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世华 史嘉伦
【摘要】本研究报告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调研方式,对徐州高职学院在校大学生新媒体使用现状进行统计,从新媒体使用类型、目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建议,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路径借鉴。
【关键词】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
一、问题提出
新媒体以信息量大、速度快、覆盖面广、互动性强等特点深受广大青年学生的喜爱。当今,通过新媒体获取信息和经验,正在成为正规课程之外的一种基本校园生活状态。如何合理、有效及充分地利用新媒体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因此,本研究报告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调研方式,对徐州高职学院在校大学生新媒体使用现状进行统计和分析,旨在探索出增强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以期对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起到推动作用,从而更好地助力于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
二、研究方法
问卷设计阶段:问卷由基本信息、使用情况、使用认识和使用心态等四个部分组成,共有32个问题,3个维度。
信息收集阶段:由12名进行培训过的学生信息员向徐州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发放1300份问卷。采用匿名调研的方式,根据现场发放、独立完成、当场回收的原则。
信息整理阶段: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调查问卷的内容进行统计。同时,对50名徐州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进行访谈。
分析阶段:本研究对问卷进行详细调查,经过细致的归类整理与分析总结后,有针对性的提出可行性建议。
三、新媒体使用的现状与分析
本次调查对象的选取范围是徐州高职院校在校学生,为了使数据更具代表性,本次调研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此次调研共计发放问卷1300份,回收1209份,回收率为93%,剔除无效问卷后,剩余有效问卷1126份,有效率为86.6%。调研结果以有效问卷为依据。
调研对象分布是:男生535人,女生591人,男女比例接近1比1;文科学生584人,理科学生542人,文理科学生比例接近1比1。
3.1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现状分析
3.1.1使用新媒体类型分析
据统计,绝大部分学生都已拥有并广泛使用着不同类型的新媒体产品。其中腾讯QQ、微信、微博、微电影最受大学生欢迎且属使用最为广泛的新媒体类型。与之相比,维基百科等知识性较强的网站受到关注的程度相对较低,其中,仅有11%的大学生经常使用维基百科,这和张静、刘开源等学者调研的结果相一致。这反映出大学生正在被信息时代带来的“微文化”影响着,他们正在享受着信息时代带来的“快餐文化”。
3.1.2使用新媒体目的分析
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目的的调查是我们此次调研的重要目标之一。经过对1126份调查问卷的分析发现,当代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目的分布统计如图2所示。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人际交往(QQ、人人、飞信等)、新闻门户(腾讯、新浪、搜狐等)、娱乐休闲(影视娱乐、游戏等),分别占总量的84%、72%、68%;而较少学生以课外学习为新媒体使用的主要目的。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新媒体己经成为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沟通交流、获取新闻资讯的重要渠道,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等产生了及其重要的影响。
3.2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的学术性影响
本研究主要从新媒体对大学生学业能力、学业理想、是否改变学习方式三个方面来分析。其中,新媒体对大学生学业能力的影响,从新媒体是否有助于拓展大学生的专业知识视野、是否能提高大学生的专业学习成绩两个方面来调查;大学生的学业理想主要从学习动机、学业规划两个方面来调查。每个问题分别设置“是、否、不确定”3个选项。
调查对象中,79%的学生认为新媒体可以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视野,32%的大学生确认新媒体可以提高自己的专业学习成绩,这说明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学业能力方面具有积极影响,且新媒体拓展大学生专业知识视野的功能优于提高专业学习成绩的功能。
在對学业理想的调查中发现,52%的大学生认为新媒体有助于改善学习态度和激发学习动机,51%的大学生认为新媒体有助于明确学业规划和发展方向。
在对“是否改变学习方式”的调查中发现,77%的大学生认为新媒体有助于丰富学习方法和改进学习方式。这主要是通过借鉴他人经验、发现和反思自身学习方面的问题来实现的。
由此可知,新媒体凭借其丰富和快捷的内容等优势,对大学生的“学业能力”、“学业理想”、“是否改变学习方式”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3.3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的非学术性影响
大学生作为一般的社会成员,其社会认知和自我认知更加深受新媒体的影响。本研究根据佐滕学的学习三分类,将新媒体对大学生的非学术性影响分为“外部世界的认知”、“与他人的交往”和“自我的反思”3个维度进行深入的调查与分析。每个问题亦设置“是、否、不确定”3个选项。
调查发现,98%的大学生认为新媒体能帮助他们及时了解新闻资讯、拓展对外部世界的了解,52%的大学生认为新媒体有助于自我价值观的形成与改变;当问及是否会质疑新媒体报道的有关信息时,54%的大学生持肯定态度,12%的大学生则持否定态度,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处于迷茫和否定的态度,这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以动态、及时、多点互动交流为特点的新媒体通讯功能,逐渐取代了传统的人际交流方式。调查的结果也印证了这个结论。在调查新媒体对“与他人的交往”影响时,97%的大学生认为新媒体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拓展人际交往空间,75%的大学生认为新媒体能够提供人际交往圈。值得一提的是,在对受访者进行深度访问时发现,有一大部分大学生经常会访问教师的博客、qq空间,并与之互动,且表示这样能够拉近师生距离,深受学生们喜爱。
四、结论与思考
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具有全方位的影响。在学术上,新媒体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改变了大學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在非学术上,既开阔了当代大学生对外部客观世界的认识,又以自我对话的方式影响大学生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但新媒体中信息良莠不齐,尤其是“灰色信息”的传播更易影响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念。
4.1提高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营造良好的网络育人环境
媒体素养即是“人们在面对媒体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通过对大学生媒体素养的教育,旨在提高大学生对各类信息的解读、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以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课为载体。通过选用精品教材,规定学时和学分,以选修课、知识讲座或学术报告等形式,向在校大学生普及新媒体知识,树立正确的新媒体观念,使其在应对复杂的新媒体环境中拥有一定的辨别力和免疫力。其次,以 “第二课堂” 为依托。以提高大学生媒介素质为宗旨,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吸引力较强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媒体素养教育的感染力,提高课程的吸引力,从而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4.2提升载体合力,创建良好的互动模式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各有其自身的优缺点。众多学者认为“新、旧媒体只有开展互动和合作,才能适应人们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因此,在加强飞信、QQ、微博等新媒体工具和思政类主题教育网站使用的同时,努力挖掘新、旧媒体的优点,使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模式也是必不可少的。
4.3构建网络监管机制,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首先,构建“纵向一体化”的监管网络领导体系。构建网络监管机制,领导力量是核心。高校只有高度重视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影响,才能高度统一行动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安全性。除此之外,还必须充分发挥学校及院系二级领导的统筹协调作用。将网络监管机制作为学校及院系分管领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将责任和目标任务分层下放,并将此作为工作绩效考核的一部分内容。
参考文献:
[1]孙珊.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宄[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8
[2]张静,刘开源.大学生新媒体使用现状调查分析[J].软件导刊,2014,13(9):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