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阅读生活化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5-05-30 15:13徐国平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5年4期
关键词:生活化课文阅读教学

徐国平

一、让阅读活动生活化,重视学生生活经验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当前的语文教学缺乏创新能力培养的功能,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没有把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入阅读教学的课堂。由于我们长期以来对语文的性质未能全面科学的把握,由于“应试教育”的严重干扰,导致了语文教学越来越远离生活,成为象牙之塔。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语文教师只有自觉树立“大语文观”,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让语文教学真正回归生活,才能获得创造源泉。

国外阅读教学研究中有一种“杰克现象”的说法。小孩杰克在家里能抱着一份杂志、一张旧报纸、一个产品说明书看上半天,沉浸其中,被父母指斥为过分迷恋阅读;在学校,杰克却因为不喜欢读书,在课堂上恹恹欲睡,被老师反映为不喜欢读书、阅读能力差。“杰克现象”在中国学生身上也是普遍存在的。我们语文教师的眼里不是有许多这样的“杰克”吗?他们在语文课堂上往往不能令人满意,但是在生活中却能抱着“金庸”、“球讯”、“娱闻”津津阅读,和朋友闲侃时,却能对令狐冲、乔丹、谢霆锋说出子丑寅卯来。这给我们一个启示:语文课堂教学能不能将学生的生活引入阅读教学、让阅读活动生活化呢?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阅读教学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二、激发阅读兴趣,让阅读动机生活化

在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阅读课文就是为了能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而回答提问又是为了获得表扬,考个好分数,整堂课的阅读就是学生被老师提出的一个个问题牵着走。为什么要阅读这篇课文,为什么要思考这些问题,这篇课文和这些问题与学生的生活有什么内在联系,对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有什么帮助等一系列问题,学生是茫然的。刘国正说:“就课堂教学来说,教学要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是我教你学,也不是我启发你学。而是教与学做到和谐的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学生也能推动教师,教师教得得心应手,学生如坐春风,双方都欲罢不能,其乐融融。”诚如斯言,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把教学要求和学生内在发展的要求统一起来,强烈刺激学生的学习情绪,活跃思维,使学生产生积极探求新知的欲望。

我在教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时,考虑到学生对政论文不感兴趣,设计了一个导语:“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军事上节节败退,舆论宣传上也难敌新华社的强大攻势,特别是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等几篇富有战斗力的文章播发后,蒋介石听了既难受又恼火,便抱怨他的笔杆子——首席秘书陈布雷说,你看人家新华社的文章!你们怎么就写不出一篇像样的文章来?陈布雷软顶了他一句:那都是毛泽东写的。使蒋介石非常尴尬,心里不是滋味。”这个导语吊起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我在讲到《义理、考据和辞章》第三节“要有好的形式”时,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真正的朴素的风格并不是不费气力就能达到的”一句,引入了生活的活水,给大家介绍了民间艺人陈细怪为自己妻子写的一副挽联:“想过去没得油没得盐把你苦死了,看现在你儿不管媳不管比我快活些。”让学生感受这副语言上土得掉渣、感情上轻松得可以的挽联,字里行间溢满了辛酸的泪渍,让学生体悟老实巴交的字眼里、朴素纯洁的感情里蕴涵着作者对亡妻的挚爱、怜悯和内疚。进而让学生理解了朴素不同于简陋、寒伧,朴素是一种含蓄的、丰满的、令人心动的美。

三、发挥联想想象,让阅读过程生活化

语文教学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培养创新能力的特殊功能。斯坦伯格说:“创造力不是单一能力或复合能力,而是能力与其他方面的复合。”这里的“其他方面”主要指一些诸如个性、精神、道德、审美等非智力因素。就语文来讲,语文不能脱离人而独立存在,他同人的思维、情感、交际密不可分,一个人离开了语文也不成其为人。这就决定了真正的语文训练必然是思维、情感、人格、审美等方面的训练。我在进行阅读教学中,注重了让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去再现生活场景,去体悟生活哲理。

