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与社会主义实践的探讨

2015-05-30 07:28:57王特
2015年48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

王特

摘 要: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发展是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核心和关键,实现科学发展离不开科学的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指导。本文在相关文献研究基础上,从客观思想、辩证方法、理论特征等三方面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进行了阐述,并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指导下的社会主义实践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社会主义;实践指导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发展是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核心和关键。我国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和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我们在谋划发展、助推发展之时,离不开科学的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指导。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是具有丰富内涵的社会发展理论体系,它是对社会发展主体、社会发展规律、社会发展动力、社会发展趋势等一系列社会发展问题的理论观点组合而成。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现代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价值遵循,不仅具有重要的研究理论意义,还具有巨大的社会实践价值。

一、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基本阐述

(一)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論的客观思想

首先,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物质生产活动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人类社会发展和社会形态的重要标志,人类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乃至未来到达共产主义社会,其背后的推动力量就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其次,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具有普遍规律的自然和历史过程。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人类社会经济与各种关系相关联,并且在客观上脱离不了关系的制约。同自然界一样,人类社会是一个物质的、发展的、辩证的有机整体,是在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的参与下的一种有序、复杂、高级并遵循一定客观规律的自然历史过程。最后,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具有决定性作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推动者和创造者,人们只有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下,通过劳动创造活动,从而改变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社会经济结构。

(二)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辨证方法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其中包含着几个重要的辩证方法,具体包括:一是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也即在揭示社会发展本质和规律的过程中,坚持从社会本身的特点和性质出法,将社会意识作为社会主要坚持的根本原则,并将这一原则贯穿于方方面面的理论之中的一种科学方法。二是矛盾论的分析方法,也即用唯物的眼光和辩证的方法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矛盾论的分发方法又包括矛盾分析法(在具体实践中将社会形态、历史事件等看做一个对立统一的矛盾统一体,从而构建起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社会基本矛盾,认为内部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根本动因)和历史的、具体的分析法(在探讨社会发展动力、论证社会进步等方面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将社会看做一个持续发展变化的有机体,采用抽象、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和分析具体、静止的社会现象的方法)。三是跨学科的分析方法,也即在进行社会发展研究时,将社会看做一个相互联系的复杂的有机体,不满足于单一学科的研究,而注重从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哲学等不同的学科视角进行研究,并注重学科的相互交叉和相互融合,从而全方位地揭示社会发展规律与本质。

(三)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特征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实践性和发展性。从科学性来看,它包括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全面协调的思想、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从实践性来看,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不仅仅停留在哲学视野的探讨研究,它非常注重对社会问题尤其是经济问题的研究。实践观点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中最核心、最基本、最重要的观点,它主张坚持从社会实践出发,去努力探寻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问题,并指出物质生产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第一前提。从发展性来看,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体现了哲学、科学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提出发展不是手段而是目的,要努力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二、关于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与社会主义实践的探讨

(一)走自己的路,从国情出发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是具有普遍性指导意义的发展理论。但是对于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中的一些具体观点和具体论断,我们不能盲目地理解和遵从,在运用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指导中国社会发展实践过程中,需要立足于中国的具体国情,并坚持走自己的路。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在坚持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指导下,我们立足中国具体实际,不断探索、发展,既创造出了举世瞩目的社会发展成就,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要发展理论,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实现了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中国化、实践化。

(二)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精神

人道主义和以人为本,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中社会批判理论中的重要价值内核,实现科学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核心价值追求。在中国坚持和运用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就是要坚持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中的唯物论、辩证法、矛盾分析法等重要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以人为本,坚信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发展的推动者和社会成果的创造者,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大国的优势,促进国家和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时,要继续深入践行全面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不断促进我国社会的全面发展和持续进步。

(三)把握实践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强调社会是一个纷繁复杂的有机整体,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有机组成。在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指导下的社会实践,其中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要努力处理好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保护、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发展的协调关系,从而实现社会关系的和谐共赢。为此,我国通过积极探索,提出了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目标。目前,这一发展理念已经逐渐深入人心,这一社会实践正在持续推进并不断取得新的成果。

结束语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包括社会整体论、社会批判论和社会发展论,它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依据和核心源头。当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我们解决一些社会经济问题的“总钥匙”。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我们不但要认真学习研究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提升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运用水平,还应立足中国国情,将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积极运用于社会改革发展实践之中,在努力追逐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梦想中,发挥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巨大理论影响力,并推动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与时俱进和不断丰富完善。(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陈士兵.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5:8-12.

[2] 黄雯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实践与发展[J].传承,2009,10:34-35.

[3] 童星.论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1-7.

[4] 葛恒云.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1-6.

[5] 葛瑶,葛恒云.马克思社会主义在当代的理论与实践[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16-21.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
当代中国“两会”与社会主义民主两种重要形式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多维话语系统的构建
东方教育(2016年3期)2016-12-14 20:08:22
借助乡土文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创新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路径的思考
山东青年(2016年9期)2016-12-08 18:48:02
浅析大学生如何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青年时代(2016年28期)2016-12-08 17:31:28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商情(2016年39期)2016-11-21 10:18:08
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两制”关系的几点思考
理论导刊(2016年11期)2016-11-19 16:00:00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23:43:04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