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系列與環保相關的事件,似無意發生,似有心安排,一個個漣漪擴散、合併、共振後,漸漸形成了潮湧般的排浪效應,讓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再次成為關注熱點。
先是前央視知名記者柴靜的霧霾調查紀錄片「穹頂之下」,在「兩會」前引爆網絡,點擊量數日內便超過1億,引得剛剛履新的大陸環保部部長陳吉寧,親自發簡訊給柴靜,感謝她從公眾健康角度喚起對環境的關注,「值得敬佩」。
接下來的「兩會」,媒體紛紛聚焦環保議題。2015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被稱為「史上最嚴」的新環保法,自然成為公眾關注的話題。在十二屆人大三次會議上,新聞發言人傅瑩強調,新環保法是「有牙齒」的法律,對污染「零容忍」,懲治要「出重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也指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把節能減排指標和主要經濟社會發展指標排列在一起,放在了很靠前的位置……這是一個全社會人人有責的行動。」
毫無疑問,隨著新環保法的落地,2015將成為大陸的環保元年。在此大環境下,是順勢而行、盡早行動,還是心存僥倖、得過且過?越來越多的台商,已經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做出了選擇。
3月12日,「昆山市轉型升級專案——鮮活、中瀛公司碳標籤辦證典禮」隆重舉行。此次獲得中國質量認證中心產品碳足跡標籤認證的兩家台商,以保護環境、降低碳排放量為目標,把節能減碳與自身的轉型升級相結合,2014年就完成了碳足跡盤查。此前,昆山已有百亨光電、昶泓合成材料、裕元花園酒店、京都電梯和維信日用品等幾家企業獲得了碳標籤。正如昆山台協會長李邦欣所說:「在大陸經濟轉型換擋的新常態下,能源管理、環保理念和低碳發展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大方向。」而經歷了從製造、運輸、使用直至廢棄回收等全生命週期的能耗碳盤查,不但大大提升了企業的管理效率和效益,還樹立了良好的社會責任形象,贏得綠色行銷商機。據擔任輔導團隊的電電公會副秘書長徐興介紹,一家獲得了碳標籤的企業,2年來增加了3億人民幣的訂單,還憑藉其綠色工廠、綠色產品的概念,一舉打入歐洲和日本的供應鏈。
「早行動,早受益!」昶泓合成材料董事長黃彥榮在經驗分享時大聲呼籲,作為首批獲得碳標籤認證的受益者,他希望更多的台商能盡早「醒過來」,在打造「綠色GDP」的過程中探索出自己的永續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