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生态圈拆解:大平台斗产业链+融媒体
2015年,中国GDP增速继续放缓,经济结构调整加速,传统产业寻求转型和突围,新业态不断涌现,宏观经济的新常态于细无声处影响着微观市场的一举一动,其中最为敏感和集中的体现莫过于传媒和广告市场。
在政策推动和市场倒逼下,今年传媒业态的“新常态”也渐趋明朗。就广电媒体来说,电视产业化运营及生态圈的构建成功与否,决定着电视未来在传媒市场上的地位和份额。
纵观广电集团的改革和发展进程,无外乎有三个阶段:最先是事业支撑产业发展,再以事业带来的影响力及广告收入的积累孵化出产业;然后是事业和产业并行发展,依靠资本的力量,在做强媒体影响力的同时也做强产业;最后是产业带来的收入反哺事业。
广电集团的大平台战略已经不单单局限于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内容一渠道一技术的融合,更多的是聚焦在商业模式的融合发展上,谋划打造一个“超级市场”型的广告平台。
归纳来说,广电集团的大平台战略可以包括以下部分:
1.以广播电视为基础的广告经营平台
2.以电视购物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平台
3.以网络公司为主的渠道及增值业务经营平台
4.以出版云、广电网络商城为依托的数字业务平台
5.以智慧城市为基础的网络智能化经营平台
6.以院线和影视剧制作为主要内容的影视经营平台
7.以文投公司为基础的资本运营平台
8.以特色文化产业为核心的创意产业平台
9.以省市文化品牌为发端的特色产品实体运营平台
10.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公司化平台
拓展节目产业链是电视发展的方向。电视台不再只是节目供应商和播出平台,而是与网站、电商、新媒体等合作,形成新的生态关系。在内容上,提升顶层设计,内容IP化,倾向年轻受众市场,聚焦社会议题,注重价值观表达;在平台上加固底层设计,从技术、业务、渠道和商业
模式上进行融媒体布局和探索。
(沈浩卿文,摘自2015年1月29日《媒介360》)
《超级中国》在韩掀“中国热”收视率远超一般纪录片
今年1月15日至24日,韩国KBS电视台推出新年特别纪录片《超级中国》,全面介绍中国发展现状,观察中国给世界带来的变化,在韩国掀起了一阵“中国热”。日前,《超级中国》三位制片人之一朴晋范接受记者采访时讲述了该片背后的故事。
朴晋范毕业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曾担任驻华记者多年,是位不折不扣的“中国通”。在朴晋范看来,韩国观众对中国有着浓厚的兴趣。一直以来,介绍中国的书籍和节目有很多,但是并不全面和充分。韩国人对中国的看法大多是正面的,但也存在负面的观点,有人担心中国会发展为“超级大国”,对韩国构成威胁,也有人认为中国是贫穷国家、“山寨大国”。
该片自播出以来,收视率一度突破10%,远超过一般纪录片平均约5%的收视率。有韩国观众认为,该纪录片让其对中国的发展刮目相看,这么大规模介绍中国现实的纪录片非常难得,是了解中国的“百科辞典”。韩国《中央日报》中国研究所所长韩友德说,中国的发展会对韩国产生影响,但更多的是机会。不论经济、政治等方面,不论是两国领导人还是普通老百姓,以求同存异的态度,以互相尊重、理解和互利共赢的精神来发展两国关系,相信两国的合作机会和空间将越来越大。
(陈尚文文,摘自2015年2月16日《人民日报》)
《好故事》学霸真人秀
重人文性轻收视率
2015年,随着“加强版限娱令”的落实,文化类节目在内容风格、节目形态、个性特征上都有所加强。其中,浙江卫视在去年的文化类节目《华少爱读书》《一本书一座城》《中华好故事》基础上,今年新推出成语文化类节目《原来是这样》。同时,曾只在假期播出的《中华好故事》(简称好故事)节目量翻倍。
