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钗
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晋楚城濮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详细记录的战争,对这场战争的记录不仅为后世的战争提供了参考,还让我们窥视了一个大国是如何兴起的,也为现在的行政管理提供了成功的案例,至今读来都收获颇丰。
对于这场战争中晋国胜利的原因,历来评价不一。有人认为是晋国能遵守道德规范,羸得了国内外信任,也就是羸得了人心,所以取胜,所谓“能以德攻”。也有人说,晋之胜利是必须的,一是晋国参战的人数多,二是晋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好,地势高,打楚国如同老虎下山。还有人认为是因为晋国的战略得当,战术灵活。这些评论都有道理,我认为除此之外,晋国的胜利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参谋发挥了巨大的力量。
此文所指参谋,是一种行为,即针对某一问题或疑问提出的解决建议或解释等,而不是一种岗位。
参谋被认知最普遍的作用解决问题,当一个问题被提出后,一个针对它的回答就可以被认为是一次参谋活动。虽然,专有一类人就是完成这样工作的,如清代的师爷,现代的参谋,但参谋却是任何岗位的人都可以进行的。因此,对参谋的研究有助于参谋者和被参谋者共同更好地完成所承担的工作。下文是以《左传》中城濮之战为例,研究参谋的作用。
城濮之战前的晋国,虽然是个大国家,但它的称霸却也不是必然的。因为,齐国、秦国和楚国从国家的规模来看,也都是有机会的。但晋国之所以最终能迅速脱颖而出,一个重要原因,恐怕是臣下能积极提出自己的参谋意见,君主能虚心听取臣下的意见,在得到解决问题办法的同时,达到上下沟通顺畅,使团队紧密团结,同仇敌忾,最终达到成功的顶峰。
一、参谋使难题得以化解
机会来时,往往像是个难题,对于晋国来说,正是这样。促使晋国成主霸主的这场战争的导火索是宋国的求援。
当晋文公还是晋公子重耳,四处流浪到了宋国时,宋国国君却对他非常好,赠给他20乘马;在重耳回国不久,就离开了楚国,转而依附晋国。因此,惹怒了楚国,被楚军围困,宋国只得向晋国求援。
宋国的求援,最初被认为是个烫手的山芋,因为它让晋文公左右为难:如果不帮宋国,不仅丢掉一个同盟,而且会让人明白晋国的不可信任。如果要帮助宋国,第一种办法是向楚国请求放了宋国,但楚国肯定不会答应,这样就会使晋国丢脸;第二种办法是为此和楚国打一仗,但没有齐、秦两大国的支持,仅靠晋国的力量肯定是打不过楚国的。这似乎是个不可解决的问题,怎么做都不对。这时,先轸出了个非常高明的主意,不仅给了宋国一个回复,而且还借机加强了自己的力量。先轸的主意是:一方面让宋国去齐国和秦国,请他们两国到楚国为宋求情;另一方面,又想办法使齐秦的求情不能成攻。即晋国打下楚国的小盟国曹国和卫国,然后,将打下的土地送给宋国一部分。这表面上是报答宋对重耳的恩惠,实际上是迫使楚国拒绝齐、秦的求情。试想,宋国占了楚盟国的土地,楚能放了宋吗。
结果,事情的发展正像先轸所参谋的,宋国上当接受了晋国送的土地后,楚国因为宋占了曹、卫的地方,拒绝了齐、秦要求解除对宋围困的请求,因此得罪了齐、秦,于是,齐、秦就反过来和楚的对头晋国结成了聯盟。就这样,晋国利用宋国,获得了与楚对抗的实力。
先轸的参谋,使晋国通过一次外交上的小手腕就获得了一次巨大的胜利,因为它恶化了楚的外交环境。兵法有言:“上攻伐谋,其次伐交,其次。”而先轸的另一次参谋作用也很大,它使晋国变被却为主动,致使楚军失道寡助。
