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大陸也剛剛告別一年一度的「兩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時間。未來一年乃至更長時間的政策走向如何?「政府工作報告」的字斟句酌中,又透漏著哪些與台商經營密切相關的行業發展和投資機會?
「大陸將會繼續維護台資企業和台商的合法權益,保持對他們的合理優惠政策。而且在對外開放中,我們會先一步對台灣開放,或者說對台灣開放的力度和深度會更大一些。我們歡迎台商包括年輕人到大陸來創業,並且願意推動兩岸人員交流,拉近兩岸民眾的心理距離。」2015年3月1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的中外記者見面會上指出。
春暖花開,大陸也剛剛告別一年一度的「兩會」時間。未來一年乃至更長時間的政策走向和趨勢,都會在諸如「政府工作報告」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和官員們的講話中窺見端倪。除了上述優惠政策的收緊和清理,與台商經營密切相關的投資機會,也隨著會議議程的推進,逐步清晰起來。
消費成為拉動增長主引擎
事實上,政策的延續性表明,隨著經濟形勢的演變,大陸的產業政策早在2014年底,就已經有了令人矚目的變化。
比如大陸發改委曾密集批復數千億的基建投資專案,被市場解讀為穩增長前兆。而此後,發改委又披露消息將在7大工程領域開展投融資創新,並介紹「7大工程包」分別為糧食水利、交通、生態環保、健康養老服務、資訊電網油氣等重大網路工程、清潔能源、油氣及礦產資源保障工程等。
然而,大陸過去一直使用的投資拉動經濟的模式,在出口不振和產能過剩的背景下,正在悄然發生著變化,傳統「三駕馬車」(投資、出口、消費)中的消費,正顯現出勃勃生機。
根據商務部公佈的最新數據,2014年全大陸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2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12%。全年最終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1.2%,比上年提高3個百分點,消費已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引擎。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表示,消費規模的擴大升級將形成由工業大國走向服務業大國的市場潛力與市場空間。大陸消費增長潛力巨大,經濟增長動力正在發生重大變化。在他看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45萬億~50萬億元,未來5~10年服務業增加值仍會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長,到2020年服務業規模有望實現倍增,擴大到48萬億~53萬億元。
不久前,國務院常務會議也部署推進消費擴大和升級,提出讓群眾「能」消費、「敢」消費、「願」消費三大措施,打造消費升級版。同時要求重點推進資訊消費、綠色消費、住房消費、旅遊休閒消費、教育文體消費、養老健康家政消費等6大領域消費。
如何把握政策主題
仔細研讀此次「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可以看到,在產業政策方面,報告主要強調了6點:水利工程投入加大;產業升級,「中國製造2025」;強調新興產業和新興業態的發展地位,提出「互聯網+」的行動計畫;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文化體制改革,促進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節能減排與環境治理。
「我們認為主要的關注點在三個方面:一是水利工程投資規模大(2015年超過8000億);二是注意『新興業態』的表述以及『互聯網+』的計畫,新技術與商業模式驅動的發展戰略地位提升;三是從文字表述上,政府報告裏關於節能環保以及醫療健康的闡述內容較多。」融通基金指出,他們進一步建議關注包括農業水利、移動互聯網、節能環保以及醫療健康等,整體上報告內容相對利好新興成長產業。
哪些重點新興產業有機會
針對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招商宏觀分析表示,報告中GDP增速下調至7%,CPI增速下調至3%,投資、消費、進出口以及貨幣供應量等指標的目標增速也有不同程度的下調。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特別強調「能耗強度」這一概念,並稱要「打好節能減排和環境治理攻堅戰」。分析人士稱,這一新提法或將進一步利好環保產業。
分析人士指出,要重點留意報告中的以下內容:「今年中央預算內投資增加到4776億元,但政府不唱『獨角戲』,要更大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引導社會資本投向更多領域。鐵路投資要保持在8000億元以上,新投產里程8000公里以上。重大水利工程已開工的57個專案要加快建設,今年再開工27個專案,在建重大水利工程投資規模超過8000億元。棚改、鐵路、水利等投資多箭齊發,重點向中西部地區傾斜,使巨大的內需得到更多釋放。」
此外,在改革轉型的大背景下,製造業也是大頭。分析人士表示,今年報告中提到「中國製造2025」——「推動產業結構邁向中高端。製造業是我們的優勢產業,要實施『中國製造2025』,堅持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加快從製造大國轉向製造強國。」這一說法是2014年報告中沒有出現的。
具體落實到各個行業,報告中提出「要實施高端裝備、資訊網絡、積體電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航空發動機、燃氣輪機等重大專案,把一批新興產業培育成主導產業」。市場人士認為,上述領域都將成為今年重點關注的行業。
占領「一帶一路」
政策高地
正如所料,「『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出現在今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從而具有了政策性的高度。從其本身來說,通過架設中國與世界的新的橋樑,不僅將為中國發展開拓更大的空間,也讓中國紅利更好地造福世界。」一名公募基金人士表示:「因為它的影響是全局性的,覆蓋多個行業和區域。我們認為持續的時間將比較長,可能貫穿全年。」
「一帶一路」核心區域有16個省份,「絲綢之路經濟帶」包括新疆、青海、甘肅、陝西、寧夏等西北5個省份,重慶、四川、廣西、雲南等西南4個省份,以及最新擴圍的內蒙古。「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則囊括江蘇、浙江、福建、廣東、海南等東部沿海5個省份以及最新擴圍的山東。黑龍江、遼寧、河南和湖北也明確表態,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
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在最近的策略報告中認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部分為基礎設施較為落後的欠發達國家,基建需求最為明顯,因此具有走出去能力的大基建行業龍頭公司最先受益。而同時戰略推行離不開金融支持,基礎貨物往來離不開港口鐵路和交通運輸,後期實現互聯互通後的工業製造輸出也將成為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