种创作方式和参与进来。
三、指导学生练习作曲
能力能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与活动密切相关,并通过活动表现出来。因此,我认为音乐教学的设计应该以学生为本、以活动为主,把学生组织起来,使其能力在活动中得到提高。如在学习音乐与人的情感世界这一单元的母爱——《摇篮曲》的时候,我除了给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摇篮曲的优美旋律以外,还让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在欣赏完三首不同的摇篮曲的作品以后,我又提出要求:你能不能自己随意哼唱一首摇篮曲呢?我指导学生,摇篮曲一定要唱得非常的宁静,还要表现出对小宝宝的爱心。我先让学生闭上眼睛,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心里默默思考自己创作的旋律,然后再请几个平时音准、乐感都比较好的学生来展示他们做出来的《摇篮曲》,虽然短小,最多的只有四个乐句,但学生们敢于尝试的精神不得不让我折服,我高兴的称赞他们:将来,你们一定是优秀的爸爸妈妈!
我深深体会到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大力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教与学是一个双刃剑,师与生都是教改的主体。只有充分调动这两方面的积极性,才能取得最佳效果。作為教师,必须通过多种方法和形式,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发展自我、创造自我的舞台。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保护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经常缴发他们体验学习快乐的愿望。”
参考文献:
[1](法)格鲁著、姚孟吟译:《艺术介入空间》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
[2]哈九增:《艺术教程》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