楚军主帅令尹子玉曾派使者宛春通告晋军:如果晋军恢复卫侯的地位,重封曹君,他就会解除对宋的围困。晋国该如何回复子玉的要求?如果接受子玉的提议,就等于好事都让楚占了。他一句话既安定了曹、卫,也安定的宋国。且子玉是臣,居然敢跟君(晋文公)提要求,这在那个时代被认为是很无礼的,晋文公是很没面子的;何况是子玉要求晋文公做两件事(恢复曹国和卫国),他却只做一件事——放宋。所以子犯的意见,是坚决拒绝这一要求。但如果晋真拒绝了子玉的要求,就意味着同意楚国继续围困宋国,就等于置宋国于战火之中。晋国和齐、秦等国出兵就是为救宋,但现在却因为自己让宋被打,失去了本来目的,好像自己是为称霸才与楚打。接受子玉的要求,不情愿;拒绝子玉的要求,就使自己承担了挑起战争的恶名。该如何办才好?这时,先轸又献上一谋,其原则就是迫使楚国先动手,使整个社会的人都知道,仗是楚国要打的,晋国是被迫还手,这样晋国才能占居道德的至高点,才能使以晋军为主的联盟军更有士气。具体方法是,一方面扣押楚国的使者宛春,以激怒子玉;一方面派使者到曹、卫,告诉他们晋国准备恢复他们的国家,条件是他们必须与楚国绝交。结果,子玉真的被激怒了,使者被扣,使他丢了面子;曹卫的被叛更使他无比忿怒(楚国出兵就是为救作为盟国的他们,现在他们却成了敌人的盟国)。于是,楚国不得不先向晋国宣战,承担起挑起战争的罪名。
如果我们仔细研究那些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许多都是因为主帅与谋者相互信任,沟通顺畅,一个积极献策,一个洗耳恭听。例如官渡之战,当曹操与袁绍相持数月,难以为继时,曹操给荀或写信,告诉自己准备撤回。荀或的建议是不要撤,一旦撤就会满盘皆输,不如等待变化。曹操采纳了荀的参谋意见,结果,正如荀所预料的,战事真的发生了变化,袁绍内部出了问题,给了曹操绝好的机会。原来袁绍的参谋许攸因为和有矛盾,逃到了曹操阵容营,并且给曹操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偷袭袁绍的粮草。虽然许多人都觉得许攸和许攸的主意不可靠,但曹操却采纳了许攸的主意,偷袭成功,最终反败为胜,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又一个案例。
二、帮助决策
参谋最明显的作用是解决问题,但参谋也可以促进决策。有时候,决策者不是没有主意,只是由于某种原因,犹犹豫豫下不了决心。这时,参谋者的建议可以帮助决策者打消顾虑,下定决心。
对于晋文公,决定跟楚国这样当时最强大的国家打一仗,实在是需要不小的决心。他在外流亡了十九年后,好不容易过上了有尊严且安定的生活,这样的生活他也许也过不了几天,因为,他那时已是高龄了。如果不打这一仗,他不会损失什么;打这一仗,蠃了,虽然会带给晋国很大好处,于他不过是荣耀几天;如果输了,他有可能再也过不上现在这样踏实的日子了。因此,他既有作为一个老人对来日无多的恐惧,也有作君主对所承担责任的担心。要化解他这份深深的恐惧,他的将军们,还真费了不少心。
晋文公其实早就明白肯定要跟楚打一仗,否则,他不会跟楚成王说,如果晋楚两军有了战事,晋军会退避三舍。当时,他还只是作为公子流浪在楚国,生命就掌握在楚成王手里,当楚成王问他如何报答他的款待之恩时,他连口头上都没有许诺给楚国一些实际的好处(如土地等),以换取楚国的支持(如送他回晋);而是用这种暗示两国可能将会有一战的话回复了楚成王。他的话有可能招致杀身之祸,事实上,子玉听了重耳(后来的晋文公)的话后,曾建议杀了他,但楚成王像鸿门宴中的项羽一样,放弃了这样绝好的、杀死对手的机会。
他回到晋国后,也一直在准备和楚的交战。但在双方开始布阵,就要决一死戰时,他却因为害怕而想要放弃一战。幸亏,手下将军们一再给他提供思考问题的方式,才最终消除他的恐惧、下决心打此一战。
