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TCL并购法国汤姆逊公司
汤姆逊公司是法国最大的国有企业,曾多年占据着全球彩电业霸主位置,而汤姆逊花了上千万美元开发出的数字光显电视,深深的打动了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2004年1月底,TCL和汤姆逊走到了一起,合资组建TCL汤姆逊电子有限公司,这家简称为TTE的公司,在全球拥有十家工厂,五个研发中心,两万九千名雇员,TCL也由此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彩电企业。2005年,TCL与汤姆逊彩电业务的合并刚完成,传统彩电在欧洲商场就突然卖不动了,在李东生飞赴欧洲与汤姆逊进行并购谈判时,日韩企业主导开发的液晶平板电视,让汤姆逊的彩电技术迅速变成了昨日黄花。
李东生对突如其来的市场变化和技术转型同样没有充分准备,营业仅8个月,新成立的TTE公司就亏损1.4亿元人民币,就像吞下了一块难啃的骨头,国际化带来的阵痛集中反应出来。李东生不得不实施欧洲业务的重组计划,核心内容之一就是裁员。但裁员远非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在法国,政府要求企业要保护弱者,因此老弱病残都不可以裁,只能先裁年富力强的,最有价值的人员,而他们恰恰是当时四面楚歌的TCL翻盘最重要的筹码,为此,李东生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所有人都给补偿,然后再成立一个新公司重新开始。最终,TCL为欧洲业务重组支付了高达2.7亿欧元的费用,而其中大部分是给员工的安置费用,并购汤姆逊的挫折一直伴随着TCL,一次次阵痛和艰难重组,期间,TCL集团的亏损额累积高达数亿元。为走出跨国并购带来的经营困境,TCL用了整整六年时间。
李东生认为,当时做出并购决策,是觉得汤姆逊业务对TCL很有价值,能够帮助TCL快速地能够建立一个全球的产业结构,建立一个全球的品牌和市场的渠道,能够提升TCL的技术力量。
刘戈认为,TCL对市场判断的失误导致了并购的失败。现在返回头来看,当时的TCL是一个什么样的企业?他其实仅仅只是一只小鹰,一只刚刚会飞的鹰,抓的却是一只非常大的兔子。2004年,在TCL收购汤姆逊的时候,当时的汤姆逊公司所拥有的技术专利是非常领先的,还在拉斯维加斯的消费电子展上获过一个大奖。几年过去以后,背投就被淘汰了,韩国和日本的一些企业抓住了液晶电视这个机会。如果并购之后,到了市场上以后才发现它是夕阳产业,这就是一个巨大的失误。有了對于市场判断的一个根本性的失误,那么后面一系列的,包括财务上、人员整合上、文化融合上的等等方面都没有办法开展了。对于TCL来说,这个教训是非常大的,因为在其还没有能够具备收购别人能力的时候贸然出手,最后带来的惨痛教训是非常大的。2004年被称为购并元年,我们已经过去了8年,当时有那个时代背景。在2004年,刘翔在雅典奥运会获得冠军,姚明去了NBA……在前后那样一段时间里,中国人的信心爆棚,这种情绪也影响到了企业界。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几年以后,大家认为我们已经有了被国际所接纳的条件,我们也必须要走出去。在这个时候,心理状态受到了整个环境的影响。
成功:联想并购IBM个人电脑
2004年12月8号,经过十个月反复权衡和谈判,联想对外宣布,以12.5亿美元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不过,这块肉看起来诱人,吃起却不容易,搞不好就会卡在嗓子里。
联想集团CEO 杨元庆认为,并购最大的风险是,这个业务(在IBM)不赚钱,在我们买它之前一年的时间里面,他们亏损了两亿多美元,这两三亿美元的亏损我们背不起。
背不起的亏损,在2008年出现了,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联想电脑的市场销售额直线下降15亿美元,企业遭受十年来第一次亏损,亏损额2.26亿美元,这场并购会不会从一开始就是个错误?联想创始人柳传志是这样解读的,金融危机本身只是导致业绩亏损的导火索,管理中文化中的碰撞才是真正的火药库。
2009年初,联想进行了并购后的第二次大重组,柳传志重新出山,首先直接插手企业文化的建设,经过八年努力,联想磨砺出以“说到做到,尽心尽力”为核心的新文化。哈佛大学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跨国并购五年后,会有高达58%的高级管理者离开公司,如何留住核心团队?联想拿出价值3500万的联想股票,用于高级管理团队的股票期权激励。金融危机后,联想利用并购所获得的Thinkpad品牌和IBM积累的技术力量,客户渠道稳固原有市场,同时出击俄罗斯,巴西等新兴市场,联想电脑真正成为了一个国际化产品,利润随之开始升高。今年2月,联想集团公布第三季度业绩,其季度销售额除税前溢率及市场份额均创历史新高,联想连续第九个季度成为全球前四大电脑厂商中,增长最快的厂商,目前联想在全球个人电脑市场位居第二位,仅次于惠普。
