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清照女性自我意识的形成

2015-05-30 09:26葛俏俏
北方文学·中旬 2015年5期
关键词:女性视角自我意识女性形象

摘 要:李清照的词以独到的女性视角,丰富而细腻的女性笔触成为古代词作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李清照用一种女性高扬的精神面貌,超越了男性话语体系的世界,用生命的体悟创造出一系列鲜活生动的女性形象,同时也在文学领域为女性寻找了一种新的表达方式。本文从理论和创作上分析了李清照的作品,并结合她的人生经历深入探究了易安词女性自我意识的产生原因。

关键词:女性形象;自我意识;话语权;女性视角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①,中国文学发展到宋代,“词”成为盛行的文体,这时有一位女性作家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她就是李清照。李清照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和心态,展示了女性丰富细腻的内心和坚强独立的个性,打破了男性视角和男性话语体系下对女性的描述,首次呈现了女性对自我、对世界、对人生和对情感的认知,自我的笔触表达着一种女性的自我意识。笔者认为,李清照的词作之所以能表现出这样觉醒的女性自我意识,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宋代社会环境的变化

“一个人之为女人,与其说是‘天生的,不如说是形成的。没有任何生理上、心理上或经济上的定命,能决定女人在社会中的地位,而是人类文化之整体能产生出这居于男性与无性中的所谓‘女性。”②任何一种思想意识或心理习惯的形成都不是无来由的,李清照女性自我意识的形成,也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很大的关系。

首先,宋代平民文化崛起,引起社会文化观念和价值体系的重大变革,其中就包括妇女观念的改变以及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宋代开始出现知识女性运用文学的形式反映自己的独立思想、个人生活、感情经历、人生态度,她们开始要求与男性享有同等的作为“人”的权利的文字宣言。

其次,宋代城市的繁荣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平民妇女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随着参与社会机会的增多,妇女的社会地位也相应提高,妇女的主体独立意识也得以显露。“平民妇女在操持家务、经营产业活动中显示了独立的地位和价值,她们不但有独立的人格意识、独立的意志,而且有善于经营产业的能耐”③。

在这种新的观念影响下,不论是官宦之家还是平民百姓都普遍乐于让女儿接受教育、学习技艺,这从整体上提高了妇女的见识和修养,为妇女进入社会、投身事业、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作了充分的知识文化准备。李清照正是一个在这样一种新的社会文化思潮中孕育成长出来的杰出女性,她的强烈的女性意识是末代文明与近代文明接轨的标志。

二、良好的家庭教育

李清照出身于文化氛围浓厚的书香门弟。他的父亲李格非是一个饱读诗书,精通儒家经典的才学之士,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曾任太学教授。同时,李格非是一个刚正不阿的人,为官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家里过得十分清贫。父亲的正直和善良,使得李清照从小就在父亲身上受到了做人品德上的教诲,培养了她坚强正义的人格。清照的母亲王氏,是宋仁宗朝的时候的科举状元王拱辰的孙女,自然也有着良好的文学修养。

李清照从小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文学氛围浓郁的家庭环境中,自幼接受父母的文学熏陶,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所以李清照从小便才华出众,在诗词、散文、书法等方面均有所造诣。也为她发现自我、找寻独立的性别价值,为其女性意识的觉醒做了充分的准备。

三、坎坷的人生经历

李清照的一生跌宕起伏,经历过幸福也承受过苦难。国破、家亡、夫死、财散、再嫁、离婚,无子,种种磨难和打击没有让李清照倒下,而使她在经历人生百态和世事艰辛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我的思想观念,并逐渐地认识了自我,找到了女性作为独立与男性之外的、一个独立性别的生命意义。

(一)快乐的童年和少女时代

李清照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使得她拥有了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和少女时期,这鲜明地体现在她的一首《如梦令》当中:“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④一群孩子,喝醉了酒,迷路在莲叶荷花的池水中,快乐地边划船边说笑,这是一幅多么活泼、欢乐而生机盎然的画面。李清照年少时期就能写出这样的好词,不愧是一代才女。

