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一世界

2015-05-30 10:48一石
醒狮国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楚辞屈原草木

《诗经》:草木有灵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摘录的《诗经》里的这几句话,都是我喜欢的,《诗经》给人的感受是这样一个地方,它不是树木稀疏的稀树草原,它是幽谧连绵的大森林,繁茂,道路开阔,让人亲切。如果愿意探索,它会带给你望不到边的奇妙感受,能把古代中国文化最纯粹的童音一次次带到心灵里。《诗经》里的诗词最早其实是歌谱,是唱的,诗意入心,最好发声去读,读的时候才容易进入诗歌世界描写的情境,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文学诗词的创造力就会有特别的共鸣。

读上面摘录的这几句话时,读到淑女细浪一样,心会“噗通,噗通”直跳;读到时间流逝,维我独行,心会觉得舒畅,在一点被带出的悲悯里,一个人和山川大地好像有了丝丝血脉的关连;读到山花绚烂,脉脉温情,日常生活层层硬壳的面目里也有了一种情趣,一种应对。没奢望过要走进诗中世界,可能是觉得这个游戏太难。有人说过:“走入《诗经》世界,就是走入了中国文学的童年。”实实在在被这样的话诱惑,如何走进去,哪里有路,引路人是谁,我也茫然。诗行当中“造化钟灵秀”的草木山花,对一个人的生命发生影响力还需要某种机缘。

机缘就是旅行,旅行在路上时,认识了千百种植物,每一种植物都以它的独立性展现一种确定无疑的美。在江南的水边遇到荇菜,吃过荇菜鲈鱼;谷穗低沉,用手抚摸那种满满的丰收,阳光把山桃花的花瓣照得如少女容颜一样通红。植物的小溪通过弯弯山石沟壑,通过四季在河床在流淌。旅行的脚步因为这些植物之名有了值得期待的情趣。难道仅仅只是情趣吗?《诗经》这个时候又一次苏醒过来:“不认识我了?你用心读过的?”这才是一种突然的惊诧,惊诧自己已经不知不觉站在《诗经》里,荇菜盛开的水边,青春在呼唤爱情,黍米生发,生命在地平线上有回音能应答人生于世上的孤独和平静,桃花落在肩上,美安慰了多少渴望着爱的人。

《诗经》里的草木是有灵的。

《楚辞》:香草美人心

两千多年前,屈原写《楚辞》时心事重重的,他是一个浪漫主义情怀极为浓厚的文学家,一个奇思妙想、天马行空的思想家,也是一个失败的政治家。

《楚辞》最重要的篇章《离骚》里,就有一个群芳谱,比如“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江离是一种伞形科的植物,类似香菜,能散发香味;白芷,是伞形科里的名花,能长到两米高,白花可以开的如裙幅一样飘摇。想一想那个香花香草里漫步的屈原,自恋而神伤,翩翩暗香一君子,自由知己来相逢吧。

“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世道昏暗不明,幽香附着恶臭,风雨摧折鲜花。流放中的屈原,和山道旁的兰草结盟,以心明志,不改忠于国家的初心。兰草无心,暗香自放,不期然洗净了一颗疲惫的灵魂,它并不知这颗心灵的光华会温暖多么长久的历史。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这个人在干嘛?他匆匆赶路,早晨在山坡上摘下木兰,傍晚又到洲头采撷不畏寒的青草。他忙忙碌碌要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谁?这些散发着清淡香气的花朵草木,让一颗头脑始终保持了清醒。木兰在古代是个宽泛的说法,类似现在的含笑、玉兰。这些花儿在春光里易逝,青草经霜便很快枯萎了。草木的枯荣挫折了屈原的心志了吗?玉兰花开花谢,伴随着心海的起伏,这里有一颗灵魂高洁的自许吗?

“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拳兮荫松柏。君思我兮然疑作?”最喜欢这个“芳杜若”,空谷幽兰的一个人,她站在松柏的阴凉里,俯身去饮石下的泉水。这个林妖就像深藏内心的爱人,屈原借着诗语问:“你就好像在我身边,此刻,你也在思念我吗?”《草木图经》里说杜若是高良姜。姜科植物花朵的精致艳丽是有目共睹的,花瓣硬如玉,淡香如水流。

《楚辞》的群芳谱里,还有泽兰、木槿、茱萸、辛夷坞(也就是紫玉兰)、浮萍、紫草、莲花……它们连接着屈原的生命,应答着屈原的魂魄。

《楚辞》的世界,香草美人心里藏着了中国文学的大森林。

《道德经》:自然的哲学

《道德经》不像《诗经》具体描述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诗经》里的草木因心而动,因情而生,欢喜、悲切、愤怒都会从草木的枯荣当中带起雾蒙蒙的抒怀和感动。《道德经》也不像《楚辞》,《楚辞》几乎是屈原一个人的诗言志,他的孤傲个性,他的纯洁情操,他强烈的道德意识,还有一份赤子情怀,都在花香草动背后赋予着生命特别的意义。

