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改”然后知“道”

2015-05-30 08:24张迎杰
南北桥 2015年4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新课改

张迎杰

【摘 要】语文教学早就应该用诗意的课堂去点燃孩子的感情。因为语文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然而放眼我们的语文课堂却是如此的不尽如人意,现代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消磨掉了教师们的诗意。

【关键词】语文教学 新课改 享受语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4.087

高中新课改,敢问语文教学路在何方?当我们的教学被考试牵着鼻子走的时候,当课堂沉闷到师生都感到窒息的时候,语文美妙的韵律已经沉沉睡去……。

先看我们的课堂,当我们齐声诵读着“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感悟着它的气魄与美丽的时候,我们往往不会忘掉插上一句:这是千古名句,历来是考试的重点,一盆冷水从头上浇下,语文的美也随着流水渗入脚下的尘土。后看我们的学生,当我们摇头摆脑赏析着“黛玉葬花”凄美情境,引导学生感悟人性的情与理的时候,学生突然冒出一句话:考试会考这个吗?因此,语文教学需要解放的感觉,需要弹奏出她那流动着美的韵律……

语文教学是师生互动的韵律,“教”是指挥,“学”是用不同种类的乐器演合奏出的和谐美妙的乐曲,“教”是灯塔,“学”是摇动舵浆划向那太阳升起的地方;“学”是主人,“教”是引爆主人思维活力的引线,“学”是创造,“教”是开启创造心扉的向导……

“教”与“学”的良性互动融化为流动的和谐的音符,勾描出“回头一笑百媚生”的动人的美。

语文教学是活化思维的韵律,学识、智慧、解放——张扬了个性,抒写了充满生命活力的美丽。

仁爱,宽容,民主——激活了思维,催生了质疑和探究的欲望。

活力是美,创造是美;活化“学”的思维是美的语文教学的生命线。我们要不断给予养分,为她浇水,为她施肥,让美的语文茁壮成长。

语文教学又是审美的韵律美,需要发现,用淳厚的文化涵养去发现,发现“祥林嫂之死”背后的传统沉淀与人性悲情;阿Q身上流淌的哲学思辨;以及透视宋江传统的君臣意念而触摸到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值得思考的一面……

美,需要感悟,需要用心去感悟:感悟北京四合院的封闭与祥和;感悟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铮铮豪情下的无奈;以及在传统人情价值取向包围下的林黛玉和薛宝钗两个人物不同也不公平的评价际遇……

美,需要创造,需要冲出习题的淹没、展开思维的翅膀去创造;需要挣脱“标准”的锁链、释放个性潜能去创造。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无拘无束的遐想去开拓,用纵横驰骋的思辨去探究,用火热的真情去挥洒:夸张的法国“守财奴”在新时期中国土壤上的滋长;孙悟空身上折射出的另类文化的矛盾冲突,汪国真笔下的感性和理性撩动起的遐思;余秋雨的深邃哲理流淌出的清新而富有生命力的语言……

“问渠哪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没有想到,语文原本并不缺“活水”,恰恰就是我们自己堵死了语文活水的源头,而这个源头就是生活。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智育的成效在不小的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善于通过一些无形的线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他又说:“我们要发现和确立学生的各种能力、天才、禀赋和个人爱好,一个极其重要的条件就是为掌握知识创造一个丰富而广阔的智力背景。”可是,我们语文的学习空间却越来越狭窄,越来越远离时代、社会、家庭、学校等这些补充和强化课堂习得的“丰富而广阔的智力背景”,也越来越疏离语文的本质特性,语文成为“强化训练”,成为“适应性训练”,成为干瘪枯燥僵化的闭门造车。

语文课堂犹如充满张力、可以无限膨胀的宇宙,而生活就是语文课堂膨胀的一部分。我们不是去压缩她的空间,而是最大限度地去开拓她的内涵和外延,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把她的效益最大化,才能把她的美挥洒得淋漓尽致。

当我们把语文当作美来教学的时候,当我们用审美的眼光来学习语文的时候,语文的灿烂明天就在眼前……

语文的诗意,绝不仅仅局限于课堂的诗意,更多的是生活,诗意地生活需要一双智慧的眼睛、一双灵性的耳朵和一颗诗意盎然的心灵。所以,我诗意地引领学生去感受与体验;感受闹市的一街风景,体验大自然的每一次日出和日落;欣赏初春萌发的每一枚嫩芽;留心身边每一朵花儿的盛开与凋零;关注每一阵秋风的拂面和游走;捕捉每一声痛苦的呻吟和欢乐的笑声……

享受语文,让我拥有了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让我拥有了一颗充满童趣的心灵,更让我拥有了一股不断创造的激情。我会把每一句话都进行精心的锻造,让每一堂课都精彩纷呈。我要让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充分发挥,我要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尽情张扬!享受语文,让我们师生的心永远相连!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新课改
紧跟新课改新布局,提升一轮复习效率
新课改下初中班主任管理的创新实践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