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培琳
[摘 要]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机构的建立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大多数企业集团已经建立了内部审计机构。然而,由于存在领导不够重视、内审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发展速度。文章通过阐述企业集团内审机构的职能和建立的内容,分析了目前内审制度建设方面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强化内审职能,完善管理制度等几个方面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企业集团;内部审计;财务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5.41.133
1 引 言
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制度的构建在探索前进的过程中得到逐步发展完善,但仍然存在制约审计工作发展的问题存在。为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利润最大化,必须提高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拓宽审计领域,完善管理制度,提高人员素质,使各项经济活动得到全面监管,保障资金运行安全有效。
2 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制度基本理论概述
2.1 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概念
内部审计,是建立于组织内部、服务于管理部门的一种独立的检查、监督和评价活动,它既可用于对内部牵制制度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又可用于对会计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合法、完整,对资产的安全、完整,对企业自身经营业绩、经营合规性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
2.2 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意义
审核和评价企业内部经济运行情况,提供及时、有效的数据分析和经营建议,防止出现潜在的经营风险。同财务管理部门相互依托,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保证财务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保证各项财经政策的完成和落实,保证资金运行的安全性和盈利性。
3 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管理制度建立的原则和内容
3.1 审计内控管理机制建立的原则
(1)独立性原则。内审机构必须独立设置,不能同其他部门合并或隶属于财务、纪委、监察等部门,以便更好的应用审计结果。
(2)客观性原则。审计人员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进行去伪存真的分析,对被审计事项做出实事求是、公正的审计评价。
(3)权威性原则。应建立内审机构的权威性和必要性,内审人员自身要认真负责、清正廉明。
(4)效益性原则。内审应围绕企业经济利益这个核心点,纠正和预防经济活动中出现的偏误,激励和推动优良的经济运作和管理方法,促进集团整体利益的不断提升。
3.2 审计内控管理机制建立的内容
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制度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的规定》、《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指南》等国家相关内容进行制定。企业集团内审制度的建立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确定内审职责和要求。确认内审服务对象,主要是企业集团的决策者,即集团董事会;确认内审职责,一般是与审计机构平行或下属部门、控股子公司、有重大关联的参股公司的相关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审计、评价;确认内审范围,一般为财务收支、财务计划,财务预决算、重大投资、关联交易等大额资金经济运作进行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效益性审计,提出有效建议。
(2)确定内审权限。内审机构有权要求被审计部门上报或提取、查阅与审计项目相关的文件、资料、数据等,有权到现场查验实物,有权对与审计项目相关的经济事项进行追溯调查、询问,有权临时制止正在进行的严重违规违纪行为,封存相关资料,有权对审计发现问题提出纠正、处理、改进和防范建议。
(3)确定内审程序。内审一般分为准备、实施、审结及存档四个阶段。
(4)确定内审约束条款。被审计单位应积极配合审计工作,及时、全面的提供相关数据、资料,诚实回答审计询问。审计人员应遵守审计纪律,不得徇私舞弊,影响审计结论的客观公正性。
(5)确定内审考核办法。考核办法内容要具体、细化,同部门、个人经济效益挂钩,确保审计制度得到有效执行和彻底落实。
4 目前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制度存在问题及原因
4.1 企业集团领导对内部审计不够重视,导致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
(1)机构不独立。有些企业集团没有独立成立内部审计部门,而是为了应付上级要求建立了内审职能,在我国许多企业中,内部审计隶属于监事会,内部审计人员无职无权,受部门的管理限制,为了不触及各方利益,审计工作只能浮于表面,很难从客观、公正的角度给出审计评价。
(2)机构地位低。有些内审机构上级主管部门及上级分管领导较多,在集团内部地位低,审计工作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级“婆婆”的利益限制。审计过程中涉及的具体部门、领导等个人利益时,难以客观公正的进行审计评价,减弱了内部审计应有的服务管理职能。
4.2 企业集团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不当,导致内部审计工作范围狭窄
(1)审计范围狭窄。审计对象仅仅局限于会计凭证、财务报表等财务领域收支结余等相关资料,等同于财务的一个审核和解释。
(2)审计效率低下。审计实施基本上是对照会计准则要求逐项审核会计凭证及报表,审计方法还停留在手工对账阶段,审计速度慢、效率低。
(3)审计角度单一。仍然停留于事后监督,只对已经进行完毕的经济活动进行效益审计分析,对经济事项的事前、事中起不到管理控制作用。
4.3 企业集团内部工作制度流程不完善,导致内部审计出现监管漏项
(1)工作制度落后,审计职能不清。内部审计部门往往是企业集团发展到一定规模,为了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而设立,相对其他部门成立较晚。企业前期的工作制度对内部审计的工作内容涉及不足,导致审计工作开展时,理论支持较少。审计职能不能执行到位,往往是经济运作出现问题了,才想到对该项经济活动进行审计。造成内部审计成为亡羊补牢的工具,起不到预防控制作用。
(2)制度执行不力,监督形同虚设。有时有制度了,有约束了,但审计部门由于顾虑经办部门分管领导或不想得罪人,没有对经济活动进行详细了解和监管,仅仅浮在知晓的层面上,没有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职能,导致出现监管漏洞。
5 关于我国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制度建设的建议
5.1 领导提高认识,加强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1)企业集团应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与审计职能相适应的审计人员和工作环境,独立确定审计工作重点,切实发挥审计的监督管理及控制职能。
(2)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机构应直接受企业集团董事会或主要负责人管理。既提高内审机构的管理地位,又能够充分调动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提升了审计部门的权威性和功能性。
5.2 拓宽审计范围,强化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工作的职业性和效益性
(1)拓宽审计管理范围。目前,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已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审核和监督,审计职能正在向监督经济活动、控制经营流程和服务于经济活动决策发展。对活动的发生、发展与结果进行科学有效的监督审核,并根据活动效果提出合理化建议,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决策者。
(2)拓宽审计方法。利用科学的信息化技术手段进行审计,高质高效地完成审计任务,既可以提高审计质量,又可以推动审计管理工作快速发展。
(3)拓宽审计内容。审计内容可以涉及经济活动相关人资料、经济活动会议记录,“三重一大”事项执行情况,内控制度管理执行情况等等。审计人员通过询问、函证等审计手段,全面掌握被审计事项的真实证据,做出客观审计评价。
5.3 强化内部管理,实行企业集团内部全过程参与机制
(1)完善工作制度,保障审计顺利开展。重新修订完善企业集团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强化领导干部审计意识,制定行之有效的考核办法,使内部审计渗透到企业集团的各项经济领域,保障审计工作顺利开展。
(2)理清审计职能,确保审计全面监管。充分发挥内审预防、控制和督导作用,建立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全程参与重大经济事项工作机制,对经济活动的事前、事中、事后实行全过程监管,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监控和制止。加强后续审计管理,跟踪审计建议落实效果,推动审计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经济效益。
6 结 论
总之,企业集团要想取得更好更快发展,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如何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更好的发促进企业资源的有效利用,是企业集团领导及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共同面对的一个新课题。而制度的完善与否、执行力的高低是决定内部审计发展速度的主要因素,只有各项必备条件同步强化,才能促进我国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吕雪莲.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评价体系创建与启示[J].中国内部审计,2013(3):76-79.
[2]李庆毅,阳春珍.浅析如何完善内部审计审理工作[J].中国内部审计,2013(3):48-51.
[3]杨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内部审计,2013(2):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