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开启经济全球化新时代

2015-05-30 07:28:57陈悦
2015年48期
关键词:解决策略全球化一带一路

陈悦

摘 要:“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而提出的国际区域经济模式,同时也标志着中国从参与全球化到塑造全球化的态势转变。本文首先对“一带一路”战略的科学内涵进行分析,随后总结出该战略实施所面临的风险挑战,并在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全球化;一带一路;风险挑战;解决策略

自2013年9月和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时,分别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来,“一带一路”战略便备受世界各国学者的关注,更是引起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既继承古丝绸之路的精神,又在时间和性质方面超越古代丝绸之路,从而开创了21世纪全球化的新模式。

一、“一带一路”的科学内涵

两千多年以前,中国汉代的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如今,“一带一路”战略在传承古代丝绸之路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当代国内外实际,形成了不同于以往的新内涵,实现了两大超越。首先,在空间上超越了传统丝绸之路,所辖区域进一步扩大,合作空间不断深化。古丝绸之路由西汉都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然后分为两条路线:一条由阳关,经鄯善,沿昆仑山北麓西行,过莎车,西逾葱岭,出大月氏,至安息,西通犁靬,或由大月氏南入身毒;另一条出玉门关,经车师前国,沿天山南麓西行,出疏勒,西逾葱岭,过大宛,至康居、奄蔡[1]。可见,东南亚、南亚等地区在一定程度上受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影响,但和西亚、中亚相比,影响力还是有限。当今“一带一路”的建设,其主体范围大体仍遵循古丝绸之路的路径,依托现存的亚欧大陆桥,通过中亚、西亚等重要区域,连接欧洲,实现沿线各区域之间的互联互通。与此同时,我国还开展了与“一带一路”建设相配套的“经济走廊”建设,将历史上并非陆上丝绸之路主体的区域也划入其中,大大扩展了古代丝绸之路的地理空间概念,赋予了其新的时代生命;其次,在性质上也超越了传统丝绸之路。

从时代性上看,“一带一路”政策丰富了传统丝绸之路的内涵,在“时代性”、“先进性”、“开拓性”三个方面对古丝路做出了创新性发展。第一,时代性。“一带一路”改变了传统丝绸之路重陆地、轻海洋的态度,创新的将“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结合起来,海陆统筹兼顾,协调并举,体现了“海洋强国”要求下典型的新时代特点。第二,先进性。首先,从路径来讲,“五通”将政治、经贸、交通、货币、民心创新性地结合在一起,能够充分发挥我国的战略优势,同世界各国分享自身发展红利;其次,从理念来看,我国坚持古丝绸之路开放包容的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将世界看做统一的命运共同体,谋求“共同富裕”,这一点也超越了历史上各国的“谋利”心理。第三,开拓性。我国在开展“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不霸权,不干涉其他国家内政,而是将世界看做一个统一的整体,吸引沿线国家共同参与,通过相互之间的平等协作,共建繁荣世界,分享发展成果,从而共同应对目前多变的国际局势[2]。

二、“一带一路”建设所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1.复杂的国际环境。“一带一路”沿线地缘政治关系错综复杂,是大国战略博弈的敏感区域。从美国方面来看:美国多年来不断地搞“大中亚计划”、“新丝绸之路计划”、“大中东倡议”等,就是要把这一地区纳人美国的势力范围。由中国倡导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形成和发展,必將提高中国的战略地位,因此,美国必将从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进行干扰[3]。从俄罗斯方面来看:乌克兰危机以来,俄对华战略倚重增强,对“一带一路”战略总体持理解、配合立场,但仍担心因参与“一带一路”,形成对华战略依赖,冲击其主导的“欧亚联盟”战略,削弱其对西伯利亚地区的控制以及在中亚的传统影响力。印度是直接影响“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计划实施的关键国家,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一个重要侧翼。印度出于中印边界领土争端等现实障碍,以及维护和强化其在南亚—印度洋地区的主导地位等地缘战略考虑,对“一带一路”始终保持高度警惕立场和矛盾纠结心态。日本将遏制中国作为谋求重新崛起的着力点,将不可避免地实施干扰性、破坏性竞争遏制行动[4]。

