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明
【热点材料】
材料一:2014年11月28日至29日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认识世界发展大势,跟上时代潮流,是一个极为重要并且常做常新的课题。他强调,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我们要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对外工作理念,使我国对外工作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材料二:习近平就新形势下不断拓展和深化外交战略布局提出要求,强调要切实抓好周边外交工作,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2014年9月,习近平主席出席了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并对 “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站点的塔吉克斯坦、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和印度进行国事访问。11月东亚峰会、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期间,中国方案推动中国与东盟联系更加紧密。近年来以新型大国关系为代表的中国倡议,为处理大国关系指明了新的方向,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回应。11月,中美达成了27项共识和成果。中俄关系延续了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势头,战略性进一步提升。中欧关系在领导人外交的带动下快速发展。中日也就双边关系达成六点共识。
材料三:中共中央政治局2015年1月23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的《国家安全战略纲要》提出,坚持正确义利观,实现全面、共同、合作、可持续安全,在积极维护我国利益的同时,促进世界各国共同繁荣。运筹好大国关系,塑造周边安全环境,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积极参与地区和全球治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理论分析】
一、从经济生活的角度分析
1. 经济全球化是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表现为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将世界各国日益联系在一起,要求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中国发展“一路一带”建设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2. 世界贸易组织通过组织多边贸易谈判、制定贸易基本原则和协定、提供解决贸易争端的场所发挥作用。其最重要的原则是非歧视原则。这要求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在世贸组织原则的框架下发展互利共赢的关系,反对贸易保守主义。
3. 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中国特色的外交包括我国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坚持将对外开放建立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点上,这表明中国发展对外关系要具有中国特色,立足于中国国情。
二、从政治生活的角度分析
1.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坚持正确义利观,实现全面、共同、合作、可持续安全。
2. 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最基本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构成要素是人口、领土、政权、主权。其中最重要的是主权,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我国在对外活动中坚定地维护我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定地维护我国国家的核心利益。
3. 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是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钓鱼岛以及南海诸岛历史上就是中国固有的领土,我国作为主权国家在东海钓鱼岛和南海诸岛享有主权国家的权利不容侵犯。
4. 主权国家的义务是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其国际争端。联合国宪章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国际公认的准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些都是中国作为主权国家严格遵循的国际行为规范,中国力求通过政治方式和平解决国家间领土争端,反对武力改变领土现状。
5.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权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国家安全战略纲要》提出我国要坚定地维护本国国家利益。在积极维护我国利益的同时,尊重他国正当的国家利益以及世界人民共同的利益,以促进世界各国共同繁荣。
6.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积极参与地区和全球事务,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7. 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世界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由于世界多极化建立在多种力量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约的基础上,因而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近年来中国倡议建立新型大国关系,为处理大国关系指明了新的方向,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回应。
8. 我国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坚定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有利于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越发展、越强大,越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三、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分析
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树立新外交观是我国外交实践发展的要求,我们要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对外工作理念。
2. 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认识世界发展大势,跟上时代潮流,是一个极为重要并且常做常新的课题。这里的发展大势和时代潮流都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认识和利用规律,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
3.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做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我国对外工作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这要求立足于中国的国情,考虑到中国的特殊性。
4. 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使世界各国联系越来越密切,这要求我们加强与世界各国联系,包括周边国家、大国和发展中国家。
5.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要用全面的观点和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在积极维护我国利益的同时,也不损害他国的国家利益。
6. 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维护国家安全问题上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坚持正确的价值方向作指导,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能力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时隔13年中国再次主办APEC峰会。本次APEC峰会中国提出的亚太自贸区路线图、反腐败共识、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合作蓝图,都将成为引领APEC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这因为
①中国主张符合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②经济全球化中国占主导
③中国主张体现了各国共同国家利益
④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本次APEC一个很大的亮点就是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规划尤为值得关注,这不仅因为APEC经济体与“一带一路”区域有着极高的重合性,同时这项规划被认为将对中国和世界产生重要影响。据此回答2~3题。
2. 中国在APEC峰会上提出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规划尤为值得关注的经济学依据是
A.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B. 中国实施“引进来”的战略
C. 建立丝绸经济同盟
D. 将对外开放作为根本国策
3. 之所以“一带一路”规划被认为将对中国和世界产生重要影响,主要哲学依据是
A. 人们可以根据主观愿望建立新的联系
