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中应如何进行学习评价

2015-05-30 13:55覃世炎
俪人·教师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荒漠化评价方法

覃世炎

【摘要】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地理学习评价,要在知识与技能评价的基础上,关注对学生价值判断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社会责任感、人生规划能力形成状况的评价。在教学活动和学习评价中要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与。”本文通过分析以往传统的地理评价存在的问题,结合地理评价的新理念,选取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为例,探讨在新课标指导下,应如何科学进行地理学习评价,以为地理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高中地理  荒漠化的防治  地理学习评价

一、对《荒漠化的防治》的课标分析

本节内容的课标要求为“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荒漠化发生的原因,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综合治理措施。”

教材选取典型材料,使学生从个别到一般,易于掌握带规律性知识和能力,也即通过一个或一组实例的教学,使学生在掌握这个或者这一组实例的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学会学习相同或相似类型知识和能力的基本方法。

当前,我国面临水土流失、旱涝灾害、植被破坏、土地荒漠化、环境污染等问题,不解决这些问题,就难以实现我国的环境可持续发展。本节教材选择的区域为我国西北地区。这个选题充分關注到学生较为熟悉的地理事实,故而所选择的问题,与我国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这也有助于使学生受到相关的国情教育。我国西北地区森林覆盖率低,草原退化、沙化、碱化严重,水土流失面积约占全国的1/5,沙漠化蔓延面积在80年代达到每年2100平方千米,不少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可以这样说,环境与发展问题是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选择“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展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作为学习目标的另一意义,在于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基于课标的要求,可以制订以下教学目标:

1.理解荒漠化的过程,分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 。

3.认识到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由于教学目标的测度功能,这就为检查、测量和评价教学效果提供了有效的尺度和标准。

二、地理学习评价理念及要求

1、以往地理学习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般认为,地理学习评价是地理课程评价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新一轮的地理课程改革,尤为重视地理学习评价,强调“地理学习评价,要在知识与技能评价的基础上,关注对学生价值判断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社会责任感、人生规划能力形成状况的评价。在教学活动和学习评价中要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与。”基于课标的要求,我们不难发现当前我国学校教育中地理学习评价存在的问题:

(1)、评价主体重他评轻自评。

以往地理学习评价重视以教师和管理者为主体的他评,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主观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而且同学、家长也没有参与到评价的过程中来。

(2)、评价内容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情感。

以往地理学习评价以总结性评价为主,过于强调对地理结果的评价,而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性、主动性、创造性等的评价重视不够。只看到学习结果,而看不到学生学习心理的演变,这容易忽视学生在过程中的努力和进步因素,从而使学生逐渐丧失进取心和自信心。

以往地理学习评价过分重视学习中的智力因素,过于强调以地理知识表征为主的学业成绩,忽视学习中的地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重视地理书本知识,忽视学生情感体验和生活经历。

(3)、评价方法重定量轻定性。

以往地理学习评价过于强调书面测验,过于强调量化成绩,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仍停留在分数上,用分数简单划一地评价所有学生,并不能真正测量学生的真实水平,造成不公正评价。忽视定性评价,没有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对学习对象的投入程度、参与活动设计、实验、讨论和交流等作为评价的依据。

(4)、评价目的重甄别轻发展

以往地理学习评价过于重视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忽视评价在促进和激励学生发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改进教学实践等方面的功能。以往地理学习评价只看到学生的过去,用静态的观点去筛选学生;而没有把学生看作一个发展中的人,用动态的评价观去促进学生发展,达不到评价的目的。

(5)、评价标准重共性轻个性

以往地理学习评价评价标准单一,评价的内容、方式、目标等简单趋同,这种评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育公平,但也使评价过于简单化,泯灭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积极性。

2、地理学习评价理念及要求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地理学习评价应发挥其激励与发展功能,使学生从评价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地理学习水平。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并给予必要、及时、适当的鼓励性评价。” 在评价实施建议中,对地理学习评价提出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和行为的变化;提倡多种评价手段、评价方式,多元评价目标、评价主体;注重激励性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较以往学习评价相比在许多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评价主体注重多元化

新的评价观应改变以他评为唯一评价方式的局面,加强自评、互评,让教师管理者、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到地理学习评价中来,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也鼓励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互评。

(2)、评价内容要求全面化,反映学生综合素质

地理学习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关注对学生地理技能的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与方法的养成,以及学习地理的兴趣、对待科学的态度和全球意识、可持续发展观的培养。尊重学生个性,充分发掘和激发学生的潜能。