马光远认为,并购失败的企业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其实联想的伟大,柳传志的伟大,并不在于他创建了这么大的一个企业,而在于他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我们看到,联想的国际化战略让他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并且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一下子显示出来了,但是好在当家的能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及时认识到整个并购中的问题。即使在2009年,我们从表面上看来,似乎联想的国际化终止了,比如CEO给替换了,而且柳传志自己亲自出马对管理团队进行整合。那么柳传志当时做这么一个重大决定,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柳传志在并购IBM这个问题上认输了,但事实上,一个伟大的企业家把拳头缩回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有力的打出来。所以当我们今天看到联想的业绩,从2010年开始屡创历史新高,并且稳居全球四大PC生产商第二,仅次于惠普。当我们看到这么一个业绩的时候,我们还是要看到,如果我们对不擅长的并购,能善于总结经验的话,也能够把一个坏事变成一个好事。
海外并购,企业文化整合是核心
融合是有阶段的:第一阶段,联想的态度非常明确,就是要更多的向人家学习,杨元庆在开会的时候讲过,中国人的习惯是,高管里面的董事长在点张三发言,李四发言。而美国人的习惯是,在一个会议室里,大家谁有话谁说,七嘴八舌,在这个时候,如果你不说话,就被认为是同意。在这样一个文化上面,联想顺从了IBM的文化,以后就形成了这样的规矩。但是时间长了以后,如果联想的文化不能够影响IBM,最后就会形成两张皮,下面的人不听你的。在柳传志重新接管以后,解决了IBM留下的这些老人的阳奉阴违的问题,把联想令行禁止的文化重新整合在新的企业里。这样一来,联想原来的文化结合了IBM原来的文化,最后缔造出来一种新的文化,让整个企业又重新有了灵魂。
拓展海外市场要深入了解当地市场
你去兼并别人,你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你的目的是为了拓展海外市场,那你就要对当地的市场有了解,对当地的消费习惯,制度法规,市场怎么进入这些情况,都需要有很大的了解。除此之外,有的兼并是为了拿回技术的,就是为了我们的技术服务的。在这一类的兼并里,更需要注意的是,你的团队里的文化差异,因为你要兼并使用别人的技术,但实际上掌握技术都是人,你要会做人的工作,也就是说你要知道外方这些工程师、技术人员的习惯跟你是不一样的,你的工作方法可能不適应别人,你要习惯于他们的方法。因为只有赢得了人心,才能赢得技术,也就是说让人家顺利把技术转移给你。
不是每一个企业、每一种行业都适合采用并购
过去企业为了并购而并购,为了扩展而并购,现在更多的是出于从公司价值角度考虑,从战略方向考虑,这是一个很好的趋势。另外,随着我们中国在国际地位影响强度的增长,随着我们自己力量的强大,别人对我们的了解越来越多,使得海外并购相对变得越来越容易了。但有的时候变得越来越多的话,就像投资一样有时候会过热,会带动一些跟风者,跟风者往往会容易忘记前面的人是为什么投资,他仅仅是为了并购而并购,这就很危险,不是每一个企业每一种行业都适合采用并购的。
面对并购,我们还可以选择小步快跑
在TCL的案例里,对于未来商业前景和技术发展的判断,非常重要。联想的案例里,企业文化的融合非常重要。在并购时,我们还要面对很多包括法律上的,包括当地民众情绪的这样一些情况。对于这些并购,如果前期的很多工作,没有做充分的话,不能对当地法律、民情以及当地的舆论环境做出更清晰的判断和了解,那么到最后,可能连购并的机会都没有。当然,我们在面对并购时,不要那么冲动,因为很多企业都是小步快跑,一个一个的吃掉一些比较小的、不太容易引起震动的企业,对于这样一种处理方式,它的风险性要小得多。
成功并购的背后一定要有清晰的战略
目前中国的企业海外并购仍然处于小学生阶段,我们要以非常低调、谦逊、务实的态度来进行海外并购。中国很多企业出去进行并购的时候,他们没有清晰的战略,有些是抱着抄底的心态,有的就是为并购而并购,但一个成功的并购如果没有清晰的战略,那是很难想象的。其次,在国际并购市场上,无论是并购的中介,还是整个企业的并购人才都极其匮乏,比如当年中铝并购力拓的时候,力拓为了控制整个并购的话语权,把全球前十大的并购投资银行签了九家,这意味着整个的话语权被他控制了,那么最后中铝只剩下雷曼兄弟一家。整个并购市场上,属于中国的中介机构,属于中国的公关公司,属于中国的律师,会计师是非常少的,所以我们需要学习。总之,并购是一项非常专业的工作,不是想当然,不是不做任何工作,不是不算账,而是需要我们踏踏实实的按照并购的基本的规则,来做非常细致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