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依达
【摘要】本文采用深入访谈、问卷(预)调查、家长(电话)访谈等形式,对经济与管理学院2014级新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梳理了不同要素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同时以大量文献为基础,从学校、学院以及新生个人三个层面提出了提高该院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水平的教育途径与对策。
【关键词】新生 职业生涯规划 调研
一、调研背景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在进行自我剖析,全面客观地认识主、客观因素与环境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定位,设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生涯路径,制定相应的教育、培训、工作等计划,积极采取行动去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1]
本文以经济与管理学院14级新生职业生涯规划为课题进行调研,试图了解该院新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加强与生涯发展教育研究中心合作,探索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新路子,尝试与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特色相结合,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做出努力与尝试。
二、研究方法与调查对象
本次调研主要从该院新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影响因素以及职业生涯规划方法等几个方面入手。通过与特招生、预科生、主要学生骨干以及普通学生等分层次地深入访谈了解不同群体的想法,通过问卷(预)调查引导学生思考并收集数据,通过数据处理与分析了解新生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现状,最后由家长(电话)访谈反馈相关信息,综合各方面得出该院新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三、大学生新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
(1)新生普遍认可职业生涯规划
座谈会以及问卷调查发现,新生认可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但不知如何规划、规划的依据以及如何付诸实践。在如何实施规划的调查中,55人新生样本中认为大学里最应该做的事情依次为锻炼自身综合素质有45人,占新生整体的70%;积累人脉10人,占16%;进行专业学习9人,占14%。新生更加关注社会生活、注重锻炼综合素质,而非把专业学習看成大学唯一的“任务”,普遍认为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求职择业的层次和自由度。同时,新生也反映不了解提升综合素质的途径,不知道如何安排、如何规划。学校可以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为新生搭建一个能够获得个性化咨询与大众化指导相结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平台。
(2)新生认为专业是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首要因素
职业生涯规划是建立在专业教育基础之上的,专业对口也是学生毕业后择业的首要考虑因素之一。通过对新生职业生涯规划考虑因素进行深入访谈及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择业时考虑因素比重从高到低依次为所学专业、兴趣爱好、特长、社会热门职业。其中所学专业和兴趣爱好因素分别为41%和27%。另外,新生还提出其他选择因素,如机会、综合能力、社会形势与个人关系、人际交往、社会发展等。55名被调查同学中有43名(占78.2%左右)对专业只有初级了解,有10名(占18.2%左右)完全没有了解。因此该年级学生亟需专业介绍与专业归属感教育,在正确认识专业的基础上制定一套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3)新生渴望提升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与能力
自我评估是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的一个起始环节,客观全面的评估是科学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但是,座谈中发现近70%的新生认识自我的内容片面,缺乏综合性。只分析个人兴趣、特长以及优缺点,缺乏对职业价值取向、性格、社会支持系统等的考虑。参与调查的55人中有3人从来没有考虑过职业生涯规划,占新生整体的5.45%;有17人只有近期规划,占36.4%;有35人考虑过三年以上的职业规划甚至人生规划,占63.4%。总体上看,该院14级新生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且大部分人表达了提升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与能力的愿望。
四、提高大学生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若干设想
调研分析得知该院新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各种问题,亟需采取措施改进新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这对提高学生的个人发展及学校的教育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本文拟从学校、学院以及新生个人三个层面探讨提高该院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水平的设想:
1.学校、学院层面
(1)学科建设和专业配置符合社会需求的同时加强专业教育
就业工作中出现不同专业需求量差异大的极化现象,这就要求学校在学科建设以及专业设置时考虑社会发展和就业市场的需求。该院也在探索专业设置的改革措施,如实行大类专业培养计划,即大学前两年实施大类专业内部培养,大三时根据市场需求及学生个人实际选择大类专业内部小专业方向。但目前存在选择小专业方向时盲目从众的现象,说明大一、大二时的职业定位未达应有效果,应加强该专业的发展前景、应用等专业教育。另一方面,在学科建设时要注重学生就业所需的知识结构,在教学中渗透各行业特色,使在校生对自己心仪的行业有全面了解,这样职业生涯规划才客观可行。
(2)依托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优势,建立完备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
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既是所有高校所面临的共性问题,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该院可以依托管理专业特色,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全程指导体系建设和队伍化建设。从大学四年全程指导纵向和学校各级组织横向两个维度建立完备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体系。
学院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各有侧重,开展一到四年级的全程指导,倡导落实“三-七”制度,即三个阶段七种不同层次的教育制度,三个阶段分别为:新生入学时的分析自我与认识环境阶段,大二、大三年级的发展学生职业素养阶段以及大四年级的实现职业定位阶段。
该院可以依托专业优势将职业生涯规划引入专业教学并建设专业辅导队伍。加强与学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生涯发展教
育研究中心等專家、专职教师的交流,一方面提高教师从事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所需的素质能力,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和生涯发展教育研究中心合作,丰富职业生涯规划活动形式,充分发掘、利用校内外提供的各种资源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依托专业优势不定期邀请人力资源相关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帮助学生更好得了解现实职业世界。
2.个人层面
(1)提升自我认知能力,科学自我定位
自我认知是通过各种途径对自己的客观认知,更深入的了解自己的优势与劣势,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能力等。[2]该院新生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提升自我认知能力,科学地自我定位。一方面充分利用职业测评系统,组织新生仔细阅读自己的测评报告,客观认识自我,当新生看到文字报告所表述的深层性格时,会被推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探索。同时也要看到测评系统的局限性,进一步丰富自我定位的信息来源,通过家长访谈、同学座谈等渠道了解自己,也可以把党建制度引入到自我认知体系中,鼓励普通学生参加批评与自我批评民主生活会,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自己的优缺点。
(2)有目标地提升自己的职业定位优势
职业目标模糊和规划执行力不强反映出新生不善于进行目标管理,不了解如何分解目标。自我认知与职业定位后,就应为职业目标而奋斗努力,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核心竞争力。这里指的知识除书本知识外,还包括行业前景、行业结构、行业现状等相关的知识储备。就业工作中发现企业不倾向招聘那些对本行业、本企业了解不深入的学生,这就要求有步骤地建立合理的知识体系,例如,大一时确定自己对汽车行业感兴趣,日常生活中就应多了解该行业的信息,对该行业的前景、行业结构、企业实力、竞争优势等心中有数;在暑期社会实习中到汽车行业企业中实习,了解汽车制造的流程;闲暇时多看关于汽车设计、制造、销售、服务、公路交通乃至石油市场等相关书籍,注重培养英语表达能力。通过大学四年有步骤、有计划地学习,职业定位优势会比较明显。
(3)在实践中增强自己的抗挫折能力等综合素质
未来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除专业技能过硬,还要心理承受能力、抗挫折能力、社交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较强。然而许多新生空有一腔热情,一旦被打击后便沉默许久,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都有待提高。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会碰到各种挫折,要求学生在大学四年应该学会容忍拒绝,接纳、欣赏自己,具体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尝试承担稍微大于自己能力的任务,并坚持下去,一方面锻炼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磨练自己的意志。
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对学生、学校和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注人、培养人、发展人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根本,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是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使该院新生能够更快地融入大学生活、融入专业教育,同时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和最终实现就业的目标,我年级将在对学生思想状况进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校内外资源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主题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马建新.人力资源开发管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第135页.
[2].李玉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