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对于培养人的各种思维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针对小学生学习数学偏科的现象,数学教师应该认真把握教学中的巧、妙、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巧;妙;趣;兴趣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对于培养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推理能力、归纳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现实中,有一部分小学生由于学习数学的方法不当或者说可能是他们的形象思维比较发达,可能是他们的情感感受较为强烈,一开始学习数学一旦遭遇不顺利,他们马上就丧失了学习的兴趣,以致在小学阶段时这些孩子已经出现了偏科现象,严重影响他的均衡发展。笔者认为,小学数学老师应该认真研究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好数学学科的巧、妙、趣,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巧设情境、巧提问题、巧揭错误
教师要学会巧设情境,在具体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相邻数时,可以先抽10位小朋友站在讲台上,每人代表一个数,大家要记住自己代表的数字,然后让大家找谁和谁相邻,这样做,比直接靠数字认识效果要好。
学习进一法,教师可以假设:星期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春游,一辆车可以带5个小朋友,现在有11个小朋友至少需要几辆车?通过计算,学生算出来,来两辆车可以坐10个小朋友,但还有1个小朋友没车坐,所以还需要一辆车,一共需要3辆车,通过这一类小练习,学生对进一法的学习效果是比较乐观的。
五年级学生利用公式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没有什么大问题,但在计算要粉刷一个圆柱体粮仓需要多少涂料时问题就出来了,他们常常把圆柱体粮仓的底面积也计算在内了,这时,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说:“大家回去把鞋底也上一点鞋油”,学生反驳老师:“老师,鞋底不需要上鞋油!”老师故作恍然大悟:“哦,鞋底不需要上鞋油,那粮仓底面就需要拿涂料粉刷吗?”学生此时就会明白,原来老师让他们鞋底上鞋油的用意在此。
二、妙引兴趣、妙用情境
教师要善于利用数学课堂中出现的各种信息,把这些信息甄别、筛选后为我所用。比如六年级学习圆时,我发现一位学生不听课,而是在课桌下偷偷叠纸宝,他已经叠好了五六个,我立刻缴获了这些战利品,这位学生诚惶诚恐,以为我要来一场暴风雨,我没有发作,而是请他站起来,我拿起一个纸宝,又拿起另一個纸宝,按第一个纸宝各边的中线重叠,如此又重叠第三个,然后我问这个同学,假如有无数个纸宝就这样重叠下去,最后外形可能会是一个什么形状?所有的学生都被我的问题吸引了,他们不再关注是否叠纸宝,而是考虑这些纸宝无数次重叠后最后的形状是什么。最终,孩子们猜出可能是圆形。我肯定了孩子们的猜想,因势利导,给他们讲“这是数学上的一种思想,叫做化曲为直,这也是运用直线画圆的一种方法。”这节课我妙用临时出现的情境,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数学中来,他们听得津津有味,达到了化腐为神的意境。
三、趣用生活素材,回归生活
学习方程时,我们班一个学生恰恰前天晚上不小心从他们家土炕上掉下来了。上课时,当着同学的面,我询问他受伤没有,然后教育学生一定要注意安全,睡在大炕上,而且,我马上就给他们讲了一个民间故事:王小二要进城玩,去向爷爷要零花钱,爷爷说:“你先猜猜我的一道题,猜对了,我就给你零花钱。”爷爷讲的是他们家的土炕和席子:一进门子就上炕,席子比炕长一丈,折过来短五尺,炕有多长?席子多长?刚说过同学掉下炕的故事,马上就计算炕和席子,学生学习兴趣甚浓。土炕在农村还很多,联系生活学习数学,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
作者简介:陈慧明,女,1976年11月出生,山西省汾阳市人,2007年12月山西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现在汾阳市罗城小学从事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