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逆向浅静脉穿刺的应用

2015-05-30 03:40姜玲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2015年5期

姜玲

【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逆向静脉穿刺的临床应用效果,提高脑卒中患者浅静脉穿刺输液的成功率,做到计划性使用血管,减少病人痛苦。方法随机选择静脉输液脑卒中患者104例, 通过运用手背远端静脉逆向穿刺方法与传统顺向穿刺方法,比较两者穿刺成功率、液体渗漏发生率、局部疼痛情况。结果逆向穿刺法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顺向穿刺法;液体外渗率及穿刺时局部疼痛感明显少于顺向穿刺法。结论:采用逆向静脉穿刺能提高脑卒中患者浅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减少液体外渗、减轻病人的痛苦。

【关键词】脑卒中患者;浅静脉;逆向穿刺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051-02

静脉输液临床一般采用向心性(顺向)穿刺(即针头指向和血流方向致)[1] ,但对于脑卒中患者因病程较长、年龄偏大,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偏瘫,长期选择健侧肢体静脉输液,手背、足背容易穿刺的浅静脉变硬、变细甚至堵塞,给输液造成极大困难。为了更好地利用远端静脉,避免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脑卒中患者采用逆向静脉穿刺方法后,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5年.5月脑卒中住院患者104例,年龄均在52—86岁之间,其中男性68例;女性3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采用顺向穿刺;观察组52例采用逆向穿刺,两组患者在年龄、疾病方面,无显著差异性,均为因反复静脉穿刺浅静脉破坏严重, 手足背远

1.2 方法

两组患者由同一个技术熟练的护士进行操作,均使用同一品牌的6号针头输液器,及输液敷贴固定。所选患者静脉输液的药物、剂量,输液滴数基本相同。

顺向穿刺法:严格按照静脉穿刺输液法操作:逆向穿刺法:按顺向穿刺法备齐用物, 患者取舒适体位,操作者站在患者头部,扎止血带于腕部, 常规消毒, 患者手放松, 操作者左手握住患者手腕, 大拇指用力将患者手背皮肤向近心端方向牵拉, 使皮肤绷紧, 静脉充盈良好, 右手持针柄, 在选择好的血管旁进针, 将针头沿指(趾)离心方向刺入, 针尖与皮肤呈5°, 见回血后松开止血带, 打开调节器,输液敷贴固定。

1.3 观察指标

一次穿刺成功率、液体外渗率及穿刺时患者疼痛的感觉。疼痛判定标准为穿刺时患者面部表情变化[2]。0 级为无疼痛, 1 级为有点痛感, 2 级为轻微疼痛, 3 级为明显疼痛, 4 级为较严重疼痛, 5级为剧烈疼痛。

2 结果

3 讨论

3.1 解剖学依据

手背静脉是由沿指背两侧静脉上升的指背静脉彼此吻合形成指背静脉, 并在手背中部相互连接组成手背静脉网, 含有深浅两套静脉系统,两者借交通支相互连接。由于手背静脉由指背静脉的三级静脉弓向上延伸而来, 其外径>1.5 mm, 普通输液针头外径为0.6~0.7 mm ,加之手背浅静脉之间、浅静脉与深静脉之间存在着丰富的交通支, 因此采用逆向静脉穿刺不影响血液回流, 下段静脉血流代偿性通过交通支建立起丰富的侧支循环。手、足背静脉含有深浅两套静脉系统, 深浅静脉之间有广泛的交通

3.2 脑卒中患者的血管特点

脑卒中患者大多存在肢体偏瘫,通常仅选择健侧肢体输液,血管利用率低。且大多数患者年龄偏大,病程较长,长期反复输液导致血管壁增厚、弹性降低、脆性增加,手(足)背容易穿刺的浅静脉变硬、变细甚至堵塞,给输液造成极大困难。

3.3 逆向浅静脉穿刺的优点

3.3.1 逆向穿刺成功率高

掌指关节处的静脉采用顺向静脉穿刺时被穿刺者握掌后,关节突出,血管高于皮肤水平面, 穿刺时操作者持针的手悬空,与手背没有接触面而失去支撑点, 进针时持针不稳角度不易掌握, 而且, 顺向穿刺为负压穿刺, 回血缓慢,甚至不回血, 操作者因此而误进针,易刺破血管。而逆向穿刺采用松拳状,手指远端静脉暴露于皮肤表面,操作者持针的手位于患者近心端手背, 有充足的接触面、支撑点, 持针稳, 穿刺点、角度、方向容易调整和把握,而且逆向穿刺属正压穿刺, 针尖斜面迎着血流方向易见到回血,穿破血管的几率低,穿刺成功率高。

3.3.2 逆向穿刺液体渗漏率低

手(足)背部血管短小,顺向穿刺输液时, 针梗在皮肤外存留长, 且由于进针角度大, 针尾上翘, 针尖活动度大, 针柄与手(足)指不易固定, 患者稍活动即可导致针头移位, 脱出血管而渗漏。而逆向静脉穿刺输液, 因进针部位较长, 针柄固定于手(足)背, 支撑面积大, 轻度活动一般不受影响;穿刺时取自然位, 进针后不需松拳, 可避免血管轻微回张而出现渗漏,针柄可避开掌指关节, 在手背的平面上易于固定, 不易脱出,不影响手指的运动,保证了液体的顺利进行。

3.3.3 逆向穿刺患者疼痛度低

疼痛度与外在刺激强度、作用时间、心理因素有关。顺向静脉穿刺时持针无支撑点、手悬空、加上血管短小, 关节突出, 穿刺动作犹豫不决, 延长了针头对皮肤的刺激, 患者疼痛感增加, 并且护士操作时与患者面对面, 操作的过程在患者的视线范围内, 易使患者关注操作, 心理紧张而使疼痛加剧。而逆向静脉穿刺时无突出关节的影响,穿刺角度、力度易根据血管情况调节,回血快,针刃对组织、血管、神经末梢的刺激和损伤时间短, 患者疼痛感轻。

实践证明, 脑卒中患者逆向静脉穿刺比顺向静脉穿刺成功率高,减少了液体外渗、减轻了病人痛苦,同时也增加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和满意度,提高了护理质量。

參考文献:

[1]殷磊, 于艳秋.护理学基础[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0 :85-105 .

[2]申萍.用面部表情量表评估疼痛[J]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8 , 17(3):127 .