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教育,这事非做不行

2015-05-30 16:17林一凡
大学生 2015年9期
关键词:萝卜机器人课程

林一凡

一款形似《超能陆战队》中大白的机器人在咖啡厅里滑来滑去,

大家掏出手机拍照,眼睛黏在这款功能并不复杂的机器人身上。

这是北京初春的四月,在中关村大街的一家咖啡馆,

RoboTerra(萝卜太辣)教育科技公司正在做一场名为“创客教育与机器人”的分享会。

公司CTO白晨介绍他在斯坦福大学上过的机器人入门课:绝大多数的学生用10周做出人生中的第一个机器人,要做的事看起来很简单——与对手PK,谁的机器人被撞下赛台,谁就输了。他展示了一段视频,只有短短十几秒。两只外形粗糙的机器人在赛台上对阵,周围围了一圈学生助阵。比赛开始,欢呼呐喊声震天,机器人对撞,其中一只滑下台去,比赛结束。但是学生们还是又笑又叫,仿若置身嘉年华。

RoboTerra是一家做机器人教育的企业,来自美国硅谷。中文名字被翻译成“萝卜太辣”。现在,他们正将机器人教育带回来。

10周机器人课

白晨的分享,像是一部年轻工程师成长史。他硕士就读斯坦福大学,上的第一门课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和小伙伴们组队完成一个“把装满水的气球抛出去”的发射装置。大家都是机械高手,迅速组团、讨论、分工。白晨拿到了几块木板和一个电钻——他的任务是搭一个炮台。

“我不知道怎么钻孔。”白晨弱弱地说。

“机械工程师怎么能不知道钻孔?”他的队友惊讶了。

为了不在以后的课程中成为猪一样的队友,白晨加紧学习如何处理木头和金属。他花了10周做了一张能调节高度的桌子。之后他上了机器人入门课,同样是10周,他要做一个机器人,参加学期末班级的机器人相扑比赛。“如果机器人要长得丑,它基本也就只能这么丑了。”白晨对着视频里自己制作的机器人自嘲,“你们要原谅一名年轻的工程师。”最后的结果——相撞,他的机器人滑下赛台,结束。

再来!

又是一门机器人课,这次的任务不是对撞,而是向对方机器人发射炮弹,或者挥舞手臂对对手机器人实行斩首。白晨团队这次用到了电脑建模、激光切割和3D打印。终于,一个学期10周过去,这回的机器人模样周正了许多。

白晨在一个一个10周的磨练中成了机器人达人,团队制作了能智能守门的机械臂、结合帆板和赛道的交互性游戏装置……每一次学期末的机器人展示,都热闹得如同过节。

机器人科技进入教育领域,能激发学生对理工类课程的热情。而白晨觉得,这种激发能更早一些,“工程师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他们是成长起来的。这一切从哪里开始呢?”萝卜太辣团队觉得,这个答案是从青少年开始。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高一和高二的部分学生,在这个学期迎来了萝卜太辣为他们量身打造的机器人课。这是学校要求的必修课,时间定在周日晚上。连教师带课程带配套硬件打包服务,从去年起,萝卜太辣陆续与国内一些中学开始了这样的合作。

提到中学生们的表现,萝卜太辣创始人兼CEO张尧不淡定了,连用了好几个“太棒了!”,“根本想象不到一个14岁的学生,在两节机器人课之后,能想出多么美妙的创意”。张尧是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经济学博士,曾在咨询机构和投资机构研究过各类教育科技项目。2014年,她和几位同样毕业世界名校的一道,在美国创立了萝卜太辣。作为专业人士,张尧关注一个问题——什么样的教育是好教育。研究人员用了多个指标进行评价,又采用多种方法对各国教育进行比较,试图发现好教育的密码。张尧说,最后的最后,种类繁多的评价标准指向创造力。

“好的教育,应该能让人的创造力得到保留;让人知道怎么提出问题,怎么解决问题。”张尧觉得美国的教育有些值得借鉴。同样是十几岁,美国的孩子可能正结成团队为了让机器人能完成投篮、捡球的动作进行头脑风暴,或者在机器人竞赛赛场上一展身手……中国的孩子不缺创造力,只是需要被激发。张尧记得,有一次团队老师给孩子们介绍了传感器和执行器,让大家琢磨能够搭配设计出什么东西。一名初中生说:妈妈开车时喜欢在等红灯时低头玩手机,变灯了没法及时反应,不大安全。现在可以在车窗上安一个传感器,探测交通灯由红转绿后,将信号传导到司机屁股下的坐垫。坐垫震动,手机族们就知道该上路了。

