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凤山
“花茎抬起头来/在嫩绿与阵痛之间/向上拔高/俯瞰蒜地//超越的总苞/在阳光与沉郁之间/一点点张扬阳光的色彩/倾听地气/升腾美妙的胃口”。笔者种植过大蒜,见证过蒜薹的成长,曾在写过的《大蒜》诗里,抒怀着蒜薹的成功,看蒜薹的兄长——蒜苗绿油油地举着香辣,为小弟弟蒜薹拔高奠基,赴春天和蔬菜大棚的约会。蒜薹,即大蒜的花薹,包括花茎和总苞两部分,是从抽薹大蒜中抽出的花茎,无论是星级酒店,还是街头巷尾的小饭店,都能在菜谱中见到它的身影。相反,作为兄长的蒜苗,往往只是炒豆腐干子,或者作为佐料,寒酸着不敢登大雅之堂。想想也是,一片片菜地的守望,唯有以舌尖的感觉为终极目标。蒜薹之所以成为人们喜欢吃的蔬菜,全因了它的视野、修为和随性。
蒜薹拔高的是视野。起初,蒜薹萌发时,凛然的蒜苗张扬着草绿,并不看重小弟弟蒜薹的刚毅,蒜薹的视野仅仅局限于蒜苗的怀抱。蒜薹很多时候甚至被阴差阳错地写作“蒜苔”。殊不知,“苔”是指一类苔藓植物,这跟属于单子叶植物纲百合科的蔬菜们大相径庭。蒜薹又叫蒜毫,不是兄长蒜苗,蒜苗又叫青蒜。蒜苗是大蒜幼苗发育到一定时期的青苗,它具有蒜的香辣味道,以其柔嫩的蒜叶和叶鞘供食用。蒜薹是蒜生长到一定阶段时在中央部分长出的细长的茎。随着蒜薹的生长拔高,最长可达一米,视野愈来愈开阔,躁动的心,忽然涨满青黄,蒜薹成熟了。是啊,成长照例是一场值得一搏的争衡,然而它的奖品是拼斗。细长的蒜薹无法承受生命之重,无法承受视野之开阔,只好蜷曲着身躯,远远望去,草绿的蒜地,青黄的蒜苗成就一片蒜地的温情和一个时节的绝唱。
蒜薹拔高的是修为。蒜薹在风调雨顺中拔高,一心向着脆嫩和口感。清风走来,轻挽着蒜叶,爱在脚下的土地越来越深情;雨露走来,滋润着花茎和总苞的墒情,美在蒜地的肩上越来越蜜意。拔高的蒜薹,用筷子一样粗细的长茎,用划一的精细,伸延着青绿的细节,撵走一个冷字,换来一个明媚的春。心柔顺,一切就安定;心清净,生长就美好;心快乐,修为就成就。蒜薹的拔高过程其实就是一场修行。可不?蒜薹营养成分很高,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大蒜素、各类维生素、核黄素等,还含有钙等十几类等人体所需营养成分。蒜薹在辣椒、茄子前拔高,佛说,拔高是一种成熟。成熟意味着越来越能接受现实,付出服务,而不是越来越现实。我崇尚这种修为。
蒜薹拔高的是随性。优秀的蔬菜总是随性:不仅产地广泛、产量高、抗病虫害,而且贮藏期长、烹饪简便。百合科葱属中的蒜薹当然也不例外。无论北国还是南疆,大蒜在各地均有种植,蒜薹是我国目前蔬菜冷藏业中贮量最大、贮期最长的蔬菜品种之一。蒜薹作为菜肴,大概是最好烹饪的。无论蒜薹炒肉、糖醋蒜薹、蒜薹煎猪柳,还是蒜薹拌鲜磨豆腐、蒜薹回锅肉、蒜薹菊花胗,炒作简单、易把握,时间短、立等可取。面对这样的随性,我们不会有遗憾。
“有一天/食材无法面对菜谱时/我们知道/蒜薹来了//切成一截截的蒜薹/照耀餐桌的梦想/继续打开我们的胃口”。春天可以听蒜薹说话,那么我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