《好故事》以中华传统故事为主要内容,用知识竞赛、故事演绎、名人出题、知名校友助阵等方式,普及中华传统故事相关知识。主要参赛选手是以95后、00后为主,而名校之间PK的方式,也增加了节目的悬念和娱乐性。
在《好故事》出现之前,荧屏上已经有很多知识竞技类节目,时任总导演陈学武表示,《好故事》一定会和它们拉开差距,因为这会是一个做“人”的节目。从暑假季到寒假季,渐入佳境的《好故事》,不但让观众们记住一大批身边的“学霸”,也使得为人父母的观众们收获了一档可以在假期放心让孩子“追看”的电视节目。浙江卫视总编室副主任许继锋表示:“我们想展示的,不是一个个靠分数塑造出来的‘状元,而是一个个沐浴着传统人文光辉、又在网络时代快乐弄潮的中华好少年。”
浙江传媒学院李灵革副教授认为,人文和综艺,对于很多电视台来说,往往是“鱼和熊掌无法兼得”的对立物。而浙江卫视尝试为《好故事》这个人文节目输入时代独有的娱乐、时尚元素,让学者变得亲切可人,让明星、主持人更加知书达理。
在谈及如何成功混搭人文和综艺的秘诀时,总导演陈学武表示,《好故事》从酝酿、策划之初到现在,都没有从类型上把自己框死,非要把自己定位成或“纯人文”或“纯综艺”的节目;人文与综艺这两个元素并不矛盾,只有抱着强烈的人文关怀精神去做,就能打造出好口碑的综艺节目。对于人文类节目,浙江卫视从来没有收视率方面的考量,只在乎有没有做出“特殊的美感”,尤其是纪录片,要有呼吸和温度,是活的有灵魂的作品。
(吴立湘文.摘自2015年3月11日《新京报》)网络自制剧将达3000集
国产剧自我调整大势所趋
2015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实施的“一剧两星”(即一部电视剧最多只能同时在两家上星频道播出,且一天只能播两集)新政,正改变着国产电视剧的制作和播出,播出平台的限制和购销格局的改变倒逼国产电视剧进行自我调整。而这对视频网站而言,2015年是发力电视剧、赶超传统媒体的良机。
业内人士表示,竞争加剧会让电视台放低身段,台网互动频繁有利于催生更多精品。搜狐视频一位负责人表示,2015年对视频网站是关键一年,电视台播出数量的限制会让大量电视剧流入网站,给网站带来更多的电视剧资源,但是网站不能满足于这些外来资源,应利用电视台和影视公司的调整期在自制剧上加快布局。
针对多家视频网站今年在电视剧方面的动作,艺恩咨询一位分析师表示,这对国产电视剧是一个利好,也是“一剧两星”新政带来的变革。据预测,2015年中国网络自制剧将达3000集左右,为历史最高水平。
除了在资金方面加大投入,视频网站也在悄悄挖走更多的影视人才,“一剧两星”让电视剧投资规模缩水,不仅对剧本要求更高,导演和编剧的收入也会受到影响,因此视频网站用丰厚的待遇从电视台和影视公司挖走人才比以往更容易。
《北平无战事》编剧刘和平透露,接下来会专门给视频网站写剧,“对于视频网站来说,现在的困扰是有没有精品,而不是舍不舍得投资,只要你能写出好东西,500万一集他们也敢拍出来。中国电视剧未来的发展道路在网络平台——周播超级精品电视剧是一个潮流,光靠电视台不行。”
(邱袆文.摘2015年2月28日《齐鲁晚报》)
做广告将有“五禁区”:10岁以下孩子不能作广告代言人
广告不是想做就能做,更不是有钱就能随便做。不得为药品推荐疗效、公共场所不能做烟草广告、弹窗网页广告须能一键关闭、10岁以下孩子不能作广告代言人……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的广告法修订草案二审稿,为做广告划出五大“禁区”。
医药医疗广告不能宣称“疗效”。药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医疗广告不得有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断言或者保证;不得说明治愈率或者有效率;不得利用医药科研单位、学术机构、医疗机构、行业协会、专业人士、患者或者其他广告代言人的名义或者形象作推荐、证明。
烟草广告不能“登”上公共场所。禁止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移动通信网络、互联网等大众传播媒介和形式发布或者变相发布烟草广告;禁止在公共场所、医院和学校的建筑控制地带、公共交通工具设置烟草广告;禁止设置户外烟草广告、橱窗烟草广告。