B. 联系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
C. 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间都有关联
D. 部分具有整体所没有的联系
4. 面对埃博拉疫情,中国政府积极响应联合国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呼吁,调动多方资源,向西非埃博拉疫区伸出援助之手。这主要表明
①中国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中国对国际事务承担重大的责任
③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关系
④中国维护世界人民共同利益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5. 应对中国拒绝英国外委会调查团入境香港事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回应称,香港是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香港事务纯属中国内政。如果英方个别议员执意而为,那才是公然对抗。之所以说英方执意而为是公然对抗
A. 粗暴地干涉了中国内政 B. 侵犯了中国的领土
C. 企图以武力改变现状 D. 结果会导致民族分裂
6. 英国首相卡梅伦表示对此事高度关注,称中国的做法是“错误之举”,并强调对香港的关注。卡梅伦的言论主要严重损害了我国作为主权国家的
①同等权 ②独立权 ③自卫权 ④管辖权
A. ②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③
7. 2014年12月13日,也是中国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中国国家名义进行正式纪念与公祭,其世界意义在于
①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②一起维护世界和平及正义良知
③围观和共同抵制包围日本
④促进世界经济共同发展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8. 美国打着“亚太再平衡”的旗号,在钓鱼岛、南海问题上,支持日本、菲律宾、越南等国挑衅严重威胁到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这表明
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②美国与日本等国有共同的根本利益
③美国行为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④中美全面对抗符合我国国家利益
A. ②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③
9. 目前,中俄关系是最好的一组大国关系。俄罗斯总统普京说,“俄罗斯需要一个繁荣稳定的中国,中国也需要一个强大成功的俄罗斯”;国家主席习近平认为,中俄共同发展“将为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提供正能量”。意义在于
①有利于彻底消除军国主义困扰
②有利于建立符合两国共同利益的国际秩序
③有利于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
④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二、非选择题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材料一:2014年11月28日至29日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我国的发展道路、社会制度、文化传统、价值观念。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走和平发展道路,同时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要坚持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成员,坚持世界的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特别是要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说话。
材料二:习近平指出,全面推进新形势下的对外工作,必须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改革完善对外工作体制机制,强化对各领域各部门各地方对外工作的统筹协调,加大战略投入,规范外事管理,加强外事干部队伍建设,为开创对外工作新局面提供坚强保障。
(1)结合材料一,请运用《政治生活》分析说明我国要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走和平发展道路”?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说明对外工作必须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依据。
1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材料一:在多边外交场合,中国更加注重展示诚意与智慧,推动中国方案与倡议,使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向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3月举行的核安全峰会上,习近平主席系统阐述了中国的核安全观,强调发展和安全并重、权利和义务并重、自主和协作并重、治标和治本并重。5月举行的亚信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亚洲安全观”的倡议,强调中国将同各方一道,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搭建地区安全和合作新架构,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
材料二:在今年最主要的主场外交——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周期间,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亚太梦想,呼吁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同时倡议加强互联互通与基础设施合作。由此凸显中国梦、亚太梦与世界梦的交相辉映,使和平发展战略思想更加丰富。在中国的推动下,APEC正式启动了亚太自由贸易区进程,明确了全方位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建设的目标,成就了APEC的历史性进展。此外,习近平主席两次出席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在峰会上呼吁G20成员要继续做全球自由贸易旗手,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构建互利共赢的全球价值链,培育全球大市场。中国的声音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与积极反响。
(1)材料一为什么中国能够努力促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
(2)结合材料一,运用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相关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促进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的建立?
(3)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我们应如何进一步加强中外合作,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
参考答案
1.D 2.A 3.B 4.C 5.A 6.A 7.A 8.D 9.B
10. (1)中国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体现了我国作为主权国家的独立权,也体现了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表明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平的国际环境符合我国的国家利益。
(2)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能够坚持科学、民主、依法执政。
11.(1)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共同利益是国家之间发展合作的基础。亚洲安全符合亚洲各国共同的利益;②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这是建立亚洲安全观的政策基础;③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是亚洲大部分国家能够达到互信的现实基础;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当前较为和平的国际环境有利于促成亚洲总体安全建立。
(2)①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必须坚持亚洲的事情要靠亚洲人民办,亚洲的安全,要靠亚洲人民维护”的原则;②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和发展,这要求任何国家都不应该侵害其他国家正当权益,也不能靠牺牲别国安全谋求自身的绝对安;③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促进亚洲安全的根本出路在于亚洲自身发展;④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维护亚洲安全必须坚持求同存异,相互包容,相互尊重。
(3)①经济全球化是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但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趋利避害;②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我们要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必须把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的结合起来;③我们必须把对外开放建立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根本基点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