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荣
九年级世界历史中,“社会主义运动”专题的主要考点有:宪章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十月革命、新经济政策、苏联成立、斯大林模式、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解体、匈牙利改革、东欧剧变。下面笔者就以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历史试题为例,对本专题中易错的考点进行解读。
一、对宪章运动、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特点的理解
例1(2010内蒙古呼和浩特)英国宪章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其“政治性”指的是 ()
A.得到了工人群众的广泛支持
B.有政治纲领,工人要求获得普选权
C.要求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持续时间长
D.为马克思主义诞生创造了阶级条件
参考答案:B
例2(2014广西贵港)右图反映的是巴黎公社成立的情景,它所反映的事件标志着 ()
A.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世界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
D.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参考答案:A
例3(2010陕西)1917年11月7日晚,伴随着“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上大炮发出的一声怒吼,起义者攻打冬宫的战斗开始了!结合对右图的理解,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俄国十月革
攻打冬宫命特点的是 ()
A.采用暴力手段夺取政权
B.走城市革命的道路
C.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D.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
参考答案:C
例4(2013河北)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一著作的问世,标志着人类社会又一伟大思想的诞生。该思想的诞生与图二所示的党的指导思想的确立相距多少年?
(2)上述思想的成功实践分别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参考答案:(1)97年。
(2)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
【解读】英国的宪章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群众性”指的是参加的人数多、规模大;“政治性”指的是这次运动提出了政治纲领《人民宪章》,工人要求取得普选权(例1)。法国的巴黎公社最显著的特点是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例2)。十月革命的主要特点有两个:第一,它走的是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第二,它是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例3)。十月革命推翻的是二月革命后掌权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不是沙皇专制统治,沙皇专制统治是在二月革命中被推翻的(例3)。要注意,马克思主义是世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指导理论。本专题的考点中,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无关的是宪章运动,因为宪章运动进行的时候马克思主义还没有诞生。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革命有巴黎公社,但失败了;有十月革命,这是第一次成功的实践;后来取得成功的还有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例4中的第二小问)。
二、对新经济政策内容和启示的理解
例5(2011山东临沂)列宁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他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主要有 ()
①允许多种经济并存
②优先发展重工业
③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④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A.①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例6(2014江苏镇江)1921年,苏俄政府公布《租借条例》,决定把一批中小工厂和商店租借给本国的公民、合作社和其他联合组织。与此有关的是 ()
A.赫鲁晓夫改革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戈尔巴乔夫改革
参考答案:C
例7(2012江苏徐州)美国人哈默最早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他还劝说坚决反共的大资本家亨利福特到苏俄开办企业。后来,福特成了在苏俄经销福特汽车和拖拉机的唯一代理人,美国其他公司也一拥而上。该现象的出现是因为苏俄 ()
A.全面实施新经济政策 B.让外商经营重要工矿企业
C.与帝国主义矛盾消除 D.推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参考答案:A
例8(2014湖北黄冈)1921 年,苏俄农民可以在市场上自由出售粮食,促使这一变化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新宪法 D.赫鲁晓夫改革
参考答案:B
例9(2014河南)“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列宁这一论断强调的是下列哪一经济举措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参考答案:B
例10(2014广东梅州)1921年,列宁领导苏俄从自己国情出发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直接联系起来,开始 ()
A.推行大规模农业集体化运动
B.废除农奴制
C.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实行新经济政策
参考答案:D
例11(2014安徽)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俄)彼得格勒省农民说:“我们那里发生过把手枪对着人家太阳穴这样的强制行为,人们很气愤。”吉尔吉斯的农民说:“粮食被收集得像扫帚扫过一样干净,一点也没剩。”
——周尚文、叶书宗、王斯德《苏联兴亡史》
(1)苏俄农民对什么政策感到气愤和不满?为此,列宁又进行了怎样的探索?
