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五次插手台湾选举

2015-05-30 10:48
新传奇 2015年43期
关键词:胜选李登辉小布什

台湾地区的选举不同于全世界民主选举的地方在于:台湾地区的选举常常得看美国和大陆的“脸色”。传统上,主要候选人会在大选前拜访美国,去说明他们的立场和未来政策,有些美国行还被媒体戏称是去“面试”。

虽说美国一再重申,绝不介入台湾地区的选举,但是,美国也会在有意无意间表示自己的意见。今年蔡英文再度参选,已在5月底6月初赴美访问,获得高规格的接待。而国民党才匆匆换下原先的候选人洪秀柱,改由党主席朱立伦披挂上阵。才隔数日就传出:朱立伦将于11月感恩节之前访问美国。这让外界见识到美国因素在台湾大选中的重要性,而朱立伦此行会受到比蔡英文更高或更低的接待,也成了媒体关注的焦点。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郭震远在中评智库基金会主办的《中国评论》月刊十月号发表专文,作者认为,1996年3月,台湾第一次“直接选举”地区领导人(以下简写为“台湾选举”)以来,迄今已经历了五次此类选举,这五次“台湾选举”都有美国插手,并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由此,美国插手成为了“台湾选举”的一个重要特点。 文章称——

克林顿政府插手1996年的“台湾选举”

在李登辉主导下,1996年3月举行了第一次“台湾选举”。这是李登辉背弃一个中国原则,推动台湾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的重要一步。克林顿政府积极插手了这次“台湾选举”,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动用武力进行干涉。在这次选举投票日之前的3月中旬,克林顿政府调集两个航母战斗编队,到达台湾海峡南入口附近海域会合,中国也做好有效反击的充分准备,出现了1958年8月台海危机以来中美第一次濒临兵戎相见边缘的严重危机。

为化解危机,中美高层进行了密集沟通,最终在选举投票日前数日,两个航母战斗编队在台湾海峡南入海口附近海域,停留一天多之后,自行后撤,危机得以消除。

在克林顿的第一个任期内,短短几年中,一方面因“人权问题”、“贸易问题”等等与中国冲突不断;另一方面又不断提升美台关系,鼓励、支持了李登辉的“台独”行径。特别是1995年6月批准李登辉以“校友”身份访问母校康奈尔大学,大为鼓舞了其“台独”气焰,严重损害了中美关系。正是在这基础上,克林顿政府武力干涉,插手1996年3月的“台湾选举”,扮演了李登辉“保护者”的角色。

在克林顿政府武力保护下,李登辉以54%得票率胜选,从此肆无忌惮地推行“台独”政策,直至1999年7月抛出“两国论”,彻底暴露了“台独”分子面目。

1998年10月江泽民主席访美,两国达成建立“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共识。同时,克林顿政府宣布了对台湾问题的“新三不政策”,即“不支持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台湾加入联合国”。克林顿政府的重要政策调整,对于中美关系,对于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都有深远的积极意义。而且,以后历届美国政府插手“台湾选举”,都没有再次引发类似的危机。

克林顿政府插手2000年“台湾选举”

在2000年3月的“台湾选举”中,陈水扁作为民进党候选人,标榜所谓“新中间路线”,利用国民党的分裂,以39.3%的相对多数,赢得选举。一贯鼓吹“台独”的民进党赢得了执政地位,对两岸关系产生强烈震撼。

这完全出乎克林顿政府预料。投票日之前,克林顿政府继续扮演台湾“保护者”角色,利用适当机会多次强调、支持“民主巩固”的台湾;通过“台湾安全加强法案”等等。而在选举结果揭晓后,克林顿政府则对兩岸都开展、加强“预防性外交”。克林顿政府明确要求陈水扁的就职演说中,必须对美国做出保证:“不会宣布‘独立、不会更改‘国号、不会推动‘两国论入宪、不会推动改变现状的‘统独公投、也没有废除‘国统会与‘国统纲领的问题”,即“四不一没有”。