弹窗网页广告须能“一键关闭”。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利用互联网发布广告,不得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网络。在互联网页面以弹出等形式发布的广告,应当显著标明关闭标志,确保一键关闭。
只要与虚假广告“沾边”都将被追责。发布虚假广告,欺骗、误导消费者,使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由广告主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关系消费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者服务的虚假广告,造成消费者损害的,其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广告代言人应当与广告主承担连带责任。
广告监管部门“不作为”将被问责。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在履行广告监测职责中发现的违法广告行为或者对经投诉、举报的违法广告行为,不依法予以查处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负责广告管理相关工作的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
另外,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修订草案还对涉及未成年人的广告活动作出相应规范。
韩日如何处理“少儿不宜”
电视剧的播出尺度一直是热议话题,如何避免“少儿不宜”画面不让未成年人看到,我们不妨看看韩日的电视机构是怎么办的。
韩国电视剧的审查,是由一个民间组织——伦理委员会和广播公司自己组成的审查委员会审查。在韩剧制作和播出的过程中,没有来自政府的干涉。
自2002年起,审查委员会开始对所有电视节目进行分级评定,分为7岁、12岁、15岁、19岁和所有人五个级别。韩剧片头的卡通画面上有一个被圈住的数字,代表该年龄以下观众不宜观看。
绝大多数热门韩剧都属于“12岁”或“15岁”这两个级别,因为韩国人相信电视剧是全家老少一起观看的,想在黄金时段播出就必须温情、健康、小清新。所以韩剧的内容相对保守。韩剧是从1990年后才允许公开接吻的。因此,《来自星星的你》都教授守身如玉4D0年,就算遇上真爱千颂依也没能跨越雷池一步。对于电视剧中的性和暴力元素,韩剧有着严格的限定,金秀贤早期作品《DreamHigh》虽然是校园题材,但因为有胁迫未成年人以及性骚扰的画面,而被告知“注意”;《欲望的花火》因不伦、劫持、暴行等内容,多次受到制裁。
除了分级制度,韩剧也有“限广令”,如果植入广告太突兀就会挨罚。韩剧《那年冬天,风在吹》因多次出现宋慧乔代言的护肤品,遭到了审议委员会的警告,并支付高额罚金。朴有天在《想你》中也曾因反复使用某相机,并积极推荐其功能而受到“警告”。
拥有严格电影分级制度的日本,在电视剧方面竟然没有分级。虽说没有正式分级制度,日本各大电视台都基本遵循不成文的“潜规则”。下午5点到晚上9点是儿童及青少年看电视的时间,日本的电视台不会播放超过青少年尺度内容的节目,像一年一部的大河剧通常会在这个时段播出。晚上9点之后的节目,主要是日剧的黄金档,如果包含限制级的内容,则会在播映之前打出告示,提醒看电视的家长注意。重播时,也会安排在小孩子还在学校的时段,避开收视的问题。到了深夜11点之后的节目,因为这个时间段日本的家长通常不会再让小孩看电视了,很多人都会联想到色情、暴力、女优等词语,但涉及性的镜头处理得仍比较隐晦,最多只是露背而已。
(孟天翔文,摘自2015年3月6日《新京报》)
相亲节目如何换代升级