当他看到楚军背险峻的名叫郄的丘陵而阵时,他就开始恐慌,担心这会对晋不利;当他又听到有士兵说:“原田每每,舍其旧而新是谋(意为休耕的田地,草已经长得很茂盛,该变换一下,停止休耕、种植粮食了)”,他不知道士兵这么说是否意味他们会打败仗,要把他这个领导换掉。他将这个疑虑跟手下人说了,一直跟随他流亡的子犯明白他的担忧,于是非常直截了当地跟他建议道:打吧!别犹豫了。如果打羸了,我们就可以在诸侯中称霸;如果打输了,晋国外围有黄河,内有大别山,楚国打不进去,不会亡国。听了这话,晋文公心里踏实了一点,但还没完全放心,就再问:楚国对我们的恩惠怎么办?晋文公这么说,真正考虑的不是楚的恩惠,主要还是怕打败仗。栾贞子说,楚国带给我们的耻辱大于恩惠,汉水北面那些姬姓诸侯国都被楚国控制了,这是大的耻辱,他款待您几天,只是一点小的恩惠,您不能因小失大。子犯与栾贞子的话解除了晋文公不小的疑虑。
也许是近乡情更怯吧,越是临近开战,他越紧张。开战的前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
他梦见自己和楚成王进行了一场肉搏,自己被楚成王压在身子底下,且被其吸了脑汁。显然,这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于是子犯霸道地解释道:这个梦很吉利。你被摁在下面,你的脸朝天,说明你会得到天的帮助;脑汁可以腐蚀犀牛皮,这意味着你打破了他的防护。因此,我们必胜。虽然子犯对这个梦的解释非常牵强,但它却正对晋文公的心,这个解释终于让他放了心,最后下决心与楚一战。
三、参谋使晋上下形成合力
领导者在作决定前,征求意见的过程,不仅是获得思路的过程,其实也团队形成一致意见的过程。这恐怕是晋国胜利的非常重要的原因。
当接到宋国求援的请求时,晋文公没有自作主张决定援助与不援助,而是先征求臣下们的意见。当时,也许有些人有不同意见,他们也许认为晋国此时还不具有实力,不应该援且宋国。但当先轸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参谋意见后,大家的意见就逐渐一致,使城濮之战拉开了序幕。
当子玉向晋军提出休战要求后,对于接受还是拒绝,臣下们的意见是不一致了,子犯认为应该拒绝,而先轸则认为应该接受。最终,由于先轸的参谋意见非常巧妙——“伐其交”,晋军上下形成了共同的意见:表面上接受休战协定,但却做出一系列举动,使得楚军无法休战。子犯与先轸的参谋不仅将局势向不利于楚的方面又推进了一步,也使得以晋国为首的联军上下更为团结了。特别是战前最后一段时间,晋文公与栾贞子和子犯的交流,使晋文公最终彻底顺从了的晋军将士们的意见,晋军的士气空前高涨。
相反,楚国却始终没有达到君臣一心。这与楚成王没有与子玉等臣下充分沟通有一定的关系。当齐、秦与晋结盟,且有可能与楚一战时,楚成王虽然是清醒的,不愿与晋正面交锋,也曾下令申叔及子玉撤兵,但当子玉不同意撤兵,即楚君臣不一致时,楚成王在方法上犯了重大错误,一是没有与子玉进行沟通,二是没有坚持命令。
如果楚成王不是以命令的方式让子玉撤兵,而是像晋文公一样,跟子玉及臣下们共同商量如何破坏晋与齐、秦的联盟,战胜晋国的方法,也许集体的意见会迫使子玉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他也许会意识到自己的利益和国家利益是冲突的从而放弃自己的想法。如果子玉始终不能以国家利益为最高目标,沟通的过程会使他明显感到自己的孤立,也可能会放弃原来的打算。或者,由于子玉的行为遭到大家的坚决反对,楚成王就可以顺理成章地解除子玉的职务。总之,进一步征求子玉及臣下们意见的过程是一次统一认识的过程,无论是子玉,还是楚成王来说,都有可能在这个过程中改变自己原来的做法。但无论是谁改变了,都会对楚国有利。
或者,楚成王即使不与子玉等沟通,只是坚持自己的意见,迫使子玉无条件撤兵,而不是放任他,只是少给他兵,也不会使楚国蒙受这么大的损失。
参谋,虽然只是建议,但其作用其实非常巨大,它不仅使为下者能传达自己的意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为上者能增加自己的聪明才智,更重要的是,它能使一个集体内部上下通达,各方力量更和谐,形成更为强大的力量。城濮之战就是一个实证。(作者单位:重庆人文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