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上斐
儿子今年6岁,由于爷爷奶奶对他的过分溺爱,他养成了很多坏习惯,还很喜欢和大人唱反调。为了能够教育好他,我和他妈妈打也打过,骂也骂过,软硬兼施,可谓是把能想的办法都想全了,但收效甚微,反而加重了他的逆反心理。可以说,我们一家人拿他是一点办法也没有了。
直到有一天,我在杂志上看到一则故事,讲的是宋朝有个叫赵概的读书人,他每天做了一件好事取一个白色的豆子放在盒子里,做了一件坏事则把一个黑色的豆子放到盒子里,用这个方式检查自己当天的进步和过失。
这个时候,我想,孩子为什么不愿接受我们的教育方式呢?大概因为我们家长的教育方法单一,在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之前就要求孩子按照我们的思路去完成每一件事。如果能够转换为一种激励的教育方式,像赵概投豆那样,只要孩子是在改正缺点,哪怕是一点微小的进步也给他记录下来,给予鼓励,让孩子体会到自己作为一个成功者的感受,也许能够让他改掉身上的缺点和坏习惯。
于是,我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制作了10面小红旗和10面小白旗,然后和孩子商量,如果在家里和幼儿园做了一件值得表扬的事就可以给一面红旗,如果做错了事情受到批评就给一面白旗,贴在墙上。一个星期后统计一次,如果得到红旗比白旗多就可以满足孩子的一个合理要求作为奖励,比如带他去游乐场或者去超市限额购物一次。如果白旗多的话则取消周末的一切外出娱乐活动作为惩罚。我原以为孩子会反对我这种做法,没想到他对我这个提议很有兴趣,而且还要让他的爷爷、奶奶参与进来当监督员。
第一个星期,或许孩子还没有适应过来,只得了3面红旗、5面白旗,白旗比红旗多。按照规定,孩子这个周末不能提任何要求。虽然孩子看起来很郁闷,但因为有言在先,他也无话可说。但看得出,他心里是在暗暗与自己较劲,我为孩子有这么一股不服输的劲头高兴。
第二个星期,孩子再跑去墙上兴冲冲地看结果:虽然得到的红旗和白旗是一样多。但看得出,他比上个星期开心多了,而且还在期盼下个星期的早点到来。
第三个星期,孩子得到的红旗比白旗多了3面,孩子这个时候比得了大奖还要高兴。当我问有什么要求时,他却纠葛了,既想去游乐场玩,又想去超市买玩具。但有言在先,只能满足一项要求,孩子想了好久,才决定去游乐场玩。
从那以后,儿子的进步可以说是非常明显,不仅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了,自我约束的能力也明显加强了。更让我们欣慰的是,他以前养成的坏毛病也被很多好习惯取而代之。
从这次成功的教育中,我也得到了一点启迪,孩子也有了自己的思维。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能总是要求他按照大人们的思路被动地接受教育,而是要与孩子积极沟通,结合孩子的自身特点,让他积极主动参与到教育过程中,这样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