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2015-05-30 10:48王向
俪人·教师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激发兴趣小学数学

王向

【摘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诱发学生从新课刚开始时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是至关重要的。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在操作活动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积极实践,主动建构知识,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关键词】激发兴趣 小学数学 激发思维

数学是一门具有很强抽象性、理论性与系统性的学科,而所面对的认知对象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小学生,要想赢得学生的喜爱,换来学生对数学学科浓厚的兴趣与积极的参与,真正上好数学课,就需要广大数学教师多下工夫、狠下工夫,不能只是简单地采用黑板加粉笔的枯燥教学模式,而是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如何上好数学课,使数学课充满活力?

一、完善自身水平。

小学数学看似好像非常简单,但是如果教师不具备高等数学的知识根基,没有数学发展史的广阔视野,是很难领悟到小学数学教材知识中蕴涵的众多数学思想的,自然难以在课上向学生渗透恰当的数学思想,难以挖掘知识的深度,难以体现授课的深度和水平。现在很多教师在思考如何让学生学好数学时,经常考虑的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却忽视了自身的素质要求,如果自身不修边幅、口无遮拦的,如何让学生喜欢上你,更不用说喜欢上你的课了。学生一开始就抵触你,即使你再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都只是“剃头担子一头热”。

二、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智力开发的原动力,“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诱发学生从新课刚开始时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是至关重要的。愉快的游戏能唤起学生的愉悦感,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并由无意注意引导到有意注意,发展间接兴趣。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特别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能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在教学《元、角、分》时,同样设计了学生可以参与的“买东西”活动。课前准备一些学具纸币,和一些学习用品,生活用品。把这些学习和生活用品作为商品,并标好价格。再在教室里设计了6个柜台,每个柜台让两名学生当售货员,其它的学生几个一组,去买自己的商品。整个活动中,学生们个个兴致勃勃,他们乐意去学习,去了解元、角、分,也更容易地理解了元、角、分。同时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在操作活动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积极实践,主动建构知识,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三、设计疑点,激发思维。

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善于设计问题,问在思维处,让学生学在精彩中。例如:我在教学中,经常会问,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样?通过换位思考,改变以前学生被动学习的境况,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思考问题,让学生产生“疑”。引起思考,是需要学习的开始。疑问使学生萌发出求知的欲望。同学们跃跃欲试,开始了对新知识的探求。动手实践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为只有通过自己的再创造活动而获得的知识,才能真正被掌握和灵活运用。小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弱,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图形或物体,调动各种感观参与实践,同时教给学生操作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实验等操作实践,激发思维去思考,从中自我发现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动手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三角形的认识”,这是一节比较枯燥的概念课,我让学生用彩色塑料条围成三角形,并投影到银幕上,通过观察,学生很快发现图1和图2是用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四、鼓励质疑,开拓思维。

疑问是学生产生思考的前提,没有疑问,学生就不可能产生思考。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设疑、解疑”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创设条件,让学生有充分施展才能的机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大胆发表与教师不同的看法;培养学生善于独立思考的习惯,要求学生遇事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丰富想象,开拓思维。这样,对升华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其次,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是开拓学生思维能力,升华兴趣的一个好办法。因此,教师可采用同桌、小组、全班等讨论形式,组织学生对某一个问题进行开放式的讨论,让学生思维的火花互相触发,交流各自对问题的不同看法,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概括。利用这个方法的目的是引起更深入地钻研某些问题的更高兴趣。数学教师要从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分地发挥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中创设出学与“玩”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在教学《积的变化规律》这一部分得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几倍,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后引导学生探索积随因数缩小而缩小的规律,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发现答案,我设计以“ 20 × 9=180 10 × 8=80 5 × 8=40 ”三题入手让学生寻找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让学生不断猜想,验证,最后总结出规律。因此,在课堂中,我们教师要重视设疑这个铺垫作用,让学生更好地发散思维。

五、注重鼓励,体验成功。

学生有了兴趣,还要想方设法使兴趣持久。因为小学生的兴趣既不稳定,又不长久。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意念和胜利的欣慰,便会激发追求无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教师要善于设法消除学生的紧张畏惧心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补以适当的表扬。激励性的评价、表扬能让学生如沐春风,敢想敢问,敢讲敢做。只有这样,学生的创造、创新火花才能迸发、闪烁。如在练习时,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奖励“小红旗”给学困生,有时还主动与他们说上几句悄悄话。学生得到老师的奖励,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高了,就会更进一步地去发现问题,发挥前所未有的想象力,从而摆脱苦学的烦恼,进入乐学的境界,极大地发展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是我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学生的学习心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就能激发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魏爱蓉. 构建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J]. 考试周刊 2009年49期

[2] 颜红梅. 谈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教学[J]. 考试周刊 2011年28期

猜你喜欢
激发兴趣小学数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趣味融入数学课堂教学
培育情感之花 铺就成功之路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