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凯东
【摘要】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或记者在现场表达时,由于各种原因,有时会无意识地出现“伤人话语”,这些不恰当的表达不仅影响了传播效果,还对当事人造成心理伤害。在建构受众关系的过程中有必要厘清“伤人话语”的生成原因、表现形态,认清其话语本质,并从受众意识、传播伦理和制度保证这三个维度来探寻应对之策,减少甚至杜绝“伤人话语”在广播电视话语传播中的出现。
【关键词】主持人语言表达伤人话语传播伦理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一、“伤人话语”的概念及表现
“伤人话语”并不是语言暴力,它是一种交流过程中的不对等沟通行为,指参与话语交流的—方因其言语的不友好而对另一方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伤害。在广播电视传播领域,“伤人话语”是指节目主持人或出镜记者在与嘉宾或受众交流过程中,由于言语不慎、表达不当而给交流对象造成情感或心理伤害。这种伤害往往是无意的,而且“伤人话语”的实施者本^常常并未察觉,因此有必要对其加以识别和指正。
在国内的电视节目中,“伤人话语”常出现在综艺节目当中,因为这些节目的话语空间通常更加开放自由,主持人发挥的空间很大,很多是即兴发挥,在这样的话语场域中,主持人会忽略话语的规范和约束,而在现场表达时产生“伤人话语”。例如,国内某电视媒体的一档亲子类综艺节目中,让一些刚刚牙牙学语的孩子和父母一起参与游戏,其中一个环节是爸爸教给这些孩子一些稍显复杂的话语,让妈妈们来辨听。其中一个妈妈—下子听出了孩子所表达的意思,并认为自己的语言能力很强。这个时候,男主持人说了一句,“也许是宝宝的语言特别差,所以妈妈的听辨能力就给训练出来了”。在这里,男主持人的即兴评述过于随意,在这样一个亲子场合做这样的不够尊重的推论是很不恰当的,更何况还是面对孩子。在某电视台的另外一档节目中,两位选手挑战一个极限项目,男主持人问其中的一位参赛者“有没有信心”,这位参赛者说没把握,要全力以赴,而另一位参赛者信心满满,说肯定没问题。这时候,主持人随口说了句:“哟,还真没见过你这么自信的。”这句话虽然是一句调侃,但是在节目现场,它传递给公众的信息是主持人的自负和傲慢,而且对话语交流的另一方也可能会造成一定的情绪影响,产生“言语伤害”。
从刚才两个例子中可以看出,表达自由与自由表达的话语场滋生了“伤人话语”的生成语境,而其产生的时机往往是不可控的,它所造成的影响也是隐性的、内在的、间接的,无法做出准确的测量的。但是可以认定的是,这种话语行为会对交流参与者造成“伤害”,既影响了节目的完整和流畅,也会对主持人的个人形象和节目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不仅是综艺节目的主持人会“不经意”产生“伤人话语”,在新闻节目中,尤其是在越来越常态化的直播连线中,记者的表达不严谨、不规范也容易对现场嘉宾造成情绪上的影响和心理上的伤害。例如,几年前重庆某地遭遇了特大风灾,当地一户人家的房屋被大风吹倒,家长遇难,只留下了俩姐妹。记者在现场报道时,频繁地描述这家人的惨状,而且还问两个未成年的姐妹“狂风可怕吗”“想爸爸妈妈吗”“最大的心愿是什么”等一些不合适的问题,两个小女孩泣不成声,显然这位记者想要达到的“传播效果”实现了,但这是一种违背传播伦理的行为,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这些“伤人话语”对两个小女孩造成了心理伤害。除了这种极端的个例,在新闻的现场表达当中,尤其是突发事件和灾害类事件中,记者对于灾难现场的渲染、采访现场的随意进入、采访嘉宾的连篇追问等,都容易产生“伤人话语”。
二、主持人“伤人话语”的成因分析
“伤人话语”的产生原因有社会环境的因素,也有主持人的个人原因,例如主持人对于所谓‘个性化”表达的追求,缺乏对话语意义的掌控,从而导致语言失范。
主持人的语言风格是“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过程中,具有个性化的语言特征”。但是语言风格的个性化从来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与主持人的个人内在修养、外在气质以及语言内容紧密相关的。受众喜欢有个性的主持人,但是这种个性是建构在得体表达基础上的魅力展现。有些主持人认为,说话越犀利、尖锐、风趣就越有个性。但是如果只注重语言外在表现形态,而忽视其人文关怀和文化意义,所谓的个性化色彩就会“变形”,尖锐犀利变成了尖酸刻薄、伶牙俐齿变成了咄咄逼人、风趣幽默变成了插科打诨,自然“伤人话语”的产生也就难免了。
尤其在一些综艺节目中,每个主持人在节目中都有不同的定位,他们在现场怎样串联、如何配合,都有事先的分工。为了节目效果,主持人常喜欢即兴发挥,现场的机智应答、出其不意的效果是这类节目的特色,但是有些主持人也会拿搭档或者嘉宾的弱点“开玩笑”,掌握不好尺度,这种玩笑就会变成“人身攻击”,对话语的接受方就会造成“伤害”。同样在一些海选类节目中,没有专职的主持人,许多明星评委就相当于主持人的角色,如果明星的语言风格过于松散,也容易造成表达的失当。例如在某喜剧类节目中,一位参赛者的母亲给一位明星导师送了一件亲手缝制的礼物,但是这位明星不太愿意接受,还百般调侃,让参赛选手和他的母亲很尴尬。另外,在一些选秀节目当中,还出现了所谓的“毒舌评委”,以辛辣大胆出位的风格屡出“雷语”,选秀舞台上可以有这种“个性”评委存在,但是也要有底线和尺度,“如果违反礼貌准则、谦逊准则,什么样的语言个性,都是令人反感的”。因此,主持人作为公众人物,话语表达必须建立在对受众的尊重、对于大众传播的意义以及对个性表达的正确理解之上。
