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分析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新常态对高校的影响,针对高校教师心态现状,提出五方面的管理对策。
【关键词】新常态 高校教师 心态 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5C-0104-02
一、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新常态对高校的影响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已经全面步入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新常态。按劳分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优胜劣汰在商品生产领域已经得到公认,成为常态。
以市场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就业设专业,以就业定规模,已经得到社会包括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律不可避免地冲击着高校的内部管理。但高校既是知识分子的聚集地,也是计划经济的顽强堡垒。有一些学者坚持认为,高等教育与商品生产有本质的不同,高等教育不属于经济领域的活动。他们不赞成把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引入高等学校,认为市场竞争以价值规律为准则,以追求物质利益为目标,而教育的目的在于使青少年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健康的发展,绝不能够用经济标准来衡量。如果以优胜劣汰法则引导师生追求物质利益,就会改变教育的性质,腐蚀人们的思想。我们不否认这种观点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和现实针对性。但是,在经济全球化以及整个社会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大环境的条件下,人们必然会逐步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道德准则,这不能不影响高校师生的思想和行为,尤其是新生代的高校教师。不管是不是直接参与经济活动,也不管引入不引入,这种影响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必然会对高等学校的各种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冲击。
综观市场经济对高校管理的影响,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市场经济遵循价值规律,实行等价交换,公平竞争,重视信息,讲究效率和效益。这些反映在思想观念上,注重自主意识和自我价值,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信息观念、效率、效益观念和法制观念等,都是值得提倡的,它有利于推进高校工作的思想观念的更新转变。在高校管理中正确地引入竞争机制,变压力为动力,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高等教育事业充满生机与活力。我们很难想象在今天整个社会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大环境中,高校还能无视效率和效益,继续采用那种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平均主义的管理模式,采用党政机关的行政命令方式。当然,市场经济的商品与货币关系,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准则,竞争中的优胜劣汰,甚至弱肉强食等,容易诱发人们的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和拜金主义思想,一切向钱看,用等价交换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甚至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这是市场经济影响高校的消极方面。因此,高校在引入市场经济竞争机制的同时,应大力加强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二、高校教师心态现状分析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一些高校教师的心态容易产生失衡,具体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1)职称之比。职称相同报酬不同的心理不平衡,看到职称低于自己收入却高于自己心理就更加不平衡。(2)职务之比。看到职务比自己低的收入和自己一样甚至比自己高心里不舒服。(3)工龄之比。我干了30年,你才干了25年工资却比我高心理不平衡。(4)院龄之比。我在这个学院干了那么久,没有功劳有苦劳,你才来了那么几年,好处你却占得比我多,心里不是滋味。(5)能力之比。我上课比他受学生欢迎,论文发表比他多,但收入却比他少,心里愤愤不平。(6)工种之比。我上理工科的要做实验,你教文史类的只是卖卖嘴皮子,报酬不拉开,觉得不公平。(7)行业之比。这是把教师的收入与党政机关人员、与工商、与税务、银行人员等相比,心里充满失落感。
三、管理对策
针对上述现象,笔者认为,作为学校领导,首先是必须具有一种博大的胸怀和一种宽容的心态。有牢骚就让他发,有不平就让他宣泄。这种牢骚和不平往往只是从个人的角度,最多也只是站在一部分人的立场上说话的,很难引起大多数教职工的共鸣。领导者千万不能一触即跳、采用训斥的态度,不能激发领导和群众之间的矛盾。再者,在本着让人说话的宽容心态的基础上,领导者应该集思广益,倾听方方面面的意见,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便在决策时尽可能地做到公正、公开、公平,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的不公平感,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第一,要坚决打破平均主义的大锅饭。平均主义是最不公平的,它无视人们在工作时所付出的劳动量和劳动效果。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人们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就无从谈起,开拓性和创造性就更不用说了。在现今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平均主义无疑会使单位走向衰亡。
第二,要采取多要素综合标准,力求做到相对公平。要建立一套相对公平的科学的工资报酬评价标准,在考虑工资、津贴与奖金分配标准等收入比例时,应考虑风险与安全性、劳逸性、技术性、职称等级性、职务责任性、工作工种特殊性、发明创造、难易、工龄职龄、综合素质、贡献性及效率和效益性等要素在分配中的作用。在做决策时,还必须做到公开性、透明性、接纳性。公开与透明是前提,暗箱操作是不会被群众接纳的。
第三,在效率优先的基础上兼顾公平。市场经济本身充满着激烈的竞争,弱肉强食、优胜劣汰,追求高效率。邓小平之所以反复强调发展是硬道理,倡导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正是市场经济的规律使然。因此,作为领导,当面临效率和公平发生矛盾时,必须优先考虑效率,在效率优先的基础上兼顾公平。没有发展,也就没有公平,没有一定的物质文明作基础,精神文明也就无从谈起。必须坚决抛弃“不患贫、只患不均”的传统思想。
第四,必须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平衡作用和激励作用。学校属于事业单位,事业单位现在执行绩效工资。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两部分。一般基础性绩效工资占财政拨款的绩效工资总额的70%,奖励性绩效工资占30%。基础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岗位职责等因素,一般按月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等因素,在考核的基础上发放。可见,基础性绩效工资主要起到平衡作用,这财政划拨的70%切不可随便减少,减少了就会产生矛盾和冲突;但大家心里明白,光拿这30%来做激励进行二次分配,是难以调动起大家积极性的,作为学校领导,就必须想方设法去增大奖励性绩效工资的量。
第五,要加强思想教育,努力创设良好的竞争条件,形成人人争先的竞争氛围。通过加强宣传教育,使教职工的思想也能与时俱进,破除“吃大锅饭”的绝对平均主义观念,使他们能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的“投入”与“收入”的比例,减少不公平感,发挥其工作积极性。另外,还要从制度、环境等各个方面为每个人参与竞争创设良好的、公正平等的条件,使每个人都能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公平的竞争,形成一种人人争先的竞争氛围。在这一方面,一些外资企业和私人企业的经验是很值得借鉴的。
【参考文献】
[1]张建强.公平理论在学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J].职业,2011(20)
[2]张琪.市场经济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的创新思路[J].学园(教育科研),2013(9)
【作者简介】覃志航(1958- ),男,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纪委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文艺学。
(责编 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