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晓琪
年8月15日清晨,伊拉克空军 基地,飞行大队长雷德把一纸飞行命令递给了值勤官:“机型:三角琴;飞行科目:检测新式副油箱的高空性能。”
值勤官是来自苏联空军的伊万上校。自阿以爆发冲突以来,苏联为扩大在中东的影响,开始向阿方提供军援,其中包括最新式的米格21战斗机。随之而来的,还有大批的苏联顾问。由于米格21采用了大后掠三角翼的设计方式,所以苏联飞行员亲昵地称它为“三角琴”。
伊万皱起了眉头:“昨天的问题搞清了吗?”昨天雷德进行飞行训练,刚升空就嗅到有股刺鼻的气味,只好紧急降落。
雷德赔着笑说:“据机械师丹尼少尉说,是机载电路出了问题,故障已被排除了。”
丹尼也是苏方人员,但伊万毫不通融:“三角琴是当今世界最优秀的战机,为什么到了这里,总会闹出些小毛病呢?”
雷德没有吭声,他已习惯了苏联人对伊拉克人的歧视。
接过签了字的飞行命令,雷德向值班室外走去。临出门时,他忍不住回头,不料正与伊万四目相对。伊万坐在椅子上,摇着右手大拇指,目光里透着阴谋得逞后的得意。
雷德打了个寒战。
机库里停着架编号为534的米格21式战斗机。这款飞机一问世就引起了西方世界的关注。北约总部从电脑里给它选了个不伦不类的绰号,“鱼窝”。目前,这种飞机除了伊拉克,只出口到了埃及与叙利亚,以及华约组织的波兰。据说每架都在苏联克格勃的监视之下。
监视这架飞机的会是谁呢?雷德想到了丹尼少尉。丹尼是个工作狂,前阵子总是呆在机库内对一个已报废的飞机副油箱敲敲打打。也许,这是他监视飞机的一种方式。
瘦小的丹尼从机械间跑了出来,手里还抱着套厚厚的冬季飞行皮夹克。雷德笑了:“少尉,现在是夏季啊。”丹尼凝着脸:“它压在箱子底,快发霉了,得晒晒了。”雷德把命令递给丹尼,似若无意地吩咐:“给副油箱加满油。”
丹尼一怔。依苏方规定,飞机所加燃料只能保持在训练所需量的最低限度。说是安全措施,其实是对伊方飞行员的一种防范。依照雷德本次的训练量,加一半油就已足够。但很快,丹尼就释然了。检测副油箱是本次飞训的目地,那么加满油就是必须的前提。
一旁的伊拉克机械员推来空油箱,准备挂在飞机上,又被丹尼拦住了:“先加满油再挂。”
机械员愣了,加满油再挂会很费事,而且不符合操作规定。机械员正犹豫,就听身后有人大声说:“按丹尼少尉说的办!”众人回头一看,发现伊万不知何时到了机库。
加满了油,丹尼命令机械员把800升的副油箱推到机库角落,与两个一模一样的备用油箱放在了一起:“先做十分钟的静态试验。”
突然,库外传来一阵骚乱。众人跑出去一看,一个金发女郎傻傻地站在跑道上。远处,机场警卫正端枪奔来:“站住,别动!”
女郎一回头,雷德的心脏几乎停止了跳动:是贝茜!在去年的伊拉克空军建军节上,雷德经一位神甫介绍,认识了拥有美国护照的女记者贝茜。因为都是马龙派教徒,两人很快找到了共同语言。
雷德告诉贝茜:他曾驾战机轰炸了伊拉克北部手无寸铁的库尔德人,事后他感到良心十分不安。贝茜说:“伊拉克政府迟早会把屠刀对准基督徒的。你是飞行员,他们暂时不会为难你。一旦时机成熟,你也会像库尔德人一样被屠杀。”
随后,贝茜邀请雷德利用年假游览巴黎。在巴黎,贝茜向雷德表明了身份,她是隶属以色列情报组织摩萨德的一名情报员。
因为阿拉伯国家引进了苏联的米格21战斗机,对以色列空军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无奈之下,摩萨德的首脑梅厄将军制定了一个窃取飞机的计划,好知已知彼,研究出对策。
贝茜说:“如果你愿意加入,以色列不会亏待你的。”雷德沉默了,在伊拉克,非穆斯林受到了歧视。而且,一想到苏联教官对阿拉伯飞行员的轻蔑,他心里就堵得慌。于是,他郑重地点了点头。
返回途中,贝茜把他悄悄带到了以色列。在哈特苏尔空军基地旁的一家小旅馆里,梅厄将军接见了他。梅厄保持着情报官员固有的神秘,穿便服戴面罩:“你愿带着你的‘铅笔来到以色列吗?”
