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产权理论分析

2015-05-30 18:42:05于雯婷
2015年48期
关键词:企业改革

于雯婷

摘 要:当前,阻碍国企改革进一步深化的主要问题,在于国企产权改革问题。产权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与此同时在当今社会,产权同样对经济发展,尤其是一个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建立适合经济发展所需多样化所有制形式,对于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概述产权理论的基本内容,并运用产权理论来分析国有企业改革的宏观条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企业改革;产权理论;交易费用变迁

在当今社会,产权对经济发展,尤其是一个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建立适合经济发展所需多样化所有制形式,对于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产权制度改革”又被称为“所有制改革”,简称“产改”或“改制”。指中国经济市场化道路上对所有制具体实现形式进行的改革。在我国,产权改革是指:把社会主义经济中政企不分、产权不明、不自主经营、不自负盈亏的企业,改造成为政企分开、产权明确、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

一、企业产权理论的概述

(一)产权的概念。产权不是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指由物的存在及关于它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产权安排确定了每个人相应于物时的行为规范,每个人都必须遵守他与其他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或承担不遵守这种关系的成本。因此,对共同体中同行的产权制度可以描述为,它是一系列用来确定每个人相对于稀缺资源使用时的地位和社会关系。

(二)产权的起源。稀缺性是产权的基本前提,潜在利益是产权产生的基本动力,外部性内部化的过程就是产权产生的过程。

(三)企业产权配置。根据科斯定理,在正交易费用的世界中,产权的配置是非常重要的,企业作为要素所有者之间的契约联结,其产权配置的核心是确定企业的所有权归属。

(四)企业制度与企业产权。企业制度主要是以企业产权为核心的企业组织制度。从企业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看,企业制度依次经历了业主制,合伙制和现代公司制三种组织形式。时至今日,三种企业制度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于国民经济的不同行业中,形成了相互演进和共生的局面。

(五)国有企业产权和产权改革。所谓国有企业是指由国家代表全体公民行使所有者智能的企业,但是正是因为“国家”的界定模糊不清,导致找不到真正责任的承担者。所以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提高国有企业的绩效,国有企业改革势在必行。從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来看,产权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地位是至关重要。

二、运用产权理论分析国有企业改革成功的宏观支撑条件

(一)政府所有,但责任由企业承担。我国的国有企业在九十年代开始,发展的速度在逐步的加快,由于企业是没有用到政府的直接投资,所以从企业初创开始企业的经营管理的这种责任就由企业的经营者来承担,虽然所有权者是地方政府,但是经济的责任完全是由企业团队来承担的。所以在发展改革的时候会更加的有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政府需要大力支持。国有企业要实现改革成功,要得到当时当地市委和政府的鼓励和支持这样便可以就国有企业的改革讨论寻找一种积极的、有效的方式推进企业改革,构筑一个能够激励企业长期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这样的做法,既符合当时的政策法规,又能够有效的激励团队的这个积极性。

三、运用产权理论为国有企业的改革现状提出以下建议

以当初提出的“三个有利于”为标准,按我国的具体情况,探索既符合国企特点、又符合市场经济规则与国际惯例的国企产权改革之路。再提出几点建议对国企的产权改革做边际贡献:

(一)改革的黄金核心在于非公资本控股的国有资本权利清单。根据有关资料的查证,众多国企改革升级黄金核心点就在这——非公资本控股的国有资本权利清单。其中有三个方面,其中第一在于控制性条款,第二为经济性的条款,第三为保护性的条款。它们作用分别在于,通过控制性条款可以保护国有资本的控制力;而经济性条款可以保障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混改”继续服务于地方经济;最后一个,保护性条款,不仅可以利于形成“混改”后企业做大做强的合力,而且可以为最坏情况相爱的国有资本安全提供保障。