(二)幸福的婚姻

易安和赵明诚的结合可谓是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二人门当户对又兴趣相投,婚后生活幸福安逸,令人羡慕。李清照的一首《减字木兰花》这样写道:“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⑤这首词是二人幸福婚姻的描写。买了一只娇艳的花想给丈夫看,但又担心自己不如花朵漂亮,插在头上让丈夫比比看。这一怕、一插、一比,将女性的那种纤细敏感的内心活动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在“花面”与“人面”的比较中,词人确认了自己独立的人格价值,“徒要教郎比并看”这种比较就是基于对自己生命价值的体认和自信。这样一种自我审视的“自赏”和“自怜”,表现了词人对自我生命的审美观照和对自身青春之美的发现,以及由此而来的欣喜。

(三)国破家亡

幸福的生活是短暂的,随着封建王朝政坛的变动,赵李两家不断被卷入不同的政治风波,日子过得很不安宁。“靖康之难”发生后,国家一步步衰败,处处战争兴起,北宋政权危在旦夕,社会生活动荡不安。李清照和丈夫也被迫离开家乡,奔波到各地逃难,逃难的同时还要保护身边的金石文物,很是辛苦。

《凤凰台上忆吹箫》大概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词中写道“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⑥这一个动荡飘摇的时期,李清照经历了多少的苦难,又怎能说得清呢,终究是欲说还休吧。

(四)丈夫去世,颠沛流离,孤独终老

在李清照辗转护送文物的途中,传来了丈夫染病去世的噩耗,李清照彻底成了孤身一人,过着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苦日子。期间李清照还经历了再嫁和离婚,一次失败的婚姻,又给了她的感情世界一次沉重的打击。李清照晚年的孤苦境况,《声声慢》最能体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⑦这首在词史上打动人心的作品既无亡国之恨,也无嫠纬之忧,但它道尽了李清照晚年的悲苦。面对这满地凋零的黄花,看着自己这一身孤苦伶仃,熟悉的大雁,点滴的细雨,这种种情景已经无法用“愁”字来表达了,无论何种语言也表达不出清照晚年的凄凉和辛酸。

就是在这起起落落波波折折的一生中,李清照作为女性的坚强独立的人格在一点点地显露和觉醒着。“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坎坷的人生功能经历是李清照文学创作的宝贵财富,也是她找寻和发现自我,探求女性自我意识的过程中的道路。

注释:

①王国维.宋元戏曲考[M].上海:六艺书局.

②[法]西蒙·德·波伏娃.第二性.[M].

③沈家庄.宋词文化与文学新视野.晏殊词的宰相心态与时代文心[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④陈祖美.李清照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华书局,2003,1.

⑤陈祖美.李清照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华书局,2003,44.

⑥陈祖美.李清照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华书局,2003,90.

⑦陈祖美.李清照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华书局,2003,108.

参考文献:

[1]陈祖美.李清照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华书局,2003:1-108.

[2]梁巧娜.性别意识与女性形象[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1-108.

[3]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三卷)[M].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03-106.

[4][法]西蒙娜·德·波伏娃,陶铁柱译.第二性[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5]彭玉平.音情之悲与词体之尊——李清照《词论》新探[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47):24-30.

[6]饶迎.从《词论》看李清照的文化人格[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6,27(6):30—33.

[7]王菊芹.男权话语下的女性抒写——论李清照词作中的女性意识[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6(4):179-181.

[8]李杉.宋代女词人的书写意识[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作者简介:葛俏俏(1991–),女,山东济宁人,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學研究生。

猜你喜欢
女性视角自我意识女性形象
当悲的水流经慈的河
《万象》杂志女性作家群体研究
浅谈如何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海男《关系》中人物情感关系分析
浅谈年画中人物的变化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