“铅笔”?雷德愣了,但很快反应过来,米格21细长的机身以及带进气锥的头部,可不就像铅笔吗?得到雷德肯定的答复后,梅厄兴奋地晃着右手大拇指:“稍后,会有一百万美元存进你瑞士银行的户头,而且你的家人也会得到妥善安排。”随后,他们商定了行动的细节。不过,正因为计划过于完美,让雷德隐隐觉得有些不踏实。
而现在,贝茜怎么会出现在这里?雷德头上渗出了冷汗。这时,贝茜一扭头,看到了呆若木鸡的雷德,她挥舞着一张明信片,向雷德跑来:“波兰!波兰!”
突然,她站住了。只见丹尼从门后转了出来,举起的手枪正对着她的脑门。她神色大变,刚要张口。丹尼的枪响了。她圆睁双眼,软软地倒下了。
众人呆了。丹尼身上溅满了鲜血:“未经批准靠近机库者,格杀勿论!”伊万指挥众人把贝茜抬走。一阵忙乱后,却不见了丹尼。伊万赞赏地说:“也许换衣服去了。丹尼做得对,他保证了条例的权威性。”训练不能耽误,在伊万指挥下,众人回到机库,把副油箱挂到机腹下。
有人小声嘀咕:“好像不对劲?”却遭到了伊万怒斥:“干活儿时别讲话!”
飞机被牵引到了跑道尽头。雷德坐进了驾驶仓,有点清醒了,他的家人也转移到了以色列。没有退路了,他一推油门,飞机开始滑行。
飞机爬升到了巡航高度,雷德故意惊呼:“紧急情况,机舱起火!”然后他又故意惨叫一声,捏住了话筒发送键。这么一来,电台就只能接收,而不能传出任何声音了。
雷德听到塔台上一阵忙乱,他压低坡度,朝以色列飞去。突然,电台里插进了一个声音:“雷德大尉,你中计了。你的所有计划都在克格勃的掌握中。苏联人在你的副油箱里装了枚核弹。飞机上升到二百米高度,空压引信会开启。如果你在以色列任何一个机场降落,只要高度低于二百米,核弹就会被引爆。”
雷德傻了:“你是谁?”
说完他才发现自已还捏着话筒发送键,但这毫不影响对方通话。
雷德正疑惑,就听对方急促地说:“我没时间解释!前方有四架米格21在苏联教官的驾驶下正对你张网以待。它们会假装截击,把你驱入以色列与约旦邻近领空。快转向,目标巴格达!”
雷德问道:“我凭什么相信你?”对方反而不急了:“第一,你的副油箱里根本没有油。第二,贝茜的明信片来自波兰。第三,你在以色列见到的梅厄是克格勃假扮的。”雷德看看油表,果然指针异常。他试着甩掉副油箱,却发现机械失灵。他掏出趁乱捡来的明信片看了看,恍然大悟:“好,我相信你!”
他掉转机头向巴格达飞去。刹时,电台传来伊万的咒骂:“这家伙疯了!快,不要让它接近巴格达!”可雷德虚晃一枪,依神秘人的指令又向基地扑去。
塔台上传来伊万绝望的惊叫:“他是来同归于尽的!快,隐蔽!”这时,那个神秘的声音又响了:“打埋伏的苏联飞行员知道情况有变,已飞返机场了,现在直飞以色列!”
