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长物志》器物色彩中的审美文化

2015-05-30 17:54宋丹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器物色彩

宋丹

摘 要:《长物志》是明代著名文士文震亨撰写的一部关于生活和贫贱的笔记体著作,是晚明文房清居生活方式的完整总结。全部分为室庐、花木、水石、禽鱼、书画、几榻、器具、衣饰、舟车、位置、果蔬、香茗十二个部分,涉及面广泛,内容丰富,体现了一个时期内的审美观和设计文化,特别是器物在颜色上的见解,对于我们现代设计依然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从《长物志》中器物的色彩文化着手,对器物设计色彩上的观念进行剖析,以了解那个时期的色彩文化和审美观念,融汇古今,以对现代的色彩文化产生共鸣。

关键词:《长物志》;器物;色彩;艺术与设计

一、关于《长物志》

《长物志》共十二卷、囊括了衣、食、住、行、用、游、赏等各种生活文化,涵盖了当时士人在生活中对各种器物的鉴赏,触及到明末士大夫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把其看做是一部造物艺术鉴赏的百科全书。该书对于器物的颜色有着专注的鉴赏和理解,色彩基本上贯穿着整部书籍的始终,而且作为对于器物鉴赏的重要标准,加之,对于器物设计时不同类别的不同颜色都有着十分独特的理解和体会。全书体现的是“自然古雅”、“无脂粉气”等审美标准。文震亨最讲求的是格调品味,最讨厌的屎凡、冗、俗。

本文对《长物志》中的器物色彩以及色彩背后的文化进行相关的解析。加强我们对于晚明时代设计艺术的认识,也同时在理解和借鉴的基础上传承这种色彩的审美文化,有利于现代的艺术设计中的色彩文化的补充,发扬。

二、《长物志》中的器物色彩

《长物志》一书中,因为描述的内容十分广发,因此涉及的颜色也同样非常广泛,单单在书中明确提及的就有红、黄、绿、青、蓝、紫集中颜色。文震亨对于颜色的审美观要求非常高,而且敏感度也是十分的高,几乎每件器物都会对其的色彩进行细致的描述和探讨。并且可以通过对颜色的判别,分辨器物的品类和好坏。这种敏感度体现在书中,比如对于白色的界定,就细致的分为了素、粉、素白、洁白、淡月白、月白、葱白等很多种描述的词汇去描述器物的感官色彩。

“借物呈色”。《长物志》一书中,对于色彩的表达,借助了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物去诠释器物所呈现出来的色彩。例如,“桃红”和“月白”,在看到书中对于器物的色彩描述的一瞬间便已经从色彩的字面描述词汇上联想到了器物的色彩究竟是呈现出什么样的感官感受。能够让人在看到色彩词汇的同事联想到器物的实际模样,生动具体。文章中如此的描述很多,但却让人不腻,“蓝如翠”,“红者色如珊瑚”,“青如新柳”等等,都是直观生动的把器物展现在了读者的眼前。

总的来说,《长物志》一书中对于器物色彩的描述在某种程度上说,达到了一种极致。当然这也是文震亨在对器物色彩的把握和描述上有着非常细致的要求和划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用来描述器物的色彩词汇也渐渐的脱离了原来的物质属性,成为了一种视觉上的色彩感官。

三、器物分类中的色彩差别

《长物志》一书中分为十二卷,对于器物的划分有着一套独特的体系。在整部书中对于不容器物的大类划分有一个非常清晰的界限,根据器物属性的不同,进行了统一的划分。书中对不同的器物都有特定的色彩趋向,那么不同材质的器物在书中的色彩描述上有一些怎么的不同或者有着怎样色彩倾向,下面就从材质这一要素上对书中描述的一些器物进行划分举例,来简单的介绍这些不同材质的器物的色彩侧重。

(一)金属器物的色彩

《长物志》一书中,对于金属器物的色彩描写有近20种,涉及到门环、手炉、镇纸、刀笔等方面,其中出现最多的色彩词汇是青绿。

且书中对铜有这样的一段描述:“铜色:褐色不如朱砂,朱砂不如绿,绿不如青,青不如水银,水银不如黑漆,黑漆最易伪造,余谓必以青绿为上。”并且在书中对于金属器物的色彩描述中也经常可见。这说明文震亨在对于金属器物上的色彩还是比较偏向青绿色的。这种青绿当然要以青铜器物为代表。

(二)陶瓷器物的色彩

书中对于陶瓷类的器物涉及的主要有盆、缸、炉等容器。文震亨在陶瓷类器物的色彩上选择了“白”、“青”为主的几种颜色。

书中对于对陶瓷的阐述:“定窑以白色而加泑水如泪痕者佳,紫色黑色俱不贵。均州窑色如胭脂者为上,青若葱翠、紫若黑色者次之,杂色者不贵。”从这段描述中可以看出两个信息,文震亨对于陶瓷的色彩倾向“白”和“青”,而且非常喜欢单色瓷。这也体现了《长物志》里“自然古雅”、“无脂粉气”的审美标准。

