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文化事业背景下的山西民歌传承与发展

2015-05-30 10:48冯亚琴
北方音乐 2015年4期
关键词:文化事业传承创新

冯亚琴

【摘要】本论文强调民族声乐对人类社会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作用,以山西民歌的传承与继承为着眼点,以科学发展观为依据,把握山西文化的前进方向。以山西省文化事业的推进为研究目标,力求从高校文化建设、原生态旅游产业和对外交流三个方面论证山西民歌传承对山西省文化事业促进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文化事业;山西民歌;传承;创新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实现山西省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应对经济危机,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举措。白山西省第几次党代会以来,山西省文化建设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思想道德建设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遍布城乡,文化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文化产业增加值高出全国平均水平,文化创新成果层出不穷,公共义化设施体系基本形成。山西民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事业的“领军”,在推动山西文化事业上是不可或缺的。山西被誉为“民歌的海洋”。六十年代一首山西民歌《敢叫日月换新天》唱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为农业学大寨运动在全国的顺利展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对歌曲的学习演唱,统一思想、促进社会的发展、也弘扬和培育了民族精神。山西民歌以其鲜明的民族个性、独特的表现风格享誉巾华大地。作为巾国民族声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歌词精炼单纯,语言生动传神,而且讲究韵律和韵味,曲调优美和谐,感情表达真挚。它不需要伴奏和花哨的外表,是歌手面对天地、羊群以及自己的心上人唱的,那原汁原味的声音更容易触动心灵深处的情感。民族声乐对人类社会精神义化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山西民歌的传承与继承推进山西省文化事业的发展,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山西民歌传承在山西省文化事业促进巾的重要作用。

一、高校文化建设中山西民歌的继承与发展

山西民歌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一种具有很高审美价值和人文研究价值的文化财富,是山西人民精神气质的象征。在高校巾普及、丰富山西民歌是音乐教育过程巾,实现精神文明建设有质量的音乐实践。音乐实践是“知行”巾的主要因素和目的:知而不行,难以真知。在高校教学及高校活动巾以音乐实践为手段,将山西民歌的形态特征、文化内涵、地域特点进行移植,扩大并深化到其他姊妹学科,以达到多元文化传播与理解的目的。

山西民歌的传承与发展以山西省高校为依托,凭借“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便利条件,对山西本省的民歌资源进行实地采风活动。科技时代应以科学先进手段的方法保存民歌,民歌集成是抢救、保存和继承民歌遗产的重要方法。从地域上分析晋中、晋南、晋北民歌的不同风格特征;从形式上了解山西地区山歌、小调、号子、套曲的不同特点,以文字、音频、视频等形式记录山西民歌下的风土人情;从审美的角度研究当代音乐教育学、音乐社会学巾山西民歌的现代发展问题将成为高校音乐教师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高校的文化建设及对传统义化氛围的营造方面,以学生实践为核心,建立点对点实习基地。鼓励学生了解当地的民俗、民风,以实习活动促进教学,在生活中掌握山西民歌的的特点、风格,在语言、意境、情感、艺术形象上激发学生继承、传播原汁原味的山西民歌;对山西民歌进行改编,以新的演唱形式对山西民歌进行继承与创新;从孤独的单人演唱改编为众人的合唱作品,以合唱的形式传递山西文化,提升山西形象,提高山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力地推动山西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通过校际、省际等各种演出平台,给山西民歌的传承乃至弘扬以较大宽大的生命空问,以减少现代化给传统音乐文化带来的压迫感,推动本地民歌在新对期的发展,使本地民歌在中国多元音乐文化中、与世界各族的音乐交流巾保持其鲜明的个性,也可在促进现代大学生个性全面协调发展,完善学生的精神情操修养,促进学科问的互相渗透等提高大学生人义素养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原生态旅游产业下山西民歌的继承与创新

山西是旅游大省,以其特有、独特的风土人情、地貌特征吸引海内外的旅游观光资源。游客参与原生态民歌演唱活动,在体验当地文化的同时也是一种休闲、放纵、狂欢。欣赏民歌、演唱民歌的旅游休闲活动,本身也构成一种当代民生,是幸福指数的一种表现。民歌是一种文化表达,演唱民歌同样是一种文化表达。原生态民歌参与民俗旅游,让游客在欣赏民歌、参与民歌演唱的过程巾,感受山西之传统,体验地方特色、民问文化与民众情感。“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名”。作为山西人精神文化精髓之一的山西名歌引入山西旅游事业,凭借本土文化的优势,势必获得可喜的经济收益。在经济发展的作用下,山西民歌的传承与发展会得到更进一步的重视。山西民歌既是山西文化的一张名片,是提高山西知名度的品牌,它不仪是山西文化的窗口,更是山西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种具有潜在经济价值和深远历史价值的不可再生资源。欲经济腾飞的山西可借文化意蕴浓厚、地域色彩鲜明的山西民歌营造良好的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等交往环境,使世界了解山西秀美的山川、卓越的历史和文化。

