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张爱玲的小说以冷漠、孤傲的基调著称,容易让人误信她的文字都是这样的色彩,但《流言》散文集却为我们展现了张爱玲的不一样的方面,温情、珍惜,本文试图呈现这一现象并探讨这一原因。
关键词:张爱玲;流言;温情
《流言》是张爱玲的一本散文集,收录了她1943至1944年间的一些短文,种类极多,内容繁杂。有带有回忆性质的,如《童言无忌》、《私语》等;有描述人情世故及现代生活的,如《公寓生活记趣》、《到底是上海人》《烬余录》、《道路以目》等;有影评、乐评等评论文章,如《忘不了的画》、《谈跳舞》、《谈音乐》、《借银灯》等;有阐明自己创作论的,如《写什么》、《自己的文章》等。相比于张爱玲的小说,《流言》更真实的将张爱玲的所思所想及对人生、对时代的敏銳性观察毫不掩饰的暴露于读者面前,而通过对《流言》的阅读,也可以更好的理解张爱玲的小说。
胡兰成在其自叙散文《今生今世》中有提到这样的一个细节,张爱玲送给他一张自己的照片,并在背面题字“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①书中类似的笔触还有很多,看张爱玲的小说,读者会给她冠以孤高、冷漠、悲凉的帽子,但在胡兰成的笔下,张爱玲更多时候是一个小女人的形象,个子高高的,话很少,喜欢静静的聆听胡兰成的讲述,这个时候她是温顺的,甚至有点傻。关于张爱玲与胡兰成的那段短暂的感情纠葛,笔者以为张爱玲也已经做到了仁至义尽,她供给逃难时期的胡兰成花销,她忍受胡兰成的“多情”,这些都体现了她的温情与对爱的珍惜。
或许是童年的“缺爱式”成长,让张爱玲倍加珍重点点滴滴的温情。《流言》作为一本散文集,其中不乏张爱玲的真情流露之作。《必也正名乎》是一篇关于名字的文章,里面谈到名字对中国人的重要性,又谈到自己的名字,尽管有时候也想要一个美丽而深沉的名字,但内心还是不想换掉,“我之所以恋恋于我的名字,还是为了取名字的时候那一点回忆。”②后面又交代原来这个名字是母亲送她去上学的时候起的,虽然张爱玲和母亲共同生活的时间并不是很长,虽然母亲并没有给予她正常的关爱,但她还是守着母亲送的名字,这点执着虽说可怜却也温暖。张爱玲笔下的另一处颇有家的温暖的描写在《私语》里,她曾说过,“属于我父亲这一边的必定是不好的”③但是就是在这样沉闷、阴郁的环境中,张爱玲也是用颇具暖色调的语言表达了出来。“看着小报,和我父亲谈谈亲戚间的笑话——我知道他是寂寞的,在寂寞的时候他喜欢我。”④父女之间的促膝而谈本是再也平常不过的事,但对于张爱玲来说是件奢侈的渴望,父亲吸食鸦片,进而无暇顾及孩子,更谈不上关心他们的成长了。所以能和父亲说说别人的笑话,聊聊小报,对于张爱玲竟是这样的难得,让读者在为她欣慰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感到一股凄凉。
张爱玲的一些描述类的文字总是细腻可叹,自然而然的呈现一种画面感,而某些画面又是那样的充满温馨,富有情趣。《公寓生活记趣》详细介绍了上海公寓生活的状况,从流不出热水的热水汀到高楼上的雨,从市声到小贩卖的吃食,从公寓生活的优点到日常生活的秘密公开,张爱玲似乎为读者打开了一间40年代上海的普通的公寓,并不厌其烦的介绍其一天的生活,“把菠菜洗过了,倒在油锅里,每每有一两片碎叶子粘在篾篓底上,抖也抖不下来。”⑤这段文字情不自禁地会在脑海中闪现一个画面,张爱玲用这样的描述显示了她的细腻与温情。笔者以为,胡兰成在《今生今世》里对张爱玲的描述是可以相信的,尽管她笔下有着太多的孤独与悲情,尽管这很容易让人觉得张爱玲亦是同样的人,但略微一想就会发现,恰恰是因为她看透了人世间的黑暗与丑陋,所以才会倍加珍惜生活中那一点点温暖。张爱玲与鲁迅先生在这一点上是有相似性的,当年鲁迅先生专门写文章怀念藤野先生,后来有人专门拜访过藤野先生,他竟然不记得鲁迅先生是何许人也。见识过了大的时代更替,世事变幻,心中只会更加期待温暖,这就是饱含温情之所在。
她的笔下有过太多的孤傲与冷漠,她让他们在一段时光里,千疮百孔的活着,又无法选择的爱着;她曾经,为了一个自己喜欢的比自己大很多的男人,愿意低到尘埃里,从尘埃里开出花来;她为了缅怀过往的点滴温情而宁愿要那个世俗的名字。张爱玲用她的两极心态在自己的写作田园开出不一样的花朵,出乎意料的是每一朵都那么绚烂,昂扬于枝头。张爱玲是值得每一位懂得生活的女性用心品读的,同时她的温情也是每一位喜欢她的读者必须去体会的,因为这才是完整的张爱玲。
注释:
①胡兰成:《今生今世》,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12,141.
②张爱玲:《流言》,广州:花城出版社,1997,47.
③张爱玲:《流言》,广州:花城出版社,1997,113.
④张爱玲:《流言》,广州:花城出版社,1997,113.
⑤张爱玲:《流言》,广州:花城出版社,1997,30.
参考文献:
[1]张爱玲.流言[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7.
[2]张爱玲著,陈子善编.流言[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2.
[3]胡兰成.今生今世[M].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12.
[4]王德威.落地的麦子不死——张爱玲与“张派”传人[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
[5]刘思谦.张爱玲《小团圆》中的“胡张之恋”——兼谈胡兰成的《今生世》[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4(4):55-65.
[6]余凌.张爱玲的感性世界——析《流言》[J].读书,1991(7):61-70.
作者简介:于宁(1991–),女,山东威海人, 2014级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