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龙
[摘 要]目的:为进一步修订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临床医学毕业生质量进行分析,以了解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状况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程度,找出影响临床医学学生培养质量的主要因素。结果:通过医德医风、理论知识、临床能力、科研能力、英语水平、计算机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八项调查的分析可见,临床技能教学需改进,科研能力、英语水平、计算机能力、自我发展能力有待加强。结论: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应适时修订培养方案,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增加自我发展教育,完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强化临床能力的综合培养。
[关键词]临床医学 毕业生质量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G647.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5-0164-03
为各级医院培养临床医生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主要目标,毕业生质量,直接影响到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1]课题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我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质量进行分析,以了解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状况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的评价,找出影响学生培养质量的主要因素[2],为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培养方案,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教学改革提供重要依据。
一、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以在洛阳市、南阳市二级、三级医院及相关医疗单位工作的临床医学专业2007届、2008届、2009届本科毕业生及其工作单位为调查对象。
(二)调查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的方式进行。根据毕业生就业单位登记表上的地址,发出调查问卷 (包括毕业生问卷及用人单位填写问卷),回收问卷进行汇总分析。
(三)调查内容
毕业生问卷和用人单位问卷均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包括:①毕业生自身的综合评价;②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评价;③对学校教学工作和今后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四)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两个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
二、结果与分析
共向毕业生发出问卷320份,回收318份,回收率99.38%;向用人单位发出问卷150份,回收133份,回收率88.67%。本文主要就问卷中客观问题的回答情况进行分析。
(一)基本情况
1.毕业生被调查者基本情况:n=318
①性别:男138人(43.40%),女180人(56.60%),男∶女=1∶1.3。
②按时毕业情况:是,314人(98.74%);否,4人(1.26%)。
③获得学位情况:是,312人(98.11%);否,6人(1.89%)。
④英语等级通过率情况:四级216人(67.92%),六级102人(32.08%)。
⑤考研情况情况:报考并录取82人(25.79%),报考未录取95人(29.87%),未报考141人(44.34%),报考率55.66%,报考录取率46.33%。
⑥从事专业:内科(含儿科)135人(42.45%),外科99人(31.13%),妇产科42人(13.21%),五官科16人(5.03%),其他26人(8.18%)。
从毕业生的基本情况可以看出,毕业生的按时毕业率和获得学位率均达98%以上,学生的英语四、六级通过率较高,考研报考录取率达到46.33%,说明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目标明确、刻苦努力,在校期间的培养质量较好。
从学生的就业取向上看,毕业后从事内(含儿科)、外、妇产科等大专科的人数占绝大多数(86.79%),从事小专科或其他专业的人数较少(13.21%),符合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方向。
2.用人单位被调查者基本情况:n=133
①职业类别:医生113人(84.96%),护士16人(12.03%),医技3人(2.26%),管理1人(0.75%)。
②职称(职务)结构:正高级20人(15.04%),副高级28人(21.05%),中级25人(18.80%),初级13人(9.77%)。院长1人(0.75%),科室主任14人(10.53%),一般人员32人(24.06%)。
③学历结构:研究生20人(15.04%),本科102人(76.69%),专科10人(7.52%),无学历1人(0.75%)。
④学位情况:博士8人(6.02%),硕士12人(9.02%),学士102人(76.69%),无学位11人(8.27%)。
⑤从事专业:内科(含儿科)55人(41.35%),外科47人(35.34%),妇产科16人(12.03%),五官科10人(7.52%),其他5人(3.76%)。
⑥毕业学校:211大学20人(15.04%),重点本科15人(11.28%),普通本科87人(65.41%),专科10人(7.52%),其他1人(0.75%)。
⑦工作年限:5年以下55人(41.35%),5年以上24人(18.05%),10年以上32人(24.06%),15年以上12人(9.02%),20年以上10人(7.52)。
从用人单位被调查人员的基本情况看,临床医生所占比例最高,职称比例基本合适,学历和学缘结构比较合理,基本符合调查的预期。但是,由于医技和管理人员比例过低,尤其科室主任以上管理人员比例偏低,工作5年以下人员比例偏大,不利于全面准确反映毕业生的实际情况。
(二)医德医风
在热爱本职工作、遵纪守法、医疗工作认真负责等方面,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看法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值<0.05),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在这些方面做得不够好,中、差评比例较大,说明学校在这些方面应引起重视,并进一步加强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方面的教育。
(三)理论知识
在理论知识掌握方面,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看法没有显著差异(P值均>0.05),学生对基础知识、临床理论等方面的掌握较好,但在学科新进展方面中、差评比例高,说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科发展方面重视不够,需增加相关专题讲座或开设相应选修课。
(四)临床能力
在临床能力方面,在病史采集、治疗能力、专业新技术等方面,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评价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值<0.05),毕业生的自评认为临床能力各方面中、差评比例均较高,较为符合实际,说明我们在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方面存在较多问题,需要深入的研究、探讨、改进和加强。
(五)科研能力
在参加科研和发表论文方面,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评价存在显著差异(P值<0.05),教学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在科研能力方面的培养是薄弱的,与毕业生的自我评价基本吻合,说明需要调整和改革培养模式,强化对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六)外语水平
在外语水平方面,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评价没有显著差异(P值>0.05),在校期间,学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绝大多数学生也通过了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但是结果并不理想,外语能力表现中、差比例偏高,说明我们的外语教学的目的性、应用性和相应的教学环节,均存在问题,需要不断改进。
(七)计算机能力
在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方面,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评价没有显著差异(P值>0.05),三种办公应用程序使用情况的中、差评比例过高,说明我们的计算机教学对实际应用能力培养重视不够,应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应更加重视实际应用能力培养。
(八)自我发展能力
在学生毕业后的自我发展方面,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评价没有显著差异(P值均>0.05),中、差评比例较高,提示应加强学业规划和人生规划方面的教育,增强学生自我发展和自我提高的意识。
(九)团结协作能力
在接受指导、与同事协作等,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评价存在显著差异(P值<0.05),用人单位的评价不高,说明应强化团结协作能力方面的教育和培养。
三、结论
通过我们的调查和分析,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不失时机地修订专业培养方案;②将医德医风的教育和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③根据不同学科的具体情况增加相关学科研究新进展方面的内容,或通过增开选修课、专题讲座等形式进行强化培训[3];④通过多种形式,如在学生中开展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挑战杯、科研方面的选修课、专家讲座等,吸引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思维意识和能力;⑤对于非专业学生的外语和计算机教学进行改革,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强化应用能力培养,以满足和适应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需要;⑥遵循“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原则,全方位、深层次的改革临床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增加临床教学的投入,加大临床教师的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学生临床能力培养水平;⑦弥补学业规划和人生规划方面的教育缺失,增强学生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⑧完善团结协作与沟通能力方面的培训。
[ 注 释 ]
[1] 刘金花,詹育和.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质量跟踪调研统计分析[J].光明中医,2011(3).
[2] 陈莉,张国栋,袁晓燕等.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实证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11).
[3] 孟晓红,何伟峰,马书彬等.探讨医学类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途径[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0).
[责任编辑: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