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翼
【摘要】《小石潭记》这篇文章景色描写优美,感情抒发强烈,是一篇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精典山水游记。
【关键词】清幽 悄怆 离去
《小石潭记》这篇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清新,含蓄隽永。作者按照游览顺序,把小石潭和小石潭周围景物描写得细腻逼真,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如在眼前。作者不断变化视角,采用不同手法写出了小石潭形状的奇特、潭水的清澈、环境的清幽、景色的优美,把作者被贬后痛苦郁闷孤凄悲凉的心情表现了出来,这种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具有极高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流传甚远。
柳宗元被贬来到永州担任司马这一闲职,情绪低落,但他并未消沉不作为,而是用闲暇时间足迹踏遍永州的山山水水,给后人留下了“永州八记”这一组精美散文,全面反映永州的山川地貌、风土人情、游历观感。他这种自强不息,敢于跟命运作斗争的精神令人钦佩。今天读他的山水风光之作,依然令人感到亲切,爽心悦目,受到鼓舞。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篇数不多的山水游记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篇。它表现了作者对于事物的深刻观察力和独特体验,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文章中所使用的那些描绘景物细致入微的手法和奇妙形象的比喻,都值得我们借鉴。由于有这么多优点,所以多年来一直作为传统篇目选人中学语文课本,供世世代代华夏儿女学习。
全文共分五个自然段。第一段,用移步换景的手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向大家介绍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和周围景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作者开门见山地表达自己听到水声后的快乐心情,给读者营造了一个愉快舒适的气氛。怎么听到水声的?隔着竹林听到的,水声跟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一样相互碰撞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极富音乐美感。说的就是比喻句“如鸣佩环”。这一句叙述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由景及情,写得极为自然,为下文进一步写水做了铺垫。接着循着水声发现小石潭,“伐竹取道,下见水潭,水尤清冽。”作者及游人费了些周折,砍倒一片竹子开辟出一条小路才看到小石潭,可见小石潭所处地势之僻远,竹林之茂盛,是一个静谧安详的世外桃源,自然潭水就非常清凉。“伐竹取道”四字,用行动写心情,体现了前面的“乐”字。再写小石潭边沿形状千奇百怪,“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岩。”小石潭的底部是一块完整的石头,在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头弯曲露出水面,形成各种样式。“坻”,是水中高地;“屿”“岩”是不平的岩石。总之,这完全是一个由各种形态的石头围出的池潭,这就是它起名为“小石潭”的缘由。“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看到青青的树木碧绿的藤蔓,相互缠绕盘结在一起,随风下垂摆动,勾勒出一幅富有诗情画意的绿色屏障,引人驻足观赏。潭上描绘仅12个字,句式整齐,朗朗上口,便将小石潭周围极幽极佳的景致展现在我们面前,让人们感觉到它的奇妙。作者采用打开画轴法,把小石潭及周围景色慢慢拉开展现在大家眼前,尽情领略观赏。
第二段,变移步换形为特定聚焦手法写小石潭水清和鱼儿活动情况。是本文最精彩吸引人的一段。作者视线由环视转为俯视,紧密照应第一段“水尤清冽”和“心乐之”。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写潭中鱼大概有一百多条,在空濛透明的水中,没有一点依靠,阳光透过水面,把鱼的影子照在潭底的石头上。这是写潭中水的清澈明亮,没有直接描写,而是通过“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的侧面描写手法来体现。这种游鱼和潭水相互映衬的写法,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继续写鱼儿,“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鱼儿静静地一动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动作非常轻快敏捷。用正面白描手法,动静结合,写鱼在水中自由自在怡然自得的生活情景,看到这,作者不由兴致大增,说鱼“似与游者相乐。”这时,人鱼合一,文章境界升高一层,使得本来清净明澈的小石潭增添了无穷生机和活力。这几句绘形、绘神、绘影,勾勒出一幅“鱼戏图”。
第三段,作者视线由俯视变为远视,探究小石潭溪水源头及潭上景物。“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从小石潭向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蜿蜒前行,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隐隐约约,时隐时现。用两个比喻“斗折蛇行”来写溪水的弯弯曲曲,形象逼真,给人以丰富想象。再写小溪两岸的地势“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溪两岸的地形像狗的牙齿一样参差不齐,错落起伏,让人不知道水的源头在什么地方,又用了一个比喻“犬牙差互”来形容小溪两岸地势的复杂,凹凸不平,错落有致,倍感真实生动。至此,小石潭的方位、内形、外形、周边状况逐渐清晰起来:它在一个小山丘的底部,由整块岩石构成,潭中水清鱼欢,周围草木茂盛,潭边溪水缓缓,四周幽寂。
第四段,写作者对小石潭总体印象和感受。“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坐在小石潭上,四面都是竹子和树木环绕包围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不觉使人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心中不免悲伤起来。这是作者由刚开始“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的情绪一下子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触景生情,引发了被贬谪后的难受失意之情。“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因为这里的环境太过于凄凉,不能长时间停留,题了字后就离开了。交代自己离开的缘由。至此,作者把游览小石潭的过程交待得清清楚楚,结构完整,思路清晰。而且突出了一个“静”字,把环境的静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交融,展现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是作者被贬后的心情曲折反映。
最后一段,介绍同游的人。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已。”记下与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这是游记的一般写法,不必过多的纠缠。
综观全文,短小紧凑,收放自如,感情变化大,景物描写精雕细琢见微知著,感情抒发真实自然哀怨悠长,让人既有对作者娴熟流畅的文笔所折服,又有对作者不公正的待遇所同情,是一篇至真至纯至善至美的山水游记,值得借鉴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