1.在阅读中再现生活的场景

直觉思维是人脑对事物、事物本质及其规律作出迅速的识别、敏锐的观察、直接的理解和整体判断的思维过程,它是构成高层次创造思维活动的必要因素。培养创新能力,就不能忽视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而通过阅读,丰富想象,是捕捉直觉的手段。我在教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第四节时,引导学生将课文读了四遍,每一遍只带一个问题去读。第一遍读课文,我提出让同学们说出诗人摄取了哪些生活镜头并思考哪一个是全镜头的问题。第二遍读课文,我让学生说出这么多镜头是用什么句式链接在一起的,并思考作者用什么方法突出了主画面,然后出示大堰河怀抱乳儿深情、凝重的画面。第三遍读课文,我让学生听录音,想象一下大堰河厚大的手掌是什么样的并加以描述。第四遍读课文,我让学生联想自己在生活中感受到的母爱是怎样的,并描述出一些细节。这样,在短短的十几分钟内,同学们对第四节进行了“四面夹击”,使阅读活动生活化,把联想和想象有意识地引进阅读教学。

2.在阅读中悟出生活的哲理

在阅读教学中,要彻底突破传统语文教学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实践,重解题训练、轻生活磨练等现象的束缚。为实现这一目的,我让学生写阅读一得,写生活札记,对学生进行语言技能表达的训练,让学生在感受课文时所闪射出来的思想得以升华,获得了“少时高效、轻负高质”的良好效果。

我在教鲁迅先生的《药》时,要求学生用精练、诗化的语言对《药》文中的某个人物、某个场景或某种道具进行评述,并给学生提供了一些模仿的范例。学生们非常踊跃,有的学生写出了“滴着血的馒头/又怎么治愈/麻木的生命”,有的学生写出了“即使现代人证明了血可以治痨病/然而驻南使馆牺牲的三烈士的血/能用吗”,有的学生写出了“夏瑜的殉身不恤/虽没荡起一江春水/但毕竟也是尺水微澜”。

在讲《孔雀东南飞》中,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刘兰芝是不愿离开焦仲卿的,为什么在离别前还要“严妆”一番呢?让学生从古文中悟出哲理,许多学生写出了许多精辟的语句:“为悦己者容的女子是幸福的,为满足自己的爱美之心而妆饰自己的女子是纯真的,只有像兰芝这样为体现自己的自尊、高贵和独立人格而装饰的女子才是完美的。”“兰芝不是愤然离去,而是盛装而别,既是自尊自爱,也是对封建家长制的无声抗议。所以,含蓄委婉有时比疾言厉色更有力量。”

四、营造民主氛围,让师生关系生活化

民主的教学氛围,平等的人际关系,和谐宽松的“生态环境”,是课堂教学实施创新教育重要的、必须的条件。而在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凌驾于学生之上,把自己阅读出来的结论强制性地灌输给学生,学生由“读者”降成了“听众”。这样的课堂“生态环境”是绝对培养不出创新能力的,反而扼杀了学生创新的个性,“学生主体性”在这样的环境中被肆意地丢弃。为此,我在阅读教学中,努力不用教学参考书,不用教案中给定的答案去框定学生的思维空间,而是求得心灵上的沟通,和学生彼此理解,彼此信赖,彼此合作,真诚地尊重学生的意见并尽可能地予以采纳。我在教《孔雀东南飞》时,为了分析焦仲卿母亲的个性特征,设计了一个问题:刘兰芝既是在各方面都无可挑剔的好媳妇,那她婆婆为什么还要赶她走呢?学生发言积极,思维活跃。有的学生说刘兰芝没生孩子,古代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有的学生说焦母看上了比兰芝更好的东家之女,她喜新厌旧;有的学生说兰芝太能干,显得婆婆太无能了,面子上过不去;有的学生讲焦母与儿子多年相依为命,不愿让兰芝夺走儿子对自己的感情;有的学生讲焦母见儿子太恋家室,怕影响了儿子的仕途;有的学生讲焦母心理变态,见他们俩感情那么好就生气……

有学者指出,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关键是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也是生活的主体,在生活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却受到压抑。我在阅读教学中让阅读活动生活化的实践,就是让学生像生活中那样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性。阅读动机生活化,奠定了创新思维的基础;阅读过程生活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师生关系生活化,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保护。

★作者单位:河南新郑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生活化课文阅读教学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背课文的小偷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背课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