2.国内步调不统一。与复杂的国际环境相比,“一带一路”战略在中国内部引起热烈反响,与此同时,也暴露出协调机制不够明确的种种问题。首先,国家层面的跨部门协调力度不够。跨部门的协调与合作是国家对外战略有效贯彻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已经建成的部级联合会议上,无论是从讨论议题的范围还是举办会议的次数,实际上并没有发挥出这一机制在设计时的预期效果。其次,协调机制亟需明确。在对外经贸合作的过程中,“走出去”与“引进来”涉及各部门利益,在实施过程中往往有多道门槛,需要层层审批。最后,内部协调问题还存在于政府与非政府之间。非政府跨部门协调合作的困难不仅存在于中国,世界各国都存在贸易部门与生产部门,消费者与生产者,非国有经济体与国有经济体等不同利益群体的矛盾与冲突[5]。

三、面对风险挑战的解决策略

1.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加强区域协调机制建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尽快制定研究双边或多边可接纳、互动互补、操作性强的“一带一路”方案。第一,构建双边为主、多边为辅的政府间交流机制。注重充分发挥现有的联委会、混委会、协委会、指导委员会等双边机制作用。国内各部门应有组织地与沿线国家相关部门对接,协调推动合作项目实施。第二,与已提出推动实施经济发展战略的国家进行项目合作和战略对接。第三、加快合作意愿较强国家实质性合作。可共同成立“一带一路”建设合作规划编制小组,签署双边合作备忘录或协议,尽早建设一批取得积极成效的合作典型项目,从而对其他沿线国家产生示范效应。第四、注重新老机制协调问题。

2.做好顶层设计,合理整合内部资源。第一,“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应该在决策层面有整体布局,做好顶层设计是实施的重点,再由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中央经济改革领导小组和中央外办统一协调战略规划,通过国务院及各部委局、地方政府等执行部门提出具体实施的方案,从而统筹安排、扎实推进。第二,要充分发挥商会和行会在与政府和企业沟通中的桥梁作用,平衡不同产业在谈判中的利益关系,为政府提供贸易公共咨询、国内外市场调研信息、产业谈判相关技术支持等,同时商会间的国际合作也可配合政府间经贸问题进行磋商和谈判。第三,积极调动企业在应对经贸纠纷中的参与性与建设性,在遇到纠纷时,应该积极寻求政府的帮助,政府也应鼎力配合,争取中国应得的权利和利益。第四,加强与媒体的公关合作,减少误读、误报的现象发生,在释放谈判意愿、表述中国声音时,寻求主流媒体积极配合我国经贸谈判,发挥正确的引导舆论作用。第五,督促决策机构与各领域专家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通过设置前沿性课题集思广益,鼓励专家学者们建言献策,在外文媒体上刊登有关的建议和评论。

“一带一路”是全球化时代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英明决策,不仅对中国,更是对沿线国家以及全世界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古人有勇气与智慧走出“丝绸之路”,现代的三大洲同样有勇气与智慧为建设“一带一路”共同开辟光明前景。(作者单位:武汉纺织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 王义栀,论“一带一路”的历史超越于传承[J].学术前沿,2015,5:20.

[2] 王义栀,论“一带一路”的历史超越于传承[J].学术前沿,2015,5:23.

[3] 陈功,从全球文明的高度看“新丝绸之路”[J].战略观察,2013,5(346):16.

[4] 王卫星,全球视野下的“一带一路”:风险与挑战[J].学术前沿,2015,5:8-9.

[5] 何茂春、张冀兵、张雅凡、田斌,“一带一路”战略面临的障碍与对策[N].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5,3(36).

猜你喜欢
解决策略全球化一带一路
新旧全球化
英语文摘(2019年6期)2019-09-18 01:49:16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英语文摘(2019年5期)2019-07-13 05:50:24
全球化陷阱
商周刊(2017年8期)2017-08-22 12:10:06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文教资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1:32:06
在体育课中设计有效的自主合作学习环节,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19:35:23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10:05:35
关于我国水污染治理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的分析
企业导报(2016年10期)2016-06-04 11:50:06
全球化战略必须因地制宜
IT时代周刊(2015年8期)2015-11-11 05:50:18
印媒:“一带一路”可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环球时报(2014-12-10)2014-12-10 08:5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