材料二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这一改革与列宁的探索在内容上有何相似之处?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应遵循哪些原则。
参考答案:(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或余粮收集制)。新经济政策(或粮食税)。
(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调市场的作用,允许自由贸易。
(3)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经济规律;根据本国的国情;等等。
【解读】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是允许多种经济(包括国有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例5、例6、例7、例8)。十月革命后,为了粉碎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苏维埃政权在经济上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保证了军民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对于击败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起了巨大作用。但这一政策在苏俄国内战争结束、进入和平发展时期时,已不适应当时的发展需要,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例11中的第一小问)。实施新经济政策,其实质是从国情出发,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例9、例10)。因此,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或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应遵循的原则)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经济政策的制定必须符合本国国情;要充分发挥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等等(例11中的第三小问)。
三、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例12 (2013山东德州)某班举行历史辩论会,右图所示为双方辩手的主要观点。据此判断此辩论会的主题应该是()
A.农奴制改革的利弊B.新经济政策的利弊
C.斯大林模式的利弊D.罗斯福新政的利弊
参考答案:C
例13(2012江苏盐城)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下列选项中属于“独特实验”的是 ()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按照五年计划组织经济建设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参考答案:C
例14(2014四川雅安)马克垚在其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中认为:(1924年后)苏联政府制定的工业化路线,不同于西方大多数国家的工业化经验。这是因为苏联工业化()
A.优先发展农业 B.优先发展轻工业
C.优先发展国防工业 D.优先发展重工业
参考答案:D
例15(2012江苏苏州)下图为《1913年和1937年各国工业总产值在世界工业产值中的比例图》,其中20世纪30年代,苏联工业产量快速增长的原因是 ()
A.俄国农奴制废除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推行
C.新经济政策实施
D.斯大林模式推动
参考答案:D
例16(2013江苏泰州)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
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实行改革开放 D.创建斯大林模式
参考答案:D
例17(2013陕西)下页右边漫画主要反映了苏联()
军转民——飞机锯木A.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B.二战结束,持久和平到来
C.农业经济迅速发展
D.工业建设成就突出
参考答案:A
例18(2010湖北孝感)这是流行于苏联的一则笑话:某主妇到食品店买肉,问:“有肉吗?”“没有。”“那牛奶呢?”“我们只管卖肉,过街那家店看有没有牛奶卖。”这则笑话 ()
A.赞扬苏联人特别有幽默感
B.说明社会主义制度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讽刺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带来的物资短缺问题
D.表明苏联人特别爱吃肉、喝牛奶
参考答案:C
例19(2011安徽)下表是1928—1940年苏联人均粮食产量表。导致苏联人均粮食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内战争的破坏 B.德国法西斯的进攻
C.农业集体化的实行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参考答案:C
例20(2010广东东莞)斯大林创建的经济政治体制虽然使苏联取得巨大的建设成就,但这一模式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斯大林模式在政治上的弊端是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排斥市场调节
C.权力高度集中 D.民主法制健全
参考答案:C
例21(2011江苏淮安)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斯大林模式。下列有关斯大林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使苏联成为强盛的工业国
②东欧各国大都曾照搬这一模式
③为苏联的解体埋下了隐患
④极大地保护了农民的利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A
例22(2014云南昆明)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以赫鲁晓夫改革和匈牙利改革为代表的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先后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最终都失败了。导致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允许私人小企业的发展
B.推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
C.开展了垦荒和推广玉米种植运动
D.未能从根本上摆脱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参考答案:D
例23(2013广西贵港)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共产党、工人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也随之发生变化,国家名称也改变了。对此,邓小平说过:“东欧的事件对我们来说并不感到意外,迟早要出现的。”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东欧剧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
B.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
C.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影响
D.对困难估计不足,经济改革停滞不前
参考答案:A
【解读】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应从利和弊两个方面来分析(例12)。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如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苏联按照五年计划组织经济建设(例13),重点发展重工业(例14),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例15),国防力量也大为增强(例16),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应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冷战政策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这一模式也具有严重的弊端。经济上,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例17),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导致生活物资短缺(例18);农业方面实行农业集体化,严重损害农民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造成粮食生产下降(例19);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与法制建设,权力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例20)。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大都按照斯大林模式进行经济建设,走了不少弯路。斯大林模式为以后的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埋下了隐患(例21),后来的苏联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最终导致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因此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即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例22、例23)。
四、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实质和启示的理解
例24(2011四川雅安)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实质是 ()
A.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B.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崩溃
C.政治版图发生重大变化 D.社会制度发生改变
参考答案:D
例25(2014江苏扬州)社会主义革命和事业是20世纪影响最为广泛的事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
材料二2014年3月4日,李克强总理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的委员时,用自己在安徽凤阳“插队”(城市知识青年下乡劳动)的经历解释“改革红利”(收益)。
——中华网
材料三戈尔巴乔夫高唱着“忠于十月革命的理想,忠于社会主义的选择”的口号,却在1990年召开的中央全会上,提出了修改宪法中有关党的领导地位条款的建议,并表示准备实行多党制。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九下)
材料四不坚持社会主义,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邓小平
请回答:
(1)十月革命爆发于俄国的哪一城市?其性质是什么?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作出改革开放重大决策的会议名称及时间。使农民获得“改革红利”直接得益于什么政策?
(3)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了怎样的最严重后果?依据材料三,指出其改革失败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从两国改革中得到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1)彼得格勒。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
(3)苏联解体。抛弃马克思主义思想;背离社会主义道路;否定共产党的领导。
(4)改革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等。
【解读】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实质是社会制度发生变化,即从社会主义制度演变为资本主义制度(例24)。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对社会主义运动或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坚持走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要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改革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要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任务,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注意调动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要警惕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独立(例25中的第四小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