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佳燕
折子戏真是个令人咂摸的词儿,它是京剧的一种,本戏里的一折或一出,没头没尾,却有着最精彩的片段,有着相对完整而集中突出的人物故事。也就是说,折子戏摘去了日常生活的庸常琐碎、前铺后垫,而把最精彩和浓烈的部分展示给人看,因而具有引人入胜的恒久魅力。这真是一个美好的词儿,像人生的愿景,也像对短篇小说的期许。
陈静应该是很喜欢折子戏的,所以才用它来作为小说的题目,有如画龙点睛,让一篇看似平常的小说一下子鲜亮起来,有了动人的神韵。作为一个首次在传统媒体亮相的80后作者,她的短篇小说《折子戏》写当下青年男女的情感际遇,表面上波澜不惊,却似静水流深,有着暗处的波涛翻滚和细部的粼粼闪光,让人对她今后的创作有几分期待;而有着多年写作经验的实力干将王杰的《寻找那家小饭店》,却是撷取官场中人的一个生活片段,就像一出现实版的折子戏,隐喻着官场规则亦蕴藉着更深的人生况味,充盈着作者对生活深广的体验与思索。
《折子戏》写的是青年男女间隐秘的爱情。之所以隐秘,是因为它来得毫无防备、不动声色,而且它造成的是一种三角关系。爱上一个不该爱的人,这真是一件历史悠久的烦心事儿啊。然而作者用一种温婉细腻的笔触将这种情感描述得简约节制,似有若无。你看不见这个看似简单活泼、没心没肺的西点房女孩内心情绪的波动,你也无法了解那个故作深沉、因跟未婚妻闹矛盾而常常闷着抽烟的年轻老板真实的想法。而爱情不就像一出折子戏吗?需要那么多因为所以、繁文缛节吗?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两个经常在店子后门对火的人有了倾诉,有了交流,有了另外一面的展示,有了暗生的情愫。但是他们又如此矛盾纠结、若无其事,基于对现实清醒的认识。这个因为提拉米苏的美好故事而到西点房打工的女孩最终选择了离去,曾经波涛暗涌的情感有如雁过无痕。然而,表面的淡定蕴藏着集中的爆发,深埋的感情总需要一个出口,两个被外在或内在的困扰压得喘不过气的人终于有了一次身心的结合,并在最完美的时候决绝落幕。女孩从此消失,小说在最高潮的部分戛然而止。真的像演戏啊,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在我的开始是我的结束,来的偶然去的必然。人总是不停地处于感性与理性、现实与理想的各种纠结之中。短暂的迷失也许有着昙花一现的魅力,残缺的情感往往有着更为璀璨的闪光。《折子戏》向我们展示的,其实就是一段折子戏般的男女爱情,因之对世俗道德的偏离而获得一种稍纵即逝的美好,他们把最精彩的绽放留在对方的生命里。这种“不管天长地久只要曾经拥有”的爱情观,恰恰是世俗规则与当下生活制约之下的青年男女一种务实和无奈心态的折射。
而王杰的《寻找那家小饭店》是一个有关“寻找”的故事。不过这个“寻找”不是寻根问祖,也不是寻花问柳,而是几个有着官场身份的吃货,去寻找一家享受过美味的让人念念不忘的乡间饭馆。这真是一次让人振奋的寻找。是寻找也是回味,同时还是一次对日常公务生活的出离。作者在此精心选择了一个别有用意的切口,他在这切口之下细细挖掘着对官场人生的独特体味。几个跟着局长出城寻食的人一路上谈笑风生,吹牛的继续吹牛,掐架的接着掐架,而美味在遥远的回忆和混乱的描述之中变得更加让人迫不及待。但是再不清晰不确定有分歧,也有着相同的心照不宣,那就是唯领导马首是瞻。在出行路线的选择上,在饭馆和菜名的回忆中,在对千寻万找千呼万唤终于呈现于眼前的一锅大杂烩的品尝时,他们用大量的细节指证,用夸张的表情确认,极尽溜须拍马之能事,甚至宁可指鹿为马。再大的犹疑和分歧在此获得惊人的统一,并可以随着领导口味和心理的变化立马随之转向。作者就此将微妙的官场人际关系和官本位的指涉,不动声色地潜藏于吃货们的各种表现之中。所谓食色性也,即便是个十足的吃货,也时刻忘不了现实的角色及其功能,可见官本位的观念如何深入人心。
然而,王杰想要表达的远不止这些。官员也不是傻子,面对一桌言不由衷的恭维话,局长走出饭店,淡定地得出结论——这并不是他们想要找的那家,决定走另外一条路继续寻找。真是柳暗花明,大快人心啊!所有的人立马欢呼着上路,把适才的各种表现忘得精光。然而车子却变成了小毛驴,开了一个多小时又回到了原地,坐车的人醉意朦胧,清醒的司机汗快下来了。他们不仅没有找到回忆中的乡间饭店,连是否能够找到回去的路都显得可疑。小说以这种荒诞的结局,获得了某种提升。恍如南柯一梦。往者不可谏,迷途不能返,美好的永远只存在于回忆及对回忆的回味与想象之中。
这两篇小说都涉及了迷途之思,都是对世俗生活的一次偏离。太多的日子琐碎而平庸,对正轨偶尔的出离也许在每个人的内心蠢蠢欲动。美妙而耐人寻味的有时恰恰就在这短暂的出离之中。然而,无论是《折子戏》中男女情感的刹那迷失,还是《寻找那家小饭店》中对曾经美味的寻找无果,美好的东西都一去不复返了,日子最终都会回到正轨,回归庸常。
所以折子戏是多么吸引人的东西,有着多么迷人的蕴藉。人人都说当下生活的快节奏消磨了人的耐性,其实这种考验古已有之,更寄托着一种人们对庸常的逃离和对精粹的渴望。好的戏剧如此,好的短篇小说亦需这样承载。而如果人人都把人生当作一出折子戏,会不会更多几分对有限生命的珍视和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就像一首纪念张国荣的歌曲所唱的那样:“如果人人都是一出折子戏,把最璀璨的部分留在别人生命里”,“正是多了一种残缺不全的魅力,才没有那么多含恨不如意”。
责任编辑 张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