为什么看好机器人教育?对张尧来说,这或许是个已经回答多次的问题。她换了个坐姿,在凳子上稍微挪了挪,身体往前倾,并没有半点不耐烦,而是略略提高了声音:“这事的理由太简单了!”她又加快了语速,语气热切起来,“因为这事我非做不行。”

1.5亿学生的需求

据统计,2013年中国市场共销售工业机器人近3.7万台,约占全球销量的1/5。到2020年,这个产业销售收入估计将达到3万亿元。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跻身重要位置。与此同时,机器人教育的风开始刮了。张尧觉得,这是趋势,识时务者就该顺应趋势。做机器人教育,不是什么困难的决定。它就在那里,长着一张“我马上就要火了”的脸。看到了,能不抓住吗?

科学,不再是冷冰冰的概念和术语。在机器人课堂上,它具象为一行行程序,一段段电路和一个个控制器……过去,我们通过做题来学习物理和数学。现在,做机器人就能达到同样的目的和效果。为了赢得机器人对抗赛的胜利,学生们就得用物理知识来分析机器人的合适重量,用数学知识来分析机器人的攻击角度,用计算机编程知识来给机器人输入正确的指令……为了让机器人按照自己的设计行动,需要调用好几门学科的知识。张尧看到,互联网+教育正在大热,创客精神也被挖出来重新强调。

其实,互联网教育想要达到的目标,是个性化教育。但问题是,推崇互联网教育的人总会假设这么一种场景:一个在学校里被各种课程轰炸了一天的学生,课后仍会兴致勃勃地打开各类智能终端继续学习。这个场景是否真的存在,恐怕还值得商榷。就算是标榜个性化的互联网教育,学生和教师的互动还是单向的——屏幕里的是课堂,屏幕外的学生,只是换了个平台做题。”

听起来还不够颠覆。张尧自认为找到了更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方式——机器人教育。去动手,去尝试,去探索,去控制。甚至是,尽情地去犯错,去纠正。智能手机和iPad不只可以用来参加网络课堂,还能成为机器人的大脑。机器人的每个功能都由学生们设计和实现,与其说在上课,不如说在玩一场机器人道具的游戏。这是在实际操作中做题和创造,学生们会觉得特别带劲。课上还会有机器人比拼,张尧相信,落败的那一方定会卯足了劲去研究机器人败在何处,然后加以升级改造,以待再战。对战胜利的成就感可比考了高分排在光荣榜前列来得更加猛烈和鲜明。这,正是现在大热的游戏化学习和体验式学习。

顺应科技发展的趋势,就要给学生们相应的素质。教学思路和手段会发生改变,机器人教育将慢慢成为基础教育日常课程的重要部分,这就是未来。

很多学校都看到了这样的未来。萝卜太辣去年曾受邀参加北京的科普嘉年华,公司的技术顾问还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的科学传播创新与发展论坛上发了言。萝卜太辣在那时得到了一批科技媒体的关注。之后,张尧发现公司的邮箱每天都会收到十几二十封邮件——来自国内的中学。“我是某某中学的校长,我一直想在学校推行机器人教育。我想知道你们的教材和课程安排是怎样的?是否能够进行合作?……”这些邮件来自大连,来自青岛,来自北京,来自上海……它们表达了大致相同的意思——学校需要机器人教育,不过应该怎么做?

张尧能感受到,国内一些优秀中学对机器人教育的需求热烈而迫切。普遍的问题是没有足够的教师,或是没有教师。机器人教育类课程需要动用机械、电子和代码等跨学科知识,但是师范院校里并没有一门课程叫“机器人教育”。让理工科老师兼任,单一学科背景的老师又很难hold住机器人教育。更何况,多年以来的校园教育以纸上谈兵为主,突然要求老师围绕着实际操作设计课程、布置作业,也是个令人头疼的挑战。

没老师,没教材,还没有合适的机器人“套件”做教学工具……因此,即使校长又开明又敏锐,也难以真正把机器人教育这门课开起来。因此,目前所谓的智能机器人教育,更多还是竞赛和活动导向,没能成为真正的课程。

要让现在的中小学自己培育出能教授机器人课程的师资,打磨出一套授课体系,还需要一段时间。类似张尧这样的第三方机器人教育公司面对的,是中国1.5亿中小学生,即使只有10%的孩子把机器人作为自己科技创新教育启蒙,也是一个值得一试的市场。

猜你喜欢
萝卜机器人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萝卜蹲
买萝卜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
机器人来啦
种萝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