(二)企业要提高效率、减少交易费用。企业动员每个人都参与到生产中去,提升生产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劳动力的素质,使得企业的生产成本优势越来越明显,运用“干中学”效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交易费用,技术进步可以使得交易成本明显下降,生产率获取进步,也会带来市场规模的扩大,当企业的成本优势更加明显的时候,劳动力资源充分得以配置的情况下,节约生产成本的浪费,必定会带来更高的生产效率,使得企业有了长远了发展。

(三)认清形势,实现企业的产权高度市场化。网络经济、知识经济的到来已经不可逆转,目前最重要的是顺应时代的潮流更新我们的观念,为了顺应这种趋势和经济结构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产权改革实际上就是要建立一个能够符合市场经济的自我循环运转的产权体系,而在这里面,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是改革的核心。世界市场经济的发展历史表明,产权市场化是市场经济不可逾越的阶段。我国发展市场经济虽然起步晚但是发展快,已经从最初实物产品的市场化,发展到生产要素的市场化和目前的产权市场化。因此,各大企业应通过认清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形式,将思想认识统一到:只有企业实现产权市场化,才能使市场经济规则真正贯彻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只有在企业产权高度市场化的条件下,资本与投资领域才能充分地实现优化选择或重组。

(四)统一认识,全力推进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认识到目前的产权改革,可以有进有退,进则有为,退则有序,晚上国有资本合理流动的机制,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带动力,从而发挥其主导作用。大部分国有企业目前也认识的很清楚,产权改革不是全部私有化,应该是对产权进行有序交易和流转,以优化企业和社会的资本结构,实现自愿的而优化配置,从而提高资产的运营效率,增强企业和社会财富。

(五)加强合作,推动企业走出去。目前国际的局势不是你死我活的竞争,而是转换思路。结合自身实际尝试走向战略联盟,实现共赢的现状。所以国有企业在壮大自身实力的同时,也更应该结合资本市场,引进一些外资,来加强合作。引入非国有资本,是将国企改制为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关键。只有引入这种能够承担风险、有人负责(承担资产损失责任)的人格化产权主体,国企才能实现脱胎换骨式的制度变革。

(六)建立人力资本分享企业所有权的机制。随着非人力资产在企业中地位的削弱。人力资本分享企业所有权是企业产权配置单而必然趋势。为此,在借鉴和引进国际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诸多的探索和实践。相继通过实施经营者年薪制、股票期权制度、管理层收购等制度安排建立了经理层分享企业所有权的机制。

(七)促进创新和学习,让国有企业改革先例的成功复制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一个企业的发展是否注重创新真的是特别重要的,创新的程度跟企业家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只有懂得创新的企业家和勇于创新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正在改革中痛不欲生的国企,应该从目前已经改革成功的国企中有所收获和启发,我们是否可以立足实际,来学习一下已经改革成功的国企的一些成功经验呢?这也是在当下值得众多企业好好思考的一个问题。(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苏龙飞,魏薇.东软产权蝶变:东软20年改制路,这是IT业继联想,TCL之后又一个产权改革新标杆与样本[J].经理人,2011(10):32-42.

[2] 王君卫.TCL模式升级版:中小企业混改新路[J]案例解读.2015(6).

[3] 宋辉.新形势下我国国企改革方向的探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5(6).

[4] 汤吉军,陈俊龙.交易成本与企业成长分析[J].江汉论坛.2010(07).

猜你喜欢
企业改革
浅析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事业单位投资的风险防控
商情(2016年46期)2017-03-06 03:04:11
充分发挥党员在企业改制中的作用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4:25:39
思想政治工作如何适应企业改革
活力(2016年10期)2016-10-18 18:27:04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传统制造企业改革路径探析
中国市场(2016年24期)2016-07-06 03:56:49
浅析企业面对改革的思与行
活力(2016年5期)2016-06-23 18:14:04
论企业内部控制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中国市场(2016年6期)2016-03-07 09:42:52
内部控制在企业改革中的作用
商(2016年1期)2016-03-03 10:04:52
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规范化发展问题研究
理论导刊(2016年1期)2016-01-20 13:20:26
对企业改革中践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
时代金融(2015年35期)2016-01-05 02: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