《道德经》里谈及的花草树木都连通着我们这个国家智慧的精华。谈及战乱与天下时,老子说: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荆棘者,是黄荆和酸枣刺互生交织的灌丛,气候恶劣人烟稀少的旷野上,一片萧杀之气。黄荆纤细,骨子却柔韧如铁,是古人惩戒罪责的工具。棘是酸枣树,它针一样的尖刺,能够放大皮肉之苦的惨烈,皮开肉绽的惨烈里是浓烈的警示。关于大树,人类砍削推锯,榫卯勾连,可以做成各种器具。老子眼里的大树是天地的代言人,它包含了器物的神奇,也包含了呼唤天地变化规律的道具。老子说:“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天然的大树,虽然微不足道,却都是按着各自的规律生长,在一棵树呈现的整个自然的面目中,什么力量能够支配一棵大树的命运?一棵大树的独立是科学时代最缺少的朴素的自然观,万物变化自有它的规律。老子眼里,一棵树的尊严就是“天道”的尊严,支配,甚至随意剥夺一棵大树在自然里的位置,也就剥夺了生命自身的尊严。对于人类生存的忧虑进行的劝勉和警戒,再也没有比老子更睿智更温和的人了,他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之木的背后,无数种子正从大地上芃芃生长起来。一草一木是为道,一善一恶是为道,一枯一荣是为道。这个道,就是大自然的尊严了。

庄子的巨木

庄子有一颗无人能比的逍遥的心,他嘲笑世人的迂腐,嘲笑心灵的狭隘,庄子的自由世界把人带入奇想、空灵的意识和梦境里,让沉重肉身里居住的灵魂变得轻盈,几乎要透体而出,在茫茫宇宙里自在地飞翔。

《逍遥游》里说,寿命五百年的冥灵树,和生长了八千年的椿树比长寿,这不是可笑吗?山东不知道有没有叫冥灵的树木,树木长到五百年算不上奇迹。椿树却没有长到八千年的。椿树就是常说的臭椿,古代又叫樗,据说它曾是百木之王,做成家具,能够驱邪镇鬼,因为失职,失了神通,变得朽木不可雕了。

《逍遥游》里还说到一只蝉、一只斑鸠站在榆树和檀树上讥笑大鹏的事,榆树和檀树算不上什么高大的树木,但对一只蝉,一只斑鸠来说,几乎可以满足生命的一切所需了,听到大鹏要飞到九万里外觅食,让蝉和斑鸠觉得好奇怪:“跑那么远去觅食,有那个辛苦的必要吗?”榆树下乘凉的庄子,正看着风里密密麻麻的花粉,他尽然能看到展翅大鹏的九万里飞翔,也一定能够看到方寸之间朵朵火焰一般雌蕊和雄蕊的遇合,花儿谢了,榆钱长满枝头,他穿过蝉和斑鸠难解的疑惑,骑上大鹏,瞬间就把质疑的嘲讽甩入风中。

壳斗科栎属里的栎树,长到30米高,树冠大如云朵,匝下一地阴凉,已经算是大树了。但大树的阴凉能够给几千头牛提供歇息的地方,这么大的栎树,算是一件奇迹了。这样的树,应该是神木了?有人试用过大树的木头,做成的船沉了底,做成的工具都朽烂了。常见的梨木、橘木,果实成熟后,枝条被折断,树身被砍伐。巨大的,无用的,就像是美的感受,世间的玄思,和日常生活的需求没有什么关联。庄子钟情于这样的巨木,钟情它和时空衔接的智慧,钟情于生命的自由,就是要和欲望和实用主义保持一份恰当的距离。

中国人的世界观里,会自然而然把自己看成自然变化的一部分,我们寻求天地人的和谐,在经历无数的分裂战乱中,诞生了包容互信的哲学。巨大无蓬的树木,和用实用主义面对生命的哲学,就像那种奇妙的“内方外圆”的世界观,向外圆融自得纠缠于具体的,变成了中国人的生活哲学,向内探求人心的多变和灵魂的虚无的,变成了精神哲学的巨树。

(一石,本名韩育生,著名作家,喜欢在网络中写字、交游,为天涯社区“闲闲书话”版主,著有《美人如诗草木如织——〈诗经〉里的植物》。)

猜你喜欢
楚辞屈原草木
草木深
《楚辞·九章·惜往日》校读一则
梦见屈原
草木皆有
草木深
端午思屈原
屈原和楚辞
秋夜读《楚辞》
屈原及其《离骚》(外三则)
屈原送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