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学活动的经济动力

2015-05-30 17:13:45周露
2015年48期
关键词:联系

周露

摘 要:文学与经济之间具有必然的联系,文章肯定了这一观点。并从作者需求角度上分析了文学活动的经济源动力。使文学研究视角得以回归正道,不再刻意回避其经济影响因素。

关键词:文学活动;经济动力;联系

精神、物质以及情感均是文学创造的动因。物质对精神起着支配作用,因此研究文学活动中的经济动力具有必要性,也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文学研究刻意忽视经济这一动因,这不利于文学的正确分析。因此,有必要让当今文学的经济属性回归本真,文章对其源动力角色和其积极作用发挥进行了分析。

一、经济——文学创造的源动力之一

文学创造是作者将生活中的片段升华成艺术作品的过程,是作者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结合。因此,情感表达常被认为是文学创造的源动力,缺乏情感表达的文学作品显得不够丰腴。然而,如若我们对文学创作动因的进行深入了解就不难发现,情感并非文学创造的唯一动因。精神需求、物质需求均是作者创造文学作品的支撑。在我国古代文学中,诗歌作为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诗人情感和精神生活的最好表达。李白的“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彰显了其洒脱、乐观的个性。而“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则又体现了其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说明了人的多重性。而事实上,任何一个个体都生活在社会中,都不能够仅依靠情感和精神作为支撑,物质也是其基本保障和重要追求之一。而在文学风行的年代,文学创造必然成为文人赚取生活来源的手段,包括其它人的物质馈赠。

将研究视角转向现代,物欲横流的社会,文学的精神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已经大大减少。关注文学艺术价值的人也在之间减少。这使得人们将视线的重点转向其经济价值。因此,毫无疑问,获得经济收益成为文学创造的主要源动力。在传统的思想中,将文学解读与经济相分离,是对文学和作者出发点的曲解。研究经济这一文学创作源动力对于文学作品的正确解读,了解作者的思想都具有重要意义。并且,随着思想的转变和社会的发展,文学显然已经不能成为作者功成名就,实现政治抱负的工具。文学修养体现在个体的生活中,它包含经济价值,因此我们不应排斥经济源动力,而应该承认并剖析这一源动力。对于作者来说,本文认为,纵然文学创造会为其带来经济收入,同時不可否认的是作者可以从经济角度出发。但情感的表达上,单纯的经济创造目的难免影响作品的水平,并降低我国文学创造的欣赏价值。因此,综上所述,经济是文学活动的源动力之一,但并不能将其作为创造的全部。如何看待经济因素在文学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将成为长时间内人们讨论的话题。

二、如何发挥经济动因对文学活动的积极作用

文学创造要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通过上文分析我们了解,时间、情感、经济基础均是文学创造的必要条件。那么究竟如何发挥经济这一动因的积极作用呢?

首先:正确认识经济对文学活动的影响。文学作品创造往往是感性材料的思维整合与发挥,而经济动因则趋向于理性化,二者缺一不可。也就是说,不可否定由作者兴趣、文学功底而创作的尚未形成经济价值的作品。对于某一作者来说,生活环境对其创作思想、创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影响。一些作者出生于贫困家庭,写作成为其赚钱的动因无可否认,而其文学修养也在常年的劳动和读书中养成。而对一些缺乏文学素养,单纯以营利为目的的写作行为则应摒弃。只有这样,才能使文学作品体现出全面的价值,发挥经济动因的积极作用。

其次:以经济动因为基础,合理化作品选材和其表现形式。经济动因作为文学创作的影响因素,满足客户需求就成为作者创造的原因之一。无论是作品写作、作品评论或是作品翻译都应探究客户需求并满足客户需求。如在我国民国初期,官僚和平民处在不同的地位,心理状态上存在较大差别。而恐怖小说和来自于俄国等描写压迫阶级的小说就成为各自的需要。正确选择语言表现形式有助于作品被读者接受。文言文和诗歌曾一度在我国风行,骈文成为文人体现文学修养的一种方式。而现代社会,文字书写和交流均以简洁为主,文学创作形式选择也应如此。文学创作的出发点在读者,但也要关注作品本身的其它价值,好的作品可以满足大多数读者的需求,但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作者个性的体现是其经济价值实现的重要条件之一。

经济动因有利于文学传播。首先,文学传播属于其精神范畴,但从出版社这一角度讲,文学传播无疑具有商业动机,与经济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文学的传播要最终形成刊物,这就需要作者了解商业规则,以实现作品流传的目的。基于此的作品传播要揣摩读者需求,扩展读者市场,从而了解读者的审美兴趣甚至是阅读动向,引导出版社正确出书。在我国长久的小说创作史上,受国语语言的影响,情节描写上传神、悬念设置合理,这些都是文学传播的主导特征。经济性主导着文学精神性,应成为文学出版的重要因素之一。当然,还需要作者正确认识到经济因素在文学传播中所扮演的角色。认识到经济并非外在的,而是内在真实存在的。充分挖掘文学创造的影响因素,从而确保其完整性、可传播性。

三、总结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文人被认为是高雅的。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则从情感角度、艺术角度出发。对文学创作的经济动因则不予承认。随着时间的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经济动因的必然性,开始对这一动因持肯定态度。事实上,经济因素是文学创造的源动力之一。经济动因影响作者的思路、选材及其语言形式,了解文学活动的经济动力,并发挥其动力,之于作者可以创作出优秀的作品,而之于读者,则可以更好的理解文学作品。(作者单位:新余学院)

参考文献:

[1] 方舟 方长安.中国近现代经济转型与文学现代变迁[J].福建论坛,2012(04).

[2] 程丕硕.市场经济语境下当代文学生产机制研究[J].中国商论,2015(19).

猜你喜欢
联系
论变文与诸宫调的联系
艺术评鉴(2016年17期)2016-12-19 18:15:21
刍议会计与审计的关系
浅析设计与艺术
艺术科技(2016年10期)2016-12-14 22:59:32
何谓教育理论联系实践
联系生活实际教数学
关于媒介文化与文艺美学的探讨
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考试周刊(2016年92期)2016-12-08 01:42:15
爱的符号
人间(2016年30期)2016-12-03 22:24:00
探究经济管理与会计工作的联系
商情(2016年39期)2016-11-21 08:22:15
浅谈平面图与立体图的思维培养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00: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