从前几年的满眼相亲节目,到目前《非诚勿扰》“一枝独秀”,并从一周双播改为单播,在眼花缭乱的真人秀节目的猛烈攻势下,“相亲”几乎渐渐被人冷落。2015年各卫视不约而同在相亲节目上收缩了战线。相亲节目的发展如何突破瓶颈,对于电视人而言是一大难题。
1.从棚内走向户外
尽管“户外相亲”是个新概念,但由于这种方式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相亲,而是一种集体的娱乐活动。“相比‘一对一的传统相亲方式,一起旅行、运动的气氛更为宽松,彼此也有更多的时间了解对方。”而这种方式更受到一些“宅男宅女”的家长欢迎,认为也是增加孩子户外活动、拓宽交友圈的好机会。于是,电视台的“室内相亲”集体转移到了“户外”,还有近十档户外婚恋真人秀正在准备中。
2.从素人到明星
传统素人相亲正在积极向户外明星相亲转型。甚至在一些婚恋真人秀中,明星正在搞“承包”,取代普通人“相亲”,成为节目最大的看点。当然,节目也变得越来越像一档综艺节目了。主打明星恋爱的真人秀的节目出现,使得很多适龄的单身明星,或者年轻夫妻档明星,均成了此类节目的“香饽饽”。
3.从纯相亲到泛婚恋
单纯的电视相亲似乎已经不能满足观众日益刁钻的胃口,随着明星元素的加入以及取景范围的扩大(从棚内走向棚外拍摄),相亲栏目的范畴也开始向外延伸,从纯相亲到泛婚恋。
以明星角度切入,节目可以包含明星相亲,到明星恋爱,涉及亲友见面、互相探班、拜见父母等桥段,还有明星担当婚礼策划与证婚人的个性婚礼,拿明星感情做各种文章博收视。
两性、婚恋是人永恒不变的话题,相亲节目的生命力是旺盛且持续的。虽然遭遇了阶段性的低潮,但其长久的潜力还是不可忽视。今年一线卫视纷纷加入户外恋爱真人秀节目,二线卫视也开始摸索出自己的风格,未来还会有更新的创新元素呈现出来。
未来我们需要什么样的
“主持人”
当今,“主持人”的概念越来越模糊,综艺节目更是玩起了“去主持人化”,难怪华少发出“主持人未来干什么”的感叹。
一个残酷的现实是,越来越多其他行业的优秀人才正在抢夺主持人的工作机会,他们中有演员(吕凉《档案》)、歌手(戴军《超级访问》、杨坤《最美和声》)、相声演员(郭德纲《国色天香》等)、模特(李艾《幸福晚点名》)、大学教师(蒋昌建《最强大脑》)、舞蹈家(金星《金星秀》)、色彩性格学专家(乐嘉《你有一封信》)……他们以鲜明的个性、专业的知识、亲切自然的互动、机智的反应以及靠原来行业积攒下来的名气获得观众的欢迎,观众们已全然不管他们的脸蛋是否俊美、普通话是否标准、年纪是大还是小、头发是否茂密……
我们并非否定中国传统播音主持学院派的培养模式,也并非说主持人就一定要普通话不标准、人丑、最好是光头的。但慢慢地,观众对主持人的喜好、兴趣已开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主持人生存格局,人美发音标准很重要,但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没有一个行业会像主持人那么迫切需要转型,颠覆传统观念。我们更需要的是一个口齿伶俐、临场反应快、有个性、情商高、有文化、掌握某种专业知识的、有观众缘的综合主持人。
未来可能不如华少所担忧的那么悲观,但也不容乐观,我们有那么多的主持人,但真正能力突出又有观众缘的,屈指算来只有那么几个。除了拼专业,更重要的是拼情商。做节目就是做人,什么样的主持人就会有什么样的节目,汪涵就是那么诙谐幽默爱调侃,何炅就是那么能照顾到每个人的情绪,他们亲和、人缘好,岁月的打磨让他们懂得把握尺度、知道进退,也因此他们才成为了台柱子,而在这种环境下生存的其他主持人一方面留恋高平台的好处,一方面又不得不在二人的光芒之下难有出头之日。在《我是歌手》这样的强势节目里偶尔出镜,给歌手端水披衣,以刷自己的存在感。他们是一个尴尬、矛盾的存在,既要寻求出镜机会但又不能表现太过,过了就会让观众反感。
(本专栏与中广联《中国广播电视理论动态》编辑部合办,栏目编辑:刘园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