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钰
黄平泥哨的文化发展历程
◎毕钰
黄平泥哨发展较晚,出现在上世纪的20年代,由吴国清老人创造的民间泥塑儿童玩具,发展至今已有九十多年的历史。从开始的民间儿童玩具发展到了最具代表性的旅游纪念品,可做家庭陈设之用,也可做艺术品收藏。
(一)苗族文化
苗族,一个发源于中国的国际性民族。在贵州黔东南地区的苗族分布最集中,人口最多,经历了长期的迁徒和不断适应环境的过程。苗族是一个充满苦难的民族,却坚强不息,顽强生存。他们多以家族或宗教聚居,隐藏于大山,避免战乱,形成封闭状态,与外界自然阻隔。因此他们自成文化体系,到如今依然保留着自己丰富的文化和历史,这种丰富表现在它的多样性和原生性当中。这个民族只有自己的语言没有自己的文字,苗族人创造了独特文化符号来代替文字传承着他们民族文化的内涵和底蕴,通过服饰、歌舞、首饰、建筑、刺绣及饮食等形式来代代相传。
(二)泥哨文化
黄平苗族泥哨出自贵州省东南部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苗族泥塑艺人吴国清老人创造的彩塑泥捏儿童玩具。从20世纪发展至今已经有九十多年的历史。制作工艺独特,使用工具简单。这一民间玩具工艺可贵,又有丰富的苗族特色,是民族文化的一种传承,具有永恒的魅力。黄平泥哨早已名扬海内外,品种有一百余种,每年往省内外销售数十万,并且广泛收藏于国内外各大艺术馆、博物馆中,已经不单单只是孩童玩耍的玩具那么简单。著名的民间美术、民间玩具研究专家李寸松先生曾经赞扬黄平苗族泥哨:“很有民族特色,风格独一无二。”
(一)黄平泥哨的制作
黄平泥哨是一种民间玩具,从属于民间美术范畴,既有民间美术的共性,又有苗族文化的鲜明个性。其造型有鸟鱼虫兽,种类繁多,题材广泛。最具代表性的泥哨题材是中国民间传统的十二生肖组合,这些泥哨造型夸张变形,强调神似而形略,注重每一个动物头部的特征。整体小巧精致,色彩丰富,对比强烈。一般都以黑色为底色,加以点缀红、黄、绿、蓝、白等色。同当地苗族服饰色彩用法非常相似,上身襟宽袖齐和下穿黑色及膝百褶裙,以黑底为主,加以各色鲜明的刺绣、银饰。通过对它的细细观察,还可知道它的色彩纹样借鉴了苗族刺绣、挑花、蜡染纹样,有着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
(二)黄平泥哨子的美学
黄平泥哨的美学特征非常明确,简单与夸张的对比;静态与动态的对比。当然,这些美学特征同样存在于各种泥塑之间,形成它们的共性。形式上简练概括,不追求细节的处理,却能充分表现出物体的形态和神态。可谓是简练粗犷、生动传神、趣味童真,拥有无穷的韵味。这种妙趣横生的手工艺玩具的美学特征,体现出艺人们高超的技艺和智慧,反映了他们质朴、率真、活泼的个性,表现了他们对生命本源和民族历史的热爱,通过自己的方式传承着苗族文化。
当下,经济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外出旅游已经假日化,经常化,使旅游行业非常发达。它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产业链,包括了吃、穿、住、行、娱等方面,它们相互协调配合,带动经济地发展。旅游产品林林总总、产品繁多,其中旅游工艺品最富有特色,也最受旅游者欢迎的产品之一。然而,旅游产品同质化问题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它是一个综合性的现实问题,由多方面因素共同造成的结果。
以黄平泥哨为例,作为旅游工艺品制作精良,文化内涵丰富。1.泥哨这种带有地域性特色的旅游产品大多采用个人手工制作或者作坊完成,制作工艺简单,但期间花费的时间不少,很难形成规模效益,这让旅游地区充斥着许多机器大规模生产的同质品。2.政府机构应该加大宣传力度,让游客更多地体验苗族民族文化,感受苗族风情。因为许多人对少数民族文化了解较少,他们不知道泥哨子是什么,做什么用。可能看一下就过去了,没有注意到这个产品蕴含的文化内涵,以为是一般充斥的工艺品而已。
旅游产品化问题严重,泥哨作为典型地域性的手工艺品,作为旅游产品,有着鲜明特色,可作出示范导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以重视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第一,让旅游产品品质得到很好地提升,加强保护民间艺术,这样景区之间形成差异化的旅游产品。第二,加强泥哨制作工艺,形成一定的手工制作的规模,并且传统与现代相融合,加强宣传,扩大销路。这样的一种地域形式也可以为其他旅游地区带来思考和启发,以此为借鉴,逐渐摆脱旅游产品同质化问题,形成鲜明的地域特色。
[1]潘福之,吴忠军.侗族文化圈旅游产品同质化问题的探析[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
[2]杨德.试论黄平苗族泥哨的艺术特色及价值[J].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2010.
[3]钱昀,董荪.狄寨泥哨技艺及其传承关键[J].装饰,2007.
(作者系四川师范大学服装学院)
(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