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置原则

2015-05-30 15:13潘珍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5年4期
关键词:木鱼馄饨设置

潘珍

阅读教学中问题设置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阅读教学的效果。高效的课堂应是有声有色,令学生入情入境的。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精彩的提问艺术不可或缺。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问题设置应讲究哪些方法原则,从而努力达到艺术课堂的境界呢?本人就这个问题,以林清玄的《木鱼馄饨》的教学为例,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1.问题设置的目标性

在阅读教学中,问题设置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扣住重点,抓住难点,这样也就抓准了方向,重点解决了,教学的任务也基本落实了,抓住重点引导点拨,可谓事半功倍。而难点主要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易理解而教学上又必须落实的地方。它是教学过程中的拦路虎,也是教师解疑的一个靶心。因此,应抓住课文的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设置问题,以防所提的问题过难、或过于简单;要做到问而生思,答有所得,这样才能开拓学生的思路,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般来说,问题设置的目标应与专题教学目标和重点结合起来,或者说相一致。并善于把它们转换成问题,简化教学的头绪。本人在教《木鱼馄饨》时,就是根据散文的特点来设计问题的。如要求“用简洁的语言梳理文章的脉络”,设计这一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熟悉文章内容以及倒叙的写作手法。再如根据文章第13段:“木鱼总是木鱼,不管从什么角度来看它,它仍旧有它的可爱处,即使用在一个馄饨摊子上。”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作者体会到了木鱼的哪些可爱之处?”设置这两个问题的目标在于引导学生够准确把握行文内容,进而体会寄寓于木鱼声中的深刻道理。所设计的这些问题,都是紧扣住林清玄这篇散文特点的。

2.问题设置的整体性

在阅读教学中,问题设置要紧扣教材内容,将问题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以利于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同时,设置的问题应具有较大的容量,能体现教师教学的思路,能打通学生学习的思路,从而让学生从整体上形成理解概念网络。若没有整体性原则,所设置的问题往往零碎而杂乱,课堂环节也显得不清晰。而零碎的课堂提问,使学生成了回答这些杂乱问题的机器,到最后,学生回答了问题,却不知道这篇课文的整体内容和思想意蕴;明白了行文思路,却不考虑这样构思的妙处。

然而当前语文课堂似乎更注重为应付考试来设置问题,却忽略整体的教学。我们语文课堂的问题设置应力求整体性、连贯性,要让学生真正地提高语文能力,而不是机械地解决一个个问题。本人在教学《木鱼馄饨》时,就注意到了对文章的整体把握的原则。首先请学生在课前自主阅读文章,并思考: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内容?学生只要认真预习过文章,这个问题就比较容易回答——开头写深夜访友,偶遇旧识卖馄饨老人,然后回忆四年前与老人的相遇、相识,最后卒章显志,作者由此引发的人生感悟。当学生讲到文章最后一段“卒章显志”的作用时,那就抓住最后一段“木鱼在馄饨摊子里真是美,充满了生活的美”这关键句,问学生:“美”体现在什么地方?然后由此来引导学生研读内容,并具体感受文章的主旨。

3.问题设置的新颖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显然问题设置应紧扣住这个目标。好奇心人皆有之,满足好奇心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无止境的本能欲望。同样一个问题老是旧调重弹,将会使学生缺乏兴趣,如果变换一下角度,让设置的问题角度新颖,激起感情上的波澜,那么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兴趣乃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是培养能力的重要因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要素,因为有兴趣,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为满足好奇心,学生就要认真听,思维也随之被激活。

要使学生活跃起来,教学中问题设置就要注意新颖性、趣味性。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是靠教学中创造良好的情境诱发出来的。因此教师要精心设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使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兴趣得到保持。教学实践表明,同一个问题,由于问的角度不同,效果也往往不一样,因此教师要从教材中选择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热点,力求提问形式新颖别致、富有新意,使学生喜闻乐答。如我在设置《木鱼馄饨》的问题时,力求创新突破,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在引领学生整体把握了文章的内容后,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两个问题:第4自然段写“我”认真阅读《金刚经》,文末却又说“有时读不读经都是无关紧要的事”。你怎样认识这前后的变化?如果删去木鱼与佛教的关系的文字以及自己读经的内容,只写老人卖馄饨,文章会怎么样?这样的“问题”使学生兴趣盎然,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后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

4.问题设置的层次性

语文的阅读教学是在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进行的,而学生的理解是以他们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前提的,需要教师站在高处,从整节课、整篇课文来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问题。《礼记·学记》中说:“善问者以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它告诉我们,所设计的问题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对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进行分层次、由浅入深地设置问题。通过一层进一层的提问,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通过层层剖析、循序推进,最终到达解决问题的目的和释疑明理的高峰。教师如不能用适当的问题有序地、层层深入地把学生的学习活动组织起来并引向深入,其结果可能会导致课堂混乱,学生的思维也得不到训练。

本人在执教《木鱼馄饨》一文时,就采用循序渐进设置问题的方式进行教学。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后,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僧侣手里端着木鱼滴滴笃笃的敲出低量雄长的声音,用意是什么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在原文中,学生只要稍加概括,就容易回答出来——省睡惜时,催人读经,布施化缘。然后问:作者是学佛之人,当他正读着一册印刷极为精美的金刚经,木鱼声恰好从远处的巷口处传来,感觉格外使人觉得昊天无极,为什么?这个问题稍有难度,但学生还是能结合佛门中的木鱼声的用意来思考——苍天无边无际,与心中的澄澈的境界是一致。接着,顺势利导,提出一个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文章写作者读《金刚经》,并引用其中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段话,如何理解呢?然后,引导学生由木鱼在佛门中作用,过渡到木鱼在世俗生活中作用。这样的问题从易到难,环环相扣,使学生能更易于把握本文的重点、难点。

★作者单位:江苏木渎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木鱼馄饨设置
学包馄饨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悲伤的时候,吃一碗热馄饨
神奇的木鱼声
好看的木鱼
好看的木鱼
暖胃馄饨热乎乎
木鱼书的“灵韵”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