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卓
课程改革以来,一些新的教学方法逐渐被广大教师所采纳,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走进了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一些问题作为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等一系列探究活动,从而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被称为探究学习。探究学习的根本目的不是使学生成为科学精英,而是要使学生成为有科学素养的公民。具体来说,一是利用小学生对于未知领域的好奇心理,创设问题情境,调动探索问题的积极性,促使能动的获得科学知识。二是在探索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探究问题的兴趣,养成善于思索,缜密的考虑问题良好的思维品质,养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精神。使学生既获得了数学知识又形成了能力。
一、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
小学生探究学习创设的问题情境应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情感、身心发展的规律。小学生由于受知识、经验、心理、身体的限制,使得他们的探究活动有别于成人的研究活动,低年级学生更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中年级的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而高年级学生开始有比较强烈的自我意识,因此对与自己的直接经验相冲突的现象,即“有挑战性”的任务更感兴趣。所以,我们应該从学生的内在需求出发,从教学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进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过程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作用。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提供信息资源,创设问题情境也应当基于这些原则。
1、创设直观性较强的情境
关于小学阶段有关几何初步知识中图形特征的认识、位置与方向的认识,还有计量单位的认识等,这些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学生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储备,需要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受,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建立表象,形成抽象。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创设动手操作情境,可以让学生观察比较,通过量一量、看一看,叠一叠比一比、议一议等探究活动,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获得相关的知识,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2、创设学习方法相似的学习情境
几何图形面积,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推导,逻辑性强,结果抽象,但是多数图形的求积公式多是通过把未知图形转化为已知图形推导出来的。富有探索性的学习内容,呈现形式具有丰富的题材情境,能诱发学生认知结构的强烈冲突,从而激发其猜测的兴趣和验证的倾向,让学生对实现知识的探索真正源于自身的需要。所以,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将那些纯文本的学习内容转化为适合学生主动实践和充分交流的、富有动感的课堂学习内容,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发现问题,认识图形之间的联系,切实感受到转化的思想方法,从而建立模型,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3、创设开放性较强的学习情境
开放性较强的数学问题是指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化,答案不唯一,并且具有一定的探究价值的数学问题。这样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教学时可发生让学生进行尝试探究。
二、采取探究学习的课堂学习结构
课堂教学结构直接关系到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以及学习的效果。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结构也必须有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对于问题的探究,所以教师必须给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环境,留有主动探究的空间。改变教学方法,以引导、启发、指导为主,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掌握正确的探究方向和方法,完成知识意义和能力的建构。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有效地探究活动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创设问题情境,就是要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平衡,在新旧知识之间制造冲突,巧妙地把数学学习内容转换成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产生掌握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出探索性的思维活动。在这一过程中,经过组间交流和教师启发,使学生从中提炼出一个可探究的数学问题。
2、初步推测,提出猜想
数学的学习与发展,需要人们根据已知的某些数学知识和事实,对数学的某些原理、方法等提出一些猜测性的推断。在数学探究学习中,初步推测就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猜测数学问题的解法、猜测数学问题的结果、猜测数学问题可能形成的新概念或新命题。在猜测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分类、判断等思维活动,形成对问题结论的预设。《三角形面积》一课,教师提供直观地画面,通过学生的观察,引导学生初步推测面积公式,提出猜想。
3、反思过程,形成反馈
评价探究结果和反思探究过程是探究学习的最后一个程序,它贯穿于探究学习的整个过程中。通过反思探究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帮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师生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反馈信息,总结经验,反思问题,提升认识,为进一步改进探究方案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