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宇
内容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我国市场经济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就要求教育部门向经济市场投入越来越多的新型经济管理类人才。文章就经济学教育现状作为总起,浅要论述了新形势下我国经济学教育的发展任务。
关键词:新形势 经济学教育 现状 发展任务
一.喜忧参半的经济学教育现状
1.专业科目逐渐细化
从20世纪开始,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逐渐密切起来,从一门单独的社会学科发展成为与心理学、法学、伦理学、政治学、数学等其他社会性学科和自然科学相融合的综合性学科,这也促使各大院校经济类专业的逐渐细化。21世纪以来,我国各大高校开开始将数学分析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引入到经济学教育当中。数学课程成为经济学类的专业课程,要求培养学生应用数学分析方法进行经济、金融信息分析与数据处理的能力。同时金融分析、策划与管理成为每个学生的优势项目。例如西南财经大学已经将经济数学、统计学、数学分析、概率等科目作为硕士研究生学科的基础课程。另一方面,当下经济学教学科目设置了多学科与经济学科相复合的专业。各大院校紧跟时代潮流,以经济学、管理学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理念,将经济学与政治学、法学、统计学等学科相结合,开展政治经济学、产业经济学、财政学等专业学科的教育。
2.错误的国际化观点
现结单许多院校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开始盲目的向西方学习、与国际接轨。这种盲目的追求使其一味的在经济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上模仿国外重点大学。但其没有认识到是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经济现状和发展模式与国外有着根本的区别。就金融体系来讲,我国现行的金融体系是以银行为主导,而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则是以市场为主导的。许多院校对国外经济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的生搬硬套使其培养出的经济学人在中国经济市场中毫无用武之地。
3.经济学教育重点的偏差
由于近年来各大高校扩招、经济发展出现困难,新增就业岗位减少等原因,社会上出现了严重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学校为了提高就业率,将经济学的教学重点从基本经济学原理转移到具体业务课程上。这就造成很多学生虽然能解决一部分实际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基本套路,但是对原理、概念理解不透彻,不能挖掘出问题后的深刻规律,缺乏创新能力,很难达到专业的新的高度。这对我国经济发展走上新的阶段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新形势下我国高校经济学教育的发展任务
1.实现中国经济教育的本土化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蓝图下,西方的经济教育理念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经济教育。中国的经济教育必须严格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出发,以中国特有的思维形态和文化传统为骨血、以经济全球化、教育全球化为目标,吸收西方经济教育理论的优点,创建一个具有独立理论范式和思想框架的中国经济教育学模式。这就要求广大高校重视一般基础课程的教育,不断增大学校教学的自主权,使学校能够针对不同的地区要求。与此同时,根据自身的师资力量和硬件设施,灵活的指定培养方案,并在教学模式上进行大胆的尝试。
2.培养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强的高级人才
首先,在学生的专业必修课之外,设置多门专业选修课,这些课程应当包括某一理论的深入研究和探索、某一经济理论是实际应用、专业期刊的共同研究。教师也可以将自己的研究项目作为选修课的一项,从各个专业招收有兴趣的同学,带领他们共同参与到此项研究中。这样,学生们可以在学习专业课之余接触更多的与经济学相关的科目,从而扩大视野、开阔思路,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其次,鼓励学生多创造、多发现。创造性的能力是所有能力的整合和升华,一个局限于已有内容的人是无法有更高成就的。教师应当带领学生、鼓励学生积极的进行创造和发现。教师要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学术论文及时的呈现给学生,要求学生自行阅读,发现其中的价值。
只有找到与中国实际情况相适应的经济教学模式,才能培养出真正高素养、复合型的经济学人才,促进我的经济发展。所以,新形势下我国高校经济学教育应当不断摒弃教学弊端,在深化教育任务的基础上积极实现革新与探索。
参考文献
[1]唐艳兰,王国林.关于我国本科层次经济学教育的几点思考[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5,06:100-102+105.
[2]彭文平,阳大胜.21世纪经济学教育发展趋势[J].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02:1-4.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