雷德打开加力,飞机很快冲出了伊拉克。突然,两架以色列空军的幻影式飞机从六千米高空破云而下。这是同梅厄约好的接应高度,可是,那个梅厄不是假的吗?
没时间多想了,雷德操纵飞机,摇动机翼,这是约好的接头动作。
两架幻影战斗机作出回应,保护着雷德向着哈特苏尔空军基地飞去。
刚下飞机,一个胖子向雷德伸出了手:“我是梅厄将军,感谢你带来了鱼窝。不过,一切还要从贝茜说起。”
贝茜出生在以色列的一个高官家庭,在美国读书期间交了一个男朋友,不久,男朋友却失踪了。贝茜疯了般四处打听。她父亲的部下委婉地告诉她,她的男友是摩萨德的情报员,去国外执行任务了。
一年后,贝茜收到了封寄自波兰的空白名信片,凭直觉贝茜明白是他寄来的。于是她旧情复燃,四下寻找摩萨德,试图加入后找到他。
结果,她被苏联的情报机关克格勃盯上了。克格勃起初对她公然寻求加入摩萨德感到疑惑,后来一接触,发现她不过是个涉世未深的任性姑娘,于是伪装成摩萨德情报员,招募了她。
其时,以色列试图得到米格21,已是间谍世界众所周知的秘密,为测试伊拉克飞行员是否忠诚,克格勃命令贝茜利用教友身份接近雷德,很快雷德就上了钩。
有人主张除掉雷德以儆效尤,来自波兰的情报头子伊万却笑了:“要是以色列得到的飞机上再有个大礼包,岂不更妙?”
伊万的想法是,把一枚小型核弹装进飞机副油箱,由雷德送到以色列引爆。这么一来,中东的平衡就会打破,优势会向苏联倾斜。他还在航线上埋伏了战机,到时让它们与雷德缠斗,迫使雷德在以色列与约旦附近的机场迫降。如果核弹能同时毁了约旦和以色列,那就是一石二鸟。
雷德长叹:“其实当初,我就有所怀疑了。”与假冒的梅厄谈判时,听到对方将米格21称为“铅笔”,他就起了疑。在雷德这个外行看来,情报机关的作风是严谨的,对方这么称呼必有因其。所以他最后委托贝茜查一查,到底哪个国家把米格21叫铅笔?
雷德说:“飞机上,经神秘声音提醒,我确信中了计。西方把米格21称为鱼窝,苏联人自己叫三角琴,只有波兰人把它叫铅笔。假冒者把波兰当西方,露出了破绽。还有,就是他兴奋时,下意识晃动大拇指的那个手势。”
受训时,雷德发现许多苏联教官都有这个动作。后来丹尼告诉他,二战时苏联的功勋飞行员杜日阔布落地后,总用晃动大拇指的次数,表示他击落的敌机数量。这个动作后来作为传统,在苏联空军保留了下来。雷德说:“因此,我怀疑那个假冒者就是伊万。”
梅厄点点头:“为骗取你的信任,他故意把会面地点安排在以色列。结果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洞悉内情后,我们决定将计就计。”
雷德急了:“与我通话的人声音好熟悉,他到底是谁?”
梅厄带雷德来到机场急救室。
雷德惊呼:“丹尼!”
梅厄点点头:“他是贝茜的男朋友。他违反纪律,寄了张明信片,害了贝茜。他是摩萨德安插进苏联空军的情报员,趁贝茜之死引起的混乱,他用事先改装好的副油箱替换了那个装了核弹的。而他则藏在油箱中,用泵口的一条线路接进你的电台,同你进行了对话。虽然裹着厚厚的皮夹克,在高空高寒缺氧环境下,他还是支撑不住,一落地就被送来抢救了。”正说着,医生出来,对梅厄摇了摇头。
雷德忍不住道:“死了?天啊,这个冷酷的间谍世界!”梅厄的眼睛湿润了:“丹尼不开枪,贝茜也活不了,反而会满盘皆输。啊,你说对了,间谍世界是冷酷的。因为贝茜,是我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