还有一种产生“伤人话语”的原因是主持人语言表达的失范。“失范”是一个社会学词汇,它的字面意义是没有或失去相应的社会规范,在这里是指一种规范失调所产生的反常状态。对于主持人而言,语言的失范主要表现在语言态度的冷漠、语言指向的主观、语言内容的苍白以及语言意义的消极。“语言并不仅仅是语言本身,它还是一个人独特的心理特征和精神风貌的外化,是个人思想、品性、修养和能力在语言中的反映。”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对于节目主持人而言,语言更是一种传播手段和职业工具,主持人应该对语言表达保持一种敬畏感,对于自己的表达应该慎之又慎,不能随心所欲、信口开河,更不能“出口伤人”。
主持人作为公众人物,在节目中的一言一行都会被放大,一句平常的话有可能被解读成另外的意思,这是主持职业本身的角色定位所决定的。例如某求职类节目中,主持人在节目中对选手缺乏必要的关怀,经常会说些刺耳、不中听的话,甚至还在节目现场与选手因言语不和现场“交战”,这一行为引起了受众和网友的批评。但主持人也觉得自己很冤,他认为自己言语重了一些是为了选手好,而且平常就是这样的表达习惯。但是这位主持人忘记了在不同的工作场域、不同的表达语境有不同的语言规范,主持人这个职业需要更规范的表达、更职业的表现,然后才是个性的发挥。
三、“伤人话语”的应对策略
“伤人话语”的成因是多元的,解决这一问题也应该采用多维度的应对办法,可以从受众意识、传播伦理与制度保障三个方面避免“伤人话语”。
在主持人的教学和训练中,老师常常会告诉学生要有“对象感”,说白了也就是心中要有受众,如同和他们面对面交流一样。但是基本功的训练不仅仅是技巧的掌握,受众也不是主持人心目中的假想,而要真正体现在日常的主持实践当中。心里有没有受众,主持人表达出来的意义可能会大相径庭。在某电台的直播节目中,两位主持人和听众互动的话题是“初恋”。一位听众给节目的官方微博发来消息说:“女主持人说话的声音、语气都非常像我的初恋。谢谢你们的节目带给我的美好回忆!”本来这条微博是听众向节目、向主持人表达好感的意思,但是女主持人明显地不高兴了,回了一句:“我怎么可能是你的初恋,我觉得你一点儿不像我的初恋。”主持人似乎没有理解这位听众的本意,但不管怎样,这种不友好、反击式的回复显然给听众的热情“浇了一盆冷水”,而且这种气氛会传递给其他的听众。众所周知,传播过程离不开受众的参与,传播效果与受众反馈息息相关。因此,在这个被互联网改变了的传播生态中,重构受众关系,建立彼此信任、相互依赖的互动关系,才是主持人获得职业认同的持续动力。
“大众传媒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其对道德规范的遵守和自身拥有的良好道德关系。”作为大众传媒的“形象把关人,也是传播内容的把控者,节目主持人基于职业道德的传播伦理也需要强化。主持人是一项创造性很强的工作,主持人的知识和素养透过自身的传播展示给观众,主持人承载着受众的期许,应对社会道德有提升和示范作用。在现场主持的过程中,主持人的传播行为主要通过语言交流来实现,因此不仅要语音标准,话语内容更应符合伦理规则和新闻规范。此外随着国际间节目资源和人员交往的增加,主持人在现场主持活动中还应该注意跨文化传播中出现的道德歧视和道德偏见,在国际传播中展现出平等、包容、宽厚、积极的人文素养和正向价值。
受众意识和伦理素养是主持人内在认知的养成和提升,但是对于主持人“伤人话语”的治理,还需要有制度的约束。这种制度不仅仅是媒体机构的规章制度,还需要一定层面的顶层设计。从高处着眼、从微观人手,制定出具有操作性和执行力的制度体系。从宏观来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多次明文要求广播电视节目规范使用通用语言文字,推广使用普通话,这是在语言面貌上的要求,对于语言内容和表达方面也应该制定相应规范,净化主持人的语言空间。有条件的地方应建立主持人的语言档案,将主持人的用语差错、失误、不当等情况记录在案,并且与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受众反馈实时关联,更加准确地捕捉和测定主持人语言的“清新度和舒适度”。具体到各个节目,栏目制片人可以设立主持人语言“一日清单”,将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语言规范使用情况定期通报,并建立“红黄牌”的预警机制和淘汰机制,对于在节目中频繁出现“伤人话语”的主持人给予从黄牌警告到红牌“罚下”的处罚。同时这些考核内容与主持人的年度考核、职称评定、主持人评奖等绩效考核挂钩,进一步从制度层面提升和规范主持人的语言素养和表达规范。
四、结语
当表达渠道变得不再稀缺的时候,表达内容的权威和公信就变得更加重要,检讨“伤人话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升话语的传播力、竞争力和影响力。主持人作为传播内容的生产者和把控者,应该增强对话语传播的敬畏感,以及对所表达内容的职业敏感,在专业化的语言传播中,拓宽表达空间,彰显话语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