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琳 张宗贤
摘 要:中国汉字的规范化书写,从小学生就应该抓起,这样可以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提高小学生书写水平,逐步提高小学生的审美素养,树立热爱祖国文化和书法艺术的美好情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示范;重视;指导;训练;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1;G623.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5-0046-01
一、教师示范,引领带动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性,这就要求我们的工作要具有示范性。教师不管在上课时的板书,学生的作业评语中,还是在平素的用字上都应使自己的汉字书写规范,体现出美观和整洁的特点,起到示范、表率作用。要安排好字的结构,注意字的笔顺,展示给学生的是一个个端端正正的汉字。个别辅导时,要放下教师的架子,走到学生中去,握着学生的手写一写,让学生看着老师写一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二、思想重视,严格要求
为了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提高写字质量,规范学生的书写,需要每一位科任教师和家长形成强有力的教育合力,多管齐下,严格要求学生将汉字写正确、写端正、写清楚、写美观,汉字的谋篇布局要规范整齐,卷面整洁,做到只要写字就是练字,时时练字,处处练字。古语云“字如其人”,经常规范汉字书写训练,可以让小学生从小养成做事认真、严谨、细心和踏实的良好品格。规范书写是个长期工程,没有毅力很难写出一手好字。写字也为学生指出了一种规范要求和行为模式,其一笔一画的临摹指示着学生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
三、科学指导,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只要对汉字规范化训练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自身规范书写汉字的潜能就会得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开启。因此,我们的每一位科任教师要很好地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科学指导,规范汉字的书写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汉字规范书写中的困难,增强成就感,提高书写兴趣。目前,在写字教学中缺乏系统的写字教育和训练,在书写实践中存在很多问题。我们应从学生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入手,教给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让学生能按笔顺规则书写汉字,逐步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学生写字的质量和效率。指导小学生写字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需要教师耐心、细心、认真指导,严格要求,耐心纠正,持之以恒。
四、确保时间,强化训练
在训练小学生规范化汉字书写训练时,要有时间的保障,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每个学段的每个年级每周至少要开设一节写字课,并且这节写字课不能挪作他用。另外,每天中午让学生尝试练字20分钟,要持之以恒。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可以开设书法兴趣小组,拓展学生的练字空间和时间。小学生在练字时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一二年级练铅笔字,三四年级练钢笔字,五六年级练毛笔字。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小学中高年级钢笔字和毛笔字交替练习,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学生在练字时不能放任自流,要按照 “看规范字——读规范字——摹规范字——临规范字——写规范字——比规范字”的规范化书写模式加强训练。
五、纠正错误,日常渗透
在平时的规范化书写训练中,我们每一位科任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日常书写训练。对于那些书写态度不端正,书写潦草的学生,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纠正。把规范汉字书写训练渗透到每一次书写中,渗透到每一个学科教学中,渗透到每一项活动中,对小学生的规范化汉字书写训练时时要求,处处熏陶。在日常教学中每一个科任教师应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组织,创造便利条件,开展富有生机,富有吸引力的具有个性化的艺术活动,让小学生了解中国汉字的实用功能和汉字的审美功能,调动小学生的汉字规范化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不断整改中提高小学生的书法水平和书法欣赏能力。
六、多元评价,反馈提高
(1)星级评价。科任教师给学生评改作业时,把学生书写的每一个汉字作出横向评价比较。教师还要与学生上次书写的作业进行纵向评价比较,中肯地给出相应的星级评价。一个单元或一个章节作出小结评比,一个月在本班级评选出月星级作业,一个学期评选出学期星级作业,并给予适当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
(2)小组评价。每一位科任教师对学生的每次作业,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规范化汉字书写比赛,比赛的项目可以随机而定,可以从写字的姿势、写字的正确率、写字的速度、写字的规范化进行比赛,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汉字书写技能。
(3)个人评价。每一周对学生书写的汉字进行纵向评比,最后评选出最好的,张贴于学习园地展示,让优胜的学生产生自豪感,看到自身的价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再接再厉。让其他的学生学习模仿,引领带动全班提高汉字书写水平,形成浓厚的规范化汉字书写氛围。
总之,写一手漂亮的汉字,规范汉字的书写,可以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开启学生的智慧,提升学生高雅的艺术情趣。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陈美根.写字训练四要素[J].小学语文教学,2003(04).
[3]张延阳.规范小学生写字姿势的做法[J].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