山西民歌以其强大的艺术感染力,满足各层次旅游消费者的精神层面要求。本着多元化、多领域发展的目的,深入渗透旅游文化资源,成为游客了解文化获取知识的文化源。在旅游过程巾,适时的一首山西小调、曲段悠长的山歌,可带来轻松祥和的人文环境。这种温柔、委婉的人文关怀,必将引起人与人之问的情感沟通。因此,原生态旅游与本土音乐结缘是推进山西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借鉴广西旅游《印象刘二姐》来说,作为全国第一部全新概念的“山水实景演出”,受到各方众多的追捧与好评。演出集唯一性、艺术性、震撼性、民族性、视觉性于一身,是一次演出的革命、一次视觉的革命。世界旅游组织官员看过演出后如是评价:“这是全世界看不到的演出,从地球上任何地方买张机票来看再飞回去都值得”,被誉为世界旅游组织目的地最佳休闲度假推荐景区。山西民歌所具有的特点与独到之处,如多加利用与推广,形成山西的品牌、名片,势必在山西的寻根游、生态游及国际交往巾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对外交流中山西民歌演绎形式的继承与创新

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山西民歌在传承与发展、创新与继承方面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并解决的课题。山西民歌在众多民问艺术家继承与演绎的过程中,将山西民歌在巾国的土地上发扬光大,大型剧目《黄河儿女情》、《一把酸枣》的公演更奠定了山西民歌的重要地位。本着“请进来,走出去”、“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的原则,山西民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山西历史与文化的活化石。中国黄河流域的这些原生态民歌所特有的高亢低徊、苍凉悠远、沁人心脾、情深至骨是中业草原文化与黄土高原汉地人文传统有力碰撞的结果。山西民歌滋养出许多像郭兰英、马玉涛、阎维文、戴玉强、谭晶等深受人们喜爱的歌唱家,也培养出像山西左权羊倌石占明、阿宝等民问优秀的歌手。《桃花红,杏花白》、《想亲亲》、《亲疙瘩下河洗衣裳》等作品被更多的音乐爱好者接受、喜欢。山西民歌在现代音乐市场巾已占有一席之地,也让更多的人知道r解山西民歌,为山西民歌自身拓展了发展空间,同时唤起了山西人民对自己母文化传承、创造的激情。

在国内外交流方面,山西省相关部门举办了多场具有山西民歌元素的歌舞剧的公演。由省委宣传部和省文化厅联合举办的“2007年山西省新春舞台精品剧目及优秀剧目展”,山西省15家演出团体演出了21台优秀节目。平遥大戏堂推出的的《晋商乡音》、云锦城演艺中心的大型舞剧《一把酸枣》,五台山景区凉城山庄每晚演出的佛教乐舞《五台山》等。吉祥演艺巾心、万佛阁等各具特色的文艺表演让游客体会着浓浓的晋风、晋土、晋文化等都吸引着社会对山西民歌的再度认识,特别是具有浓郁地域文化风格的舞剧《一把酸枣》,其音乐融汇了《想亲亲》、《看秧歌》、《绣荷包》等山西民歌内容,以舞剧的形式讴歌晋商,使人们了解晋商文化,了解山西。上演以来分赴全国包括台湾在内的二十余个地市及日本、韩国、澳大利业、俄罗斯、巴林等国家及地区,在海内外赢得了各界的好评;2011年舞剧《粉墨春秋》公演,通过将中国古典舞蹈与中国传统戏曲及山西地方戏曲元素的有机结合,运用现代思维和视角创意创作,实现历史与现实的对望,引发人们对历史的追忆、人性的思考。其内容秉承弘扬巾华传统文化的理念,用作品传递山西丰厚历史人义资源的精髓,歌颂巾华民族不畏艰难,创新变革的民族精神。歌舞剧的创作有效的继承并传承了山西音乐文化,对山西音乐文化的保护、创新以及山西省文化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2006年山西省文化厅做出的《山西文化调研报告》中曾提到:山西文化发展的主要问题有思想认识模糊;管理体质不顺;政策法规滞后;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低;文化建设人才缺乏;文化对外开放程度不高;农村文化建设落后等。基于上述问题,山西民歌作为山西省的精品在传承与发展上对山西省的文化事业推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山西民歌的传承能够推出具有本土气息的原生态歌手;能够以唱片、演出等方式传播山西文化;能够以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的民歌小调拉动旅游文化的发展,推动当地经济。在对外宣传山西文化方面,山西民歌更是不可替代的。让“晋善晋美”传播的更为广泛,更为辉煌。

猜你喜欢
文化事业传承创新
简论博物馆在社会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现代中国出版精神述论及启示
渭南市主城区文化事业设施调查与有效利用分析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探究我国文化事业管理体制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