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力 张景会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学习与就业的双重压力,由于他们的心理尚不成熟,无法从容应对,表现出焦虑、抑郁、紧张,影响了正常的生活与成长。纵观各大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普遍发展不平衡,存在认识的偏差。针对这一现状,本文在对陕西部分高校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多年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与管理工作经验以及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研究,力图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全面系统的做实、做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心理;机制创新
一、前言
总体而言,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是积极的、乐观的,大多数人能够从容面对生活、学习带来的压力,顺利地发展自己的各项能力,但其中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笔者对陕西3所高校的2000多名大学生的思想健康状况进行调研发现,约有五分之一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有十分之一的学生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学习紧密相连,心理不健康必然导致学习不佳,学习不佳加剧心理不良,如此循环往复,造成恶果。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状况
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多次下发文件强调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正式明确提出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素质;2001年4月5日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进一步指出,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随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凸显,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大学生心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正陆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机构或组织相继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探索也在逐步深化。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尚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很多大学将心理咨询的主要目标放在咨询与治疗中,缺乏预防心理疾病发展心理教育的理念。其问题主要表现在:
1、形式化严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虽然起步相对较早,高校领导和教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也在逐渐加深,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表现在:第一,片面的认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辅导员的问题,认为建立起学生心理辅导中心就是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了。第二,过高的估计了学生的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忽视了大学生心理不成熟的现状。第三,认为学校的主要工作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自主能力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
2、缺乏专业队伍。师资力量缺乏严重影响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每2000——3000名大学生要配备1名专职学校心理学家。而笔者调查的学校有3.5万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只有2人,并且心理教师还兼职教授伦理课程。大学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教师主要是辅导员和思想政治工作者,辅导员没有长期从事心理工作的意识,而思想政治工作者又片面强调灌输式教学,缺乏教授技能,不能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使得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只存留在意识层面。此外,高校心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比较低也是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3、错误的教育观念。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局限在有心理障碍或者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身上,对心理健康的追求也主要局限在医学范畴,忽视了大多数的大学生,弱化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大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不断加强身心急剧发展时期,多元化的社会文化的影响使他们表现出更多的迷茫与不适用。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健康教育时不仅仅教育人格缺失的大学生,更应该加强对全体大学生的人格教育。
4、教育机制不健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不仅仅是帮助学生改善人际关系、解决学习困难,更重要的是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单纯的依靠一两名心理健康教育专职人员是远远不够的,而现实中工作相互推诿等现象时有发生,各个部门之间缺乏统一的部署,发挥不出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此外,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有效的评估,上级行政部门看不到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效,上级行政不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不能更好的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5、缺乏与家庭社会的配合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不仅受学校教育的影响更受到家庭等其他社会因素的制约。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直接影响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延伸到家庭,提高家长对子女心理健康的认识,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网络系统。
四、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不仅是德育工作的需要,更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与时俱进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研究,针对以上分析的问题,我们除了传统的领导重视,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规划和指导;教师转变观念,树立起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创建和谐校园,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加快心理健康教育改革,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方法外更应该创新教育形式,这里主要论述大学思想政治工作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1、充分发挥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目标与教育对象上有着一致性。高校要加强对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等的培训,强化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具备初步识别与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辅导员不仅要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作用,更要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发挥作用,在工作中运用相关知识与技巧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为有心理困惑的同学提供帮助。
2、进行心理普查,建立心理档案。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制管理制度,掌握每一届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通过“辅导员查、学生干部、心理委员和同学报、学院例会分析”等多种途径发现存在心理问题学生,对出现问题的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同时,完善特殊学生档案跟踪管理制度,对特殊的学生进行定期跟踪。
3、发挥大学生社团的作用。大学生普遍都有追寻自我、寻找良师益友的特质,面对心理困惑他们更多的是向朋友、同学倾诉而不是成年人,如此便可以充分发挥心理协会的作用,实现同辈教导、同辈调解、同辈咨询,提高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及朋辈互助。同时成立院级心理畅谈室,聘请“成长导师”,为存在心理困惑和难题的学生答疑解惑。
4、廣泛开展发展性团体辅导。团体辅导对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将团体辅导有效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会加强和巩固教育效果,有力提升思政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赵存河;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05
[2]苗军芙,郑海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及实施策略研究[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2-2
[3]佘双好,卢爱新;探索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05
[4]张景会;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性应用研究[J]才智;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