2000年5月陈水扁开始执政后,虽然做出“四不一没有”承诺,但其“台独”本性没有改变。1999年5月,在陈水扁大力推动下,民进党通过“台湾前途决议文”,强调“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这成为陈水扁执政后两岸关系政策的核心内涵;2002年8月,陈水扁抛出“一边一国论”,声称“台湾跟对岸中国‘一边一国,要分清楚”。两岸关系进一步高度紧张。

小布什政府插手2004年的“台湾选举”

2001年1月小布什就任美国总统后,曾一度推行亲台政策,诸如推出60亿美元的对台军售、宣称“全力保卫台湾”等等。但2001年“9·11事件”后,国际反恐战争迅速成为小布什政府战略的重中之重,中美关系迅速得到重大改善。

2003年以后,随2004年“台湾选举”的临近,陈水扁更积极地操弄各种“公投议题”,诸如“新宪公投”、“军购公投”、“入世卫公投”等等,与小布什政府的利益冲突日益尖锐,以至于小布什本人称陈水扁为“麻烦制造者”。在2004年3月“台湾选举”之前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小布什政府的高官们,纷纷密访台湾,申明美国立场,对陈水扁施加压力,要求其取消“公投”。最终双方勉强达成妥协,陈水扁坚持进行“公投”,但将之调整为“和平公投”,对其措词也有调整。最终,陈水扁利用“两颗子弹”事件,以0.2%的差距胜选而实现连任,但所谓的“公投”却没有通过。

小布什政府插手2008年的“台湾选举”

陈水扁2004年3月赢得连任后,“台独”气焰完全没有收敛,而是更加嚣张。2007年3月陈水扁提出“四要一没有”,即“台湾要独立、台湾要正名、台湾要新宪、台湾要发展,台湾没有左右的问题、只有统独问题”,完全背弃了其2000年5月做出的“四不一没有”承诺。

在陈水扁第二任期中,美台关系严重下滑,小布什总统及其政府高官,多次公开指责陈水扁“违背承诺”、“不负责任”、是“麻烦制造者”等等,以至于美、台双方都有不少人认为“美台关系近于破裂”。主要原因首先是,美国深陷伊拉克与阿富汗两场战争,陈水扁在台海制造事端,不仅将把美国拖入新的更大麻烦,而且也导致中美冲突;其次是,陈水扁出于自身政治算计,一再背弃对美国的承诺,置美国的利益于不顾。所以,到2008年3月“台湾选举”之时,小布什政府必然支持被他们认为“政策具有可预见性”的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在竞选过程中,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为民进党攻击马英九的“绿卡事件”解套,只是一个不大事件,但表现了对马的支持。

2008年3月的“台湾选举”,实现了台湾地区的第二次政党轮替,马英九胜选,认同“九二共识”、坚持一个中国、反对“台独”的中国国民党在台湾重新执政。由此,两岸关系进入和平发展历史新时期,也进入1949年以来的最好时期。

奥巴马政府插手2012年的“台湾选举”

马英九在台湾执政后,美台关系较快得到修复。马英九改善与大陆关系,积极推进两岸交流、交往的两岸关系政策,有利于台海和平稳定,符合美国利益,受到奥巴马政府肯定和支持。

所以,2012年“台湾选举”的竞选开始后,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尽管声势很大,一度似乎有胜选的希望,但她在两岸关系政策方面,坚持民进党一贯“台独”立场。这招致奥巴马政府的怀疑与担心,认为如民进党重新执政,台海局势将重陷紧张。所以奥巴马政府采取了一些支持马英九的措施,如提高访台官员级别、给予台湾民众访美免签证待遇等等,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马英九胜选。最终马英九以80万票差距胜选。但这当然并不只是因为得到美国支持。

现在到2016年“台湾选举”的投票日还有几个月时间,可以预料,当蔡英文的相关政策推出后,奥巴马政府可能还会有新一波的插手行动。但必须看到,正如前五次美国政府插手“台湾选举”,都成效有限一样,奥巴马政府插手2016年“台湾选举”的成效也将是有限的。

(搜狐网2015.10.25、《中国评论》月刊 郭震远/文)

猜你喜欢
胜选李登辉小布什
要我还是威士忌
小布什的个人画展
政治问答
让总统愧疚的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