(3)、评价方法力求多样化。

改变以往地理学习评价强调书面测验的偏向,不再将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地理水平的唯一标准。地理学习评价除了书面测验、口头表达、作业、小论文写作、绘制地理图表并分析等常用评价方式外,还要注意通过观察学生在讨论、实地观测、探究等活动中的表现来评价学生。评价结果采用评语和等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4)、评价目的注重评价的激励功能

评价的最终目的是学生更好的发展,因此地理学习评价应弱化甄别和选拔功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多用正面的、积极暗示的语言,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自信心,从而更好地发挥评价在促进和激励学生发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改进教学实践等方面的功能。

(5)、评价标准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学生的个性、兴趣、学习方法、发展程度等千差万别,故而不能用同一标准来评价学生的地理学习情况,评价的内容、方式、目标等要因人而异,最大限度地维护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积极性。

三、地理学习评价要点与方法案例分析

1、对地理知识理解的评价

主要是衡量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运用已学知识的能力。理解能力的评价主要看学生对地理概念、原理、规律的表述状况;知识运用能力的评价主要看学生能否将相关知识迁移到具体情境之中。

案例:

教材所指的荒漠化,就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它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主要表现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沙漠化和次生盐渍化。对这一概念的评价,可以通过展示不同区域的荒漠化类型的图片,让学生比较、判断。

另外,对于本节的概念、原理、规律、理论等,还可以采用书面测评法,学习过程中,书面测验可用来检测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为下一步教学进行导航。采用书面测验的方法时,注意避免书面测验定量化的倾向。即不要把分数作为书面测验衡量学生和呈现结论的唯一手段,等级、评语等定性分析的方法可以与书面测验相结合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运用书面测验进行评价要注意定量与定性的有机结合,充分挖掘书面测验中的信息,对学生进行客观、全面、真实的评价。

2、对地理技能形成与运用的评价

主要考查学生对各种地理技能的功能、方法和要领的了解程度,选择应用地理技能的合理程度,运用地理技能的熟练程度,以及应用地理技能所取得的学习和研究成果的正确程度和实际价值。

案例:

在学习完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后,给出非洲撒哈拉地区的荒漠化案例,围绕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让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通过搜集学生提出的对策等信息,评价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利用了已有的地理知识,提出的对策的合理性、针对性,以此评价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3.对地理科学方法掌握及探究活动质量的评价

对地理科学方法掌握的评价,应重点了解学生对地理观察、区域分析与综合、地理比较等常用地理研究方法的领悟、掌握状况和运用水平。其评价标准:一是评价学生是否了解地理方法运用的步骤、要领:二是要评价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正确的地理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对学生探究活动质量的评价,从学生能否发现和提出地理问题,提出问题的假设,独立思考和解决地理问题,合理表达、交流探究成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案例:

评价学生地理观察、区域分析与综合、地理比较、地理实验等常用地理方法的领悟、掌握状况和运用水平,能否将分析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原因及治理措施的方法应用到实际,可以采用作业法。作业法是指为了评价学生的科学方法与能力,由教师设计一项作业任务,从学生完成该作业的质量,判断其科学方法与能力的水平的一种评价方法。因此,要事先设计好作业中的观察点与记录方式。在观察过程中只是记录,不作评价,全部观察记录完成之后,再作汇总分析。

4.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评价

评价时关注学生以下方面的变化与发展:

(1)对地理学科的认识:评价学生是否具有地理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能否体会地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地理学的应用价值;是否具有地理审美情趣与鉴赏力。

(2)科学精神与态度:评价学生在观察、调查、实验和报告撰写中是否精確、严谨,是否具有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3)对自然地理环境与社会的态度和责任感:评价学生是否初步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是否初步形成了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是否初步具有了对社会和自然环境的责任感,是否养成了关心和爱护人类环境的行为规范。

【参考文献】

[1]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中地理必修3;

[2]陈澄,新编地理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次版:176~201;

[3]李家清、陈实,中学地理新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科学出版社,2012年6月第一次版:60~61.

猜你喜欢
荒漠化评价方法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荒漠化地区复合生态系统管理——以阿拉善盟荒漠化治理为例
防治土地荒漠化 推动绿色发展——写在第二十五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我国召开第25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纪念大会
可能是方法不对
我国荒漠化和沙化面积连续10年实现“双缩减”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