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恒馨的童稚

2015-05-30 08:00:33丁璇
俪人·教师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宋妈童稚流年

丁璇

忆已逝的曾经,忆似水的流年,忆低矮的胡同,忆满苔的墙根,更忆恒馨的童稚。

——题记

老北京里曾经发生的人人事事,花开花落,半川细风,浸于清凉的月色中,安静地言说着幼年的点滴,童稚的纯洁,孩提时代经历的单纯的丝丝人情纵谷的忧伤与苦楚。

20年代末,小英子曾在骤然升起的苍茫拂晓中痴立着等待惠安馆门口的“疯子”秀贞,于是有了两人之间的友谊;曾追寻着一缕踪迹,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极似秀贞遗失的女儿小桂子,同样拥有着一个小小的青记,于是有了母女重逢的感动;曾在一片荒草丛中偶遇“善良”的小偷,虽然无法分清善恶,但还是存着一份亲情与温暖,于是懂了亲情的力量;曾在花落纷飞的时节,永别慈爱的父亲,因为那一串垂落的夹竹桃,于是担负了成长的重担;曾在黄昏夕颜时,送别十二年浓情厚意的乳妈宋妈,渐行渐远中,于是有了彼此思念与落寞的深情。

然而,那些过去了的闹市僻巷,城垛颓垣,残阳驼铃,花开花落,都如淡烟般消离,化作了那一绪浅浅的哀愁。终然,妞儿与秀贞找寻父亲的路途中,惨死在了无情的火车轮下;黄草地上的小铜佛,警察带走了这个为亲情而不顾尊严的年轻人;教会英子成长的父亲终眠了,朝夕相伴宋妈亦然带着不舍与失儿失女的孤独骑上丈夫的马车远走了。他们的音容笑貌犹在,如今却都悄然消逝了。那些凄美的细节,使英子那弱小而纯洁的心开始忏悔。现实与梦想总是有巨大的发差。纵使英子依依不舍,也无奈地含泪告别了她那充满疑惑而稚嫩的童年。开始生命的轮回,也是一个人,如今谢幕,依然一个人。那些缓缓而过的驼队,陪伴英子成长的人群,白驹过隙而逝的岁月流年,纵然,曲终人散,单纯的童年带着思索散场了。

逝去的,不代表不思念。那些事物都化作泡沫,带着各自的故事远去了。故事结束,记忆犹在。如今的英子对那些童年的点滴依然思情缱绻。

在作者林海音女人味的细腻文笔中,一件件看似平凡的琐事,都缔造着童年往事的烙印,诠释着历史长河中最淡泊而真实的人性世界,社会中的冷暖、真假、美丑、善恶。

忽然忆及起那些童年的记忆,听过耳熟能详的故事,经过大同小异的美丽,唱着有口无心的儿歌,看过千篇一律的面容。而繁华硝烟与浮生光景,尘世颠簸中只有童年是唯一的真。千般辗转后回望,你沉静安然的姿态清新湿软如初,尽管一切都物是人亦非。可是此刻,它已搁浅在心底波光轻漾的滩涂上,沉睡在一片纯白无暇的月光里,凝在那年冬日清晨的薄雾中。

童年,以为古老,恍然千年,却依旧不复。

当年出门能遇的成长伙伴都各奔东西,抬头看到的都是陌生的天空。失去了童年的慧心,不再敢对着别人上扬嘴角,担心遇见的,会是别人那冰冷的后脑勺,而孩提自就无关,甚至被笑言童心无忌。

童年就仅此不疾不徐地从身边溜走。留下的,是一幅画,一首歌,还透着稚嫩。

终还是成长。等一瞬花开,守一季花落。如此反复中,少年渐渐长大,成长都是旧语。

只是勿念曾经,勿留空虚。

回眸,记忆依然清晰。童年依然恒馨。

忆已逝的记忆,忆似水的流年,忆低矮的胡同,忆满苔的墙根,更忆恒馨的童稚。

猜你喜欢
宋妈童稚流年
小学低段以“儿童语言”进行写话训练的探究
三盏灯
《one two steps》《古城 2019》《涟漪 2018》《流年的礼物》
《城南旧事》中宋妈悲剧形象及其成因分析
现代交际(2019年22期)2019-12-25 07:01:04
一季花开,芬芳你的流年
母亲的流年
中学语文(2019年17期)2019-07-08 01:25:46
惠安馆
三盏灯
春趣
流年
中国火炬(2016年1期)2016-11-28 10: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