(三)建筑类器物的色彩

建筑类的器物在书中涉及的主要是门、窗、栏杆、柱子等。《长物志》在建筑类器物的色彩描述中提及最多的色彩是“朱”。古代建筑体系讲求方位一说,朱即是古代象征那方的朱雀。明代继承了宋代的建筑风格,细部构件于建筑主体的巧妙结合,使整个建筑非常完美的展现。文震亨描述的建筑色彩,也同样有一个颜色搭配上的审美结合:白墙朱栏杆,与之相辅的是青绿、金色、素、粉等案件的细部构件。

当然,这仅仅是《长物志》书中描写的一小部分器物,这里只是选出来比较有代表性的器物类别进行一些阐述。器物的色彩在当时的明代,已然成为一种非常成熟的文化,和审美观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器物的色彩在当时的社会大背景以及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基本上已经有了初步的体系。当然,文震亨作为文人,本身所追求的文化气质也在书中有着明显的痕迹。例如,陶瓷类的器物,明青花瓷是相当有名的,但是在《长物志》中文震亨对于彩色瓷持否定态度,晚明的青花瓷上的图案大多描述的市井生活,这与文人追求的庙堂气质是截然不同的。因此。晚明在色彩上的审美有着很多其他方面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时代审美文化的缩影。

四、《长物志》中色彩审美观简析

(一)推崇素雅色

明式家具在设计历史上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重视材质本身的自然纹理和色泽,追求材质的天然之美。文震亨提倡的就是展现材料本来的色泽,反对在材质的表面涂漆。《长物志》一书中,所枚举的器物,多为明式家具的典型用材。乌木、紫檀、花梨等,这些材质的共同特征就是自然素雅,保持自然之美打造出来的家具质朴温润,舒适平和。

上文在陶瓷器物中也有叙述,文震亨在陶瓷器物色彩上推崇的是“白”、“青”等颜色,而且比较青睐单色瓷,这也正表明了素雅色成为审美观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推崇纯色之美

纯色之美现实在器物之中,表现器物的境界顿时上升。单纯、纯粹、完美,是纯洁、美好的象征。如果说纯色的象征意义,在封建社会的明代,纯色其实更象征一种社会文化政治氛围——清正廉明,德行纯正。这成为士大夫和文人眼中及其重要的象征,使得发挥纯色的象征意义的同时,把纯色之美推崇之至。在《长物志》中,在对陶瓷器物和玉器器物上的描述中,“纯红”、“纯绿”、“纯黑”、“纯黄”等等都经常出现,并且大加褒奖和赞赏。把器物的纯色之美人格化,借此推崇人格之纯,这是古代色彩设计上的一个新的高度,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相对于纯色之美,书中对于杂色持有明显的贬抑。一般来说,都是纯色为上,杂色为下,这样的辨别标准被普遍的认同。

(三)推崇古旧雅为美

穿插在《长物志》书中有这样的评价;“自然古雅、古朴可爱”,“古色蒙然者”、“以置古玉重器”,“方桌旧漆者最佳”,“曾见古铜剑,青绿四裹者,蓄之,亦可爱玩。”等等,在各种器物中,对于这种有古朴之色的器物或者有色彩可以呈现出古朴之美的器物都成为书中赞赏的对象。当然,其实推崇古雅之美在当时也并非是普及的风尚,文震亨在一定程度上实在控诉或者说以推崇这种古朴之美去抵制当时花哨的设计和制作,是器物本身的古朴之气得到更好的表现。

五、 结语

文震亨的《长物志》对于当时的器物进行一个分类的前提下,融合当时社会文化背景,对器物本身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和叙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器物的色彩进行了器物本身属性以及社会属性上的判定。当然这种判定除了传统文化和社会文化之外,也有以作者为代表的士人阶层的审美观念。文震亨笔下对器物的描述也使得晚明时期的生活场景展现出来,在器物的设计和色彩的选择上的见解,也为我们现代的设计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明]文震亨撰.长物志[M].汪有源,胡天寿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10,(03).

[2]长北著.中国古代艺术论著与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04).

[5]尹沫龙.中国颜色名称[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7,(12).

[6]杨大伟.中国古建筑色彩的发展及象征性刍议[J].美术观察,2006,(10).

[7]杨耀.明式家具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器物色彩
器物是留存回忆的地方
2010年新郑市郭店镇工业园区墓葬出土器物
琳琅满目——中国古代器物之扇子
听古器物讲“孝文化”
恣意浪漫的楚国器物
秋天的色彩
古文字“丙”